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大民
紧贴党的中心工作、国家发展大局和安全形势需求,及时明确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党领导我军从弱到强、由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基本经验。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军队建设的现实状况,总是不失时机地及时提出明确的建军治军目标要求,引领着我军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根据湖北省委统一安排和省委党校教学计划,今天,我就学习习近平主席强军目标重要论述的体会和大家作个交流。主要谈三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后,习主席基于对世界强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我国安全和发展形势的清醒判断、我军发展现状的准确把握,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时代大背景,传承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前瞻谋划,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这是对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内容的明确表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强军目标在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短短的三句话12个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方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这是对我军成立86年来建设目标要求的新概括新定位,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行动纲领和奋进旗帜。把握强军目标的科学内涵,重点是要理解好“灵魂、核心、保证”这六个字。
人要有灵魂,军队同样要有军魂。对于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来说,听党指挥就是强军之魂。习主席关于“听党指挥是强军目标的灵魂”这一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绝对”、“三个特别”、“三个任何”上。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把听党指挥作为军队建设的首要,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要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决不能有任何动摇、任何迟疑、任何含糊。这“三个三”是建立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刚性要求。
回顾我军的成长史,从“支部建在连上”到现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每次我军发展的重大关口,党都能带领我军转危为安,为军队建设指明方向。实践证明,我军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
放弃党的坚强领导,军队就失去了胜利之源,国家就失去了坚强支柱,其结果只能是改旗易帜、党亡政息。苏联解体给了我们深刻教训。1991年12月25日,苏联这个超级帝国几乎是在瞬间轰然倒下,毁掉了几代人70多年艰难积累并付出了民族高昂代价所成就的全部基业。而这个庞然大物的解体,竟然是在苏联全社会的集体沉默中完成的,在这集体沉默的队伍中,就包括苏共一手创建的军队。最后留给俄罗斯的,只是社会倒退、国家衰落和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正如普京所言:“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我们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研究历史的假设却有助于把握现实和未来。从“苏东剧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一个放弃了政治旗帜、放弃了理想信念、放弃了军队领导权和指挥权,最终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对手的政党,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覆亡是必然的。
历史告诉我们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军队听党指挥,是军队之福、国家之福、人民之福。今天,我们讲强军目标,首要的是在灵魂深处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军魂,归根到底是确保军队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能打胜仗是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习主席关于“能打胜仗是强军目标的核心”这一重要思想,强调军队首先是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这一思想昭示,如果军队在战场上打不赢,那是要产生严重政治后果的。虽然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称王称霸和侵略扩张,但如果有人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必须能决战决胜。
打仗,是军人的天职;准备打仗,是军队的常态。在美军太平洋司令部,随处可见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今夜准备战斗!可以预见,未来军事斗争,我军主要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一流军事强国及其军事同盟。但现在我们跟美军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美军年年都在打仗。而我国已有 30多年没有发生战事,战争积淀的敢打必胜的基因已经不断退化,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少而又少,加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既带来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也滋长了享乐、麻痹思想,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无声地消蚀着官兵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这严重影响我国安全发展,削弱我军战斗力建设。疆场之事,备其不虞。“把刀枪放在库房”不能换来和平,“今夜准备战斗”才能赢得胜利。习主席提出“能打胜仗”的核心要求,是向全党全军发出的强军备战号令:不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战斗队思想不能松懈;不论战时还是平时,战斗力这一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不能动摇;不论执行什么样的任务,部队的战备水平不能降低,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做到箭在弦上,引而待发,一声令下,不辱使命。
对军队来讲,良好的作风就是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习主席关于“作风优良是强军目标的保证”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指出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要把改进作风工作引向深入,贯彻到军队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真正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对保持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一贯要求,也蕴含着对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深邃思考。
我军是一支以作风优良著称的英雄部队。香港凤凰卫视曾经播出过一个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的专题节目,一位香港学者谈到,他曾采访过一些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韩国老兵,他们对中国军队最深刻的感受有两点:一个感受是中国军人勇敢,有视死如归的拼命精神,与这样的军队打仗简直就是噩梦。我志愿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硬把美国人打回到谈判桌前的,靠的是参战的美国军官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另一个感受是中国军队是仁义之师。一位参战韩国老兵谈到,在一场激烈的山地防御作战中,他看到中国军人从正面一次次发起冲锋,伤亡惨重,但是攻势不减。他开始不理解,中国军人为什么不改换一个进攻方向。后来才发现,山头两侧的下方是朝鲜村庄,志愿军如果从侧面发起进攻,很容易伤及村庄里无辜的朝鲜百姓。韩国军人的这一发现,使他们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他们觉得志愿军的确是仁义之师,是不可战胜的。以上这两点,正是我军优良作风的生动反映和威武文明之师的真实写照。
由此看出,作风优良一直是我军赢得老百姓支持的“资格证”,从来都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传家宝”,也必将是我军实现强军目标的“奠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军委“十项规定”,领导带头以上率下,重拳出击整风肃纪,抓住问题持续用力,作风建设呈现出振奋人心的新气象。比如,结合更换新式军车牌照,对超标车辆一律不换发新式号牌,严查公车私用,整治军车违章,军车风貌有了很大改观;比如,从2013年初到6月底,3.6万多名领导和机关干部下连当兵、蹲连住班,着力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矛盾问题,部队风气更加纯正;比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军集中力量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陋习,真正做到崇清、严纪、纠风、肃贪,维护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习主席明确把“作风优良”列为强军目标的保证,体现了对作风问题的高度关注,深刻揭示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在建设强大军队中的基础地位和基石作用,开辟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新境界。
