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政事业下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14-03-29 18:14:28许艳青
当代经济 2014年22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许艳青

(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4)

绩效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做好绩效预算管理工作,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发挥出评价和激励措施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革新,与时俱进,学习吸收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方式,循序渐进地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

一、加强行政事业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决策科学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只有加强效绩预算管理,才能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降低财务风险。采取多种财务决策方案择优选择的方式,分散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能力。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的权责分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的效益,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客观地对资金收支进行评价和预期估算,为接下来的财务工作展开进行指导和建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

2、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廉洁度,迎合政府需求

最近几年随着打造“阳光政府”口号的提出,廉洁、高效、透明等精神也逐渐辐射到各个事业单位。根据政府以人为本的思想,加上人民群众对财政收支的关注越来越热烈,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会更加有利于人民群众和员工了解资金的去向和收支情况,进一步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预算绩效管理不仅与经济相关联,同时也是和政治挂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公开透明良好,也与打造建设阳光型政府的政策相迎合。

3、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效率与公平是做好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进行整理,然后重新合理分配,优化企业收支结构,保证收支平衡,有了良性的收支关系,才能保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事业单位要通过合理的资金分配,扩大资金收益,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来纠正财政工作中重分配、轻效益的错误意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之路走得宽广。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不足

1、没有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

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建立起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或者对预算绩效管理有错误的认识,都会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不顺利,甚至预算绩效工作因此被架空。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不重视,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流于书面形式,这些都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行和深入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有的单位割裂了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没有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这同时增大了财务部门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没有重视起预算绩效管理,导致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更有可能埋下贪污的隐患。

2、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员工没有对绩效预算管理引起重视,也就没有办法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和机制,也就没有办法保障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和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缺乏制度保障也就很难有很好的推广。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办法遵循制度进行赏罚,不仅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深入,也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3、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没有和风险机制相挂钩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落实好绩效管理工作,或者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和风险机制相联系,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及时掌握财务情况,没办法进行绩效数据收集,没有及时找出风险存在的环节,不能很好地趋避风险,当风险来临的时候,也没有及时调动应急措施,解决风险。预算绩效管理属于内部控制管理的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落实风险评估工作,同时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没有顺利展开。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1、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充分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强化事业单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改进工作的效率和进程。要在管理层中树立加强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进而加强对员工的预算绩效管理培训,使每个员工都要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基本概念。同时要定期对内部人员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行政事业单位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管理的制度,改进管理的措施,提高管理的水平,降低支出的成本,增强支出的责任,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把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相结合,把内部控制的概念融入预算绩效管理中,又要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加强内部控制,两者相结合,提高管理能力。

2、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风险控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发展空间更大,但是广阔的市场中,机遇大了,挑战也就大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风险与利益同在,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管理,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系统,使行政事业单位在面临风险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内部树立风险观念,建立预算绩效目标追踪制度,监督预算绩效目标工作的实行状况,每隔一段时间就对预算绩效目标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对预算绩效目标工作没有落实的要加强落实,目标工作出现问题的要及时规避风险。同时要加强内部沟通和交流,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在颁布的措施中,员工们要积极参与,做到颁布的措施每个人都有参与,才能减少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

3、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先进的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运行的平台,它可以极大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沟通系统是否通畅,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能否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能否实现信息在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之间迅速地传递和交流,为员工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及时作出反映,从而及时报告,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绩效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只有提高预算绩效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有利于提高预算绩效工作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利益。

4、创新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财政部门和会计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自身发展的需求,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贯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整个过程,这要求事业单位的每项工作都要考虑到预算管理,才能保证做好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开支。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扩大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并且节约工作的成本。因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因此更加需要有制度保障预算绩效工作的进行。这项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与其它事业单位进行交流,更新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保证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不会与时代脱节。

5、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培训

员工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血脉,员工的素质低下也就不能很好地带动起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树立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对于管理者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树立管理者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使管理者对预算绩效管理有基本概念,然后走出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定期派遣管理者进行外部交流,及时更新管理者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保证管理者接受的思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才能保证公司的管理水平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四、结语

在内部控制的角度上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这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预算绩效管理,也就是完善内部控制,保证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工作效率。预算绩效管理不是一两天就能落实好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循序渐进地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才能保障经济活动的安全和合法,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发展。

[1]温小素: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J].商业会计,2014(1).

[2]严柳青: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

[3]温小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2(4).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行政学人
行政论坛(2022年5期)2022-10-25 04:47:00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4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车迷(2015年12期)2015-08-23 01: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