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等院校成绩评价标准的思考

2014-03-29 16:42代仁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分制任课教师考试

代仁艳

(安徽工业大学 教务处,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基础,以学生所修的学分作为衡量学业完成情况的一种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在校时间可相对的缩短和延长,只要完成专业所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西方国家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起源于19世纪后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被我们国家所接受,发展至今我国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校采取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学分制能够弥补学年制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尤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和高精尖人才的需要.[1]但是,学分制在我国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学分制完全改变了学年制教育管理模式,而在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我们基本上还是沿袭学年制下的方式.如何建立健全与现行教学管理模式相匹配的考试制度,以及制定客观公正成绩评价标准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是值得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教务管理工作经验,对学分制下现行成绩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分析.

1 考核手段多样化

为了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学年制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更加多样和灵活,除了一些公共基础课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发展志向选择一部分课程,在掌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从而也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学分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对成绩评价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大部分高等院校还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考核方式.这种单一性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都没有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学生往往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过程学习及自身能力的提高.

学分制条件下的考试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以便更有兴趣地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的能力;是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和诊断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以期末总结性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形式容易造成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尤其对工科类院校,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在成绩评价过程中,如果将学习过程考核与课程总体考核相结合,采用作业、实践操作、随堂测试等多样化的考核手段,增加平时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的权重,减少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的比重.这样更能符合学分制管理模式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因材施考,注重学生的个性因素

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来进行选课,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发展志向来选择一部专业课,同时还要学习一部分公共基础课程,例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等.针对这部分的公共基础课,学生在选课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可能选择同一任课位老师.以作者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为例,选择某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的学生可能来自于国际贸易专业或者冶金工程专业,这些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在同一种方式下进行考核.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能更偏向于培养自身的口语、写作等实践表达方面能力,而冶金专业的同学在这方面的要求就相对的低一些.我们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一般包括两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任课教师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在这种情况下国贸专业同学在上课过程中肯定表现得比冶金专业的同学更加活跃,国贸专业学生的平时成绩一般都会高于冶金专业的同学.另外,在期末考试出卷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也很难兼顾到每个专业的特点,往往都是统一出卷,统一阅卷,在同一个标准下对各专业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这样往往很难客观公正的反应各专业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作者认为在成绩评价过程中,我们若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区别分对象的进行考核,减少统一考试,实行因材施考的考核方式,这样我们就能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不同层次及不同专业人才个性的发展,也更符合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要求.

3 制订公正、公平考核标准

学分制完全打乱了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的学习环境,学分制以选课为基础,同一门课有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时间段上课,这些任课教师专业能力存在差异,上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课程结束后,同一门课程一般都是统一出卷或者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考核.如果考核的内容以任课教师平时上课教授内容为主,或者在考前任课教师有划重点现象的话,学生即使平时不上课,不做作业,通过考前突击也能通过考试,学生该门课程考试成绩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学习情况.那些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所带出来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并不怎么突出,这就与学分制旨在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目标相违背的.此外,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同一门课程最后成绩也很难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比较,从而影响了评奖、评优的公平、公正性.

为了使大部分学生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进行考核,我们可以考虑采取出卷人与任课教师相分离的方式,做到任课教师不参与出卷,使每次考试都能真正的反应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还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做也避免了学生上课只会做笔记,考试背笔记,知识面狭窄的问题.

4 实行末尾淘汰制

在学分制模式下,采取选课的方式,同时也开通了网上评教体系,很多任课教师担心在上课和课程考核过程中如果要求过于严格,会导致没有学生选他的课或者影响学生对其评教的分数.所以他们会降低考试难度以保证学生考试通过率,甚至部分课程还出现了百分之百通过率的现象.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学习的激情很难调动起来,他们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反正都能通过考试.与之对应,如果试题的难度过大话,势必造成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过低,这样也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教务管理部门制定出合理的课程通过率,同时出卷教师把握好试卷的难易程度,实行一定比例的淘汰制还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为教师创造一个更好的平台来提高教学水平.

5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不同,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度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发展志向来选择学习课程,但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却没有体现在考试过程中.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考核的方式和考核标准往往完全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参与权.

以学生为本的学分制管理模式要求我们在考试评价过程中也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考试评价,学生之间相互打分,学生参与出题,教师把关等手段来让考核方式更加灵活,以此来进一步满足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要求.

结语:成绩评价体系改革是与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绩评价体系对学分制改革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根据校情,不断探索,制定符合专业及课程特点的评价体系.

〔1〕张洋瑞.学分制体制下的大学成绩评价[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1(6):34-35.

〔2〕孙维君.论学分制条件下高校考试模式的改革[J].教学研究,2004,27(6):497-500.

猜你喜欢
学分制任课教师考试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