李明娟,侯文华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
班级是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班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环境,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级只有被赋予一定文化内涵时,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导向、凝聚、培育、约束、熏陶等教育功能.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模式,对于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班级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10个班级,共计28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初步了解了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1.1.1 关于班级凝聚力的调查
您热爱自己的班 是的,班级就是我的家,我的99.6%集体吗 成长离不开她”很团结 63.25%同学之间团结吗36.75%一般班级干部能够团 基本能 78.8%结广大同学吗 一般 21.2%
通过调查结果看,虽然绝大部分同学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但是明显感觉到班级凝聚力的现况不容乐观.
1.1.2 关于人际交往情况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比较注重与人交往,但是现实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人际关系并不和谐,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与老师、同学或者舍友交往.
1.1.3 班级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
是的,一周一次 88.2%的大一同学选择是否经常开班会 有事要传达和班级出了问题11.8%的大一同学选择 62%的二三年级同学选择或漏洞时才会开几乎不开38%的二三年级同学选择经常 19%班级是否经常搞辩论、演讲、 偶尔 74%体育等竞赛或活动7%从不
通过调研发现,班级文化活动开展情况随着年级的不同有明显差别,低年级班级活动开展比较频繁,年级越高开展活动积极性明显降低.在开展班级活动时,主要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而各类竞赛和文体活动相对较少.
1.1.4 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辅导员或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有待加强,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见下表).
班主任或辅导员是否主动找您谈过心谈过,对我触动很大 46%谈过,对我触动不大 35%从来没有 18%辅导员或班主任很关心班集体的成长吗是的,经常找学生谈心 46%一般,偶尔找同学谈谈 38%不,一个月见不了几次面,只是在扣分时教育我们 16%辅导员对您成长的作用非常大 26%有一定作用 74%没有任何作用 4%您信赖你们的辅导员吗总是信赖 49%有时信赖 47%很少信赖 4%您的辅导员对学生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吗能够 34%有时能 52%很少能 7%从未信赖 7%
1.1.5 对班级文化建设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及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调查.
1.2.1 班级凝聚力仍需增强
学分制条件下的班级已经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界定,学生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除必选课外,可以结合自身的目标、兴趣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研修课程,在上课的形式上,不仅公共课实行大课堂教学,即使是本专业课也实行流动教室、合堂上课,使班级的有形阵地虚化,部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弱,集体荣誉感缺乏,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
1.2.2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被忽视
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活中始终是一个影响学习、生活质量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部分大学生忽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缺乏主动交流的意识,不相信或不敢轻易与他人交往,从而使自己处于社交孤立状态,长期不愉快的主观体验,会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最终会导致人格失常.
1.2.3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相对淡薄
当代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长辈们的溺爱中长大,多数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自私、个性明显、集体观念淡薄,更不用谈互帮互助和团结协作精神.上述种种特质,使这些大学生在毕业后融入社会的能力比较弱,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竞争力.
1.2.4 学生工作者的工作理念有待提升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工作者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忙于应付复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的功能削弱,在深入基层、走入学生倾听广大学生呼声等方面相对欠缺,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上仍需努力.
1.2.5 班级文化活动开展过于形式缺乏内涵
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班级活动往往是寄予较高的期望值.由于组织不够合理、未充分认识班级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使班级文化活动过于形式.经过调查,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集中体现在班会、讨论交流上,而科技文化活动和竞赛、文体活动较少,使学生认为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有趣、丰富.
1.2.6 对班级干部的培养停留在表面
班级干部是班级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一支有活力的干部队伍的建成是团队建设的开端.有了优良的班级干部队伍,学校学院的意图才能及时转化为班级的行动.目前,班级干部的培训形式过于单一,仅仅停在召开干部培训会和交流会层面上,对班级干部的培养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对他们在工作中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有待提高,对他们业务素养和工作方法的培养不够科学.
针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工作实际,总结相关的管理经验,探索总结一系列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即建立一套工作体制,实施一个凝聚力工程,抓好三支队伍建设,抓好三个关键时期,抓好两项重点工作的“11332”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模式.
建立以专职分管学生工作的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导,以班委团支部成员、学生党员骨干为主体,以班级全体成员为主角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体制.
一是确立清晰的班级建设目标.目标是导向,具有激励和凝聚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校级先进班级、优秀团支部、磐石工程先进集体等作为班级奋斗目标,这是班级整体工作的目标.也可以在某一方面工作上设立具体目标,如在学习方面,可以确立以校级优良学风班目标;在英语四六级考试方面,可以以一定的通过率为目标;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以参加SRT、挑战杯、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的项目数或参与数为目标.班级目标一旦确立,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应有意识地加以监督,积极引导班级成员自发自觉向班级目标靠拢,使其在班级成员心中日益清晰化,将能够吸引全班学生一起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团结努力.
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向心力.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建设班级文化、凝聚人心的最好途径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组织活动时,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策划,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活动的开展才能起到培养学生个性、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是建立和完善班级网络文化.一是班级QQ群、飞信群及公共邮箱的建立.二是班级博客或班级网页的搭建.作为一个开放性的信息管理平台,设置的内容可以涉及班级的学习、生活、文化活动等方面,使其成为同学个性展现和记录成长发展的媒介和平台.三是用好微博微信平台.利用好微博微信接受面广、时效性强、传播速快的特点,真正发挥其引导学生正能量的作用.这些渠道的建立能够很好地实现网上思想交流、信息发布、专题讨论、资源共享等工作,对凝聚向心力有着很好的作用.
四是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的形成,能够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之学会与他人沟通,会对其中的每个成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宿舍成员都勤奋自勉、努力钻研、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要建立健全宿舍管理规章制度,从基础文明建设入手,加大卫生、环境检查力度,同时,开展丰富的宿舍文化活动,如三星级宿舍评选、书香型宿舍创建、内务大比武等,调动成员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抓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班委团支部队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构建组织保障体系.
一是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考核监督力度,加大评优奖惩制度,严格实行辅导员、班主任例会制度等形式,确保辅导员、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另外,加强对辅导员,特别是班主任的培训,通过讲座、论坛、交流、沙龙等形式增强辅导员、班主任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切实提高管理经验,充分发挥班级“引导员”的作用.
二是抓好学生干部队伍特别是班委团支部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力度,真正将品行正、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学生选拔出来,特别是重视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干部的选拔,入学初期干部队伍的效果将长期影响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和良好班级氛围形成.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系统教育和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组织学生干部进行参观、考察、劳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之真正成为联系教师和同学的纽带,成长为班级领航人.建立和完善学生干部监督考核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三是抓好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优势在于:一是学生党员从同学中来,相对老师而言更了解班级情况;二是学生党员思想素质过硬;三是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交流起来没有障碍.在班级文化建设实际操作中,可通过学生党员结对一个寝室、结对一个班级,通过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的帮扶方式,发挥表率作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即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要抓好大一班级文化形成期,将班风建设放在首位,发现新生成长需求及兴趣点,引导学生将热情转移到学习中,培养集体观念,营造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抓好二、三年级班级文化全面建设和深化期.巩固大一阶段班级文化氛围,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使班级文化建设更加完善.
抓好四年级毕业班的班级文化建设.除了鼓励学生完成学业,为即将进入社会做好知识储备外,更主要的引导班级加强毕业生的人生规划、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择业观的引导和心理调试等方面的指导,使毕业班学生以健康、成熟的心态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良好的学风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建立科学完善的班级学风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和目标管理机制,采取指标化控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课堂作为学风建设的主阵地,通过开展优良学风竞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加强教育引导,特别是把握好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这个学风建设的关键和最佳时期,引导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人生目标,以学习为中心,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建立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障.要根据班级实际,建立健全思想建设、组织管理、纪律卫生、奖励与处罚等各项规章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行为准则和评价的依据,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引导班级成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班级管理制度建立后,要保证贯彻落实到位,一旦违反,要坚决予以处分,确保班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对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的把握,并从五个方面提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实践证明,通过构建“11332”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模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增强班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张艳萍.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2〕初晓磊.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8.
〔3〕陈海岩.新时期高等学校班级建设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