在推进实现强军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一个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战略谋划、建设标准、发展路径与价值导向的高度统一。
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习主席深刻总结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洞察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致力解决军队建设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对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战略思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在世界形势纷繁复杂、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强军、强军目标是什么、怎样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大课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最大梦想。站在历史新起点,习主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强调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强军梦作为强国梦的战略支撑,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强军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强国梦。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强军梦,是党的总任务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强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两者互促共进,有机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在强国的总体布局中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其二,强军梦是强国梦的安全保障。历史经验表明,雄厚的经济实力需要相应的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作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我们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剑,才顶住了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安全和尊严。现在,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纵横捭阖,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其三,强军梦也是强国梦的重要引擎。国防和军队建设历来是高新技术最为密集的领域之一,其发展往往对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起到重大助推作用。美国是全世界军费投入最多的国家,但其经济建设不但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反而从中获取到了巨大收益。比如,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耗资240亿美元,产值却高达2万亿美元,经济效益是投入的100倍;比如,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神舟”工程,牵引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投入180亿人民币,现在已有高达1000亿的产业效应。所以,“强军”能有效地推动“富国”。强军目标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大背景下推进,必将激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进一步凝聚起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也会越大,面临的安全威胁也会越多。在2012年7月份召开的全军****会议上,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我国安全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安全威胁的主要集中所在。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党中央、中央军委、习主席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在为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提供了战略指向的同时,也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军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意志和决心。2013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和周边安全危机,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作出重大行动,有力回击西方和周边一些国家的挑衅。2013年有三件事让人感到振奋。一是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覆盖大部分东海海域,钓鱼岛也纳入其中,表明了中方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是我国海空战略的重大突破,其意义还在于,我国关注的焦点不再只是钓鱼岛,也不再只是东海中间线的油气田,而是我军突破第一岛链的出海口——宫古海峡。在应对国家未来安全发展问题上,这无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一步。二是在部队实战化训练方面,2013年我军频频举行重大军事演习。截至目前,我军已顺利完成了40场重大演习任务,是过去几年的总和,范围涵盖陆、海、空、二炮等多兵种,参演人数仅万人以上的军事演习就有好几次,还首次参加了美国为主导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特别是近日,“辽宁号”在海军4艘舰护卫下,首次到南海以战斗编队进行长时间的跨海区训练,途中穿越钓鱼岛海域,在向外界展示硬实力的同时,也表明了我军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强意志。三是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随着这一新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国家在安全战略运筹上的决策支撑、统筹协调、应急反应和综合施策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党中央、中央军委、习主席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全面贯彻了强军目标的实践要求,充分体现了放眼世界的战略视野、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和强军兴军的战略筹划。强军目标重要思想,必将对我军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发展起到重要战略引领作用。
兵无常势,军队唯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始终抢占先机。如今,各大国顺应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普遍进入军事改革深化期。美军推进“二次转型”,力图与潜在对手拉开时代差。俄罗斯围绕建设职业化、常备化、精干化军队,推进“新面貌”军事改革初显成效。日本也加快推进军事改革,企图实现从“基础防卫力量”向“机动防卫力量”转型。英、法、德、印度等国军事改革也如火如荼。经过多年建设、改革,我军与世界强国军队实力差距不断缩小。但总体上,我军现代化水平相对于国家安全需要差距还很大,相对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差距还很大。比如,军事力量体系尚未超越机械化半机械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符合现代战争联合作战基本要求,军队体制编制还不科学完善,等等。就拿我军与美军的武器装备对比来看,海军方面,虽然我海军的总吨位仅次于美、俄居全球第三,但装备水平同美国的差距却是军事领域中最大的。例如,美国的核动力航母1961年便已服役,中国才刚刚涉足常规动力航母。第二炮兵装配的战略核导弹,可谓我国最具威力的“撒手锏”,是多年来能够威慑美国的最强利器,不过我国的战略核力量只以最低限度的核报复为满足,在数量上与技术水平上同美国肯定不能相比。综观中美两国的主战武器,可以说多数项目的技术差距不止 20年。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只是一个缩影。在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我国眼下尚无大的战争威胁情况下,我军只有不失时机深化改革,才能缩小同世界强军的差距,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
基于这些清醒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在内容上,我理解主要有三点。一是深化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优化军队规模结构,提升海、空、二炮等技术军兵种的地位和作用,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二是健全与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相适应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三是从战略全局上对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了部署,对包括领导机制、国防工业、人才培养、保障社会化、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边海空防管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改革要求。深化军队改革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强军目标是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强军目标的提出,顺应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流,抓住了建设强大军队的关键,为解决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科学指南。
强国梦包含强军梦,强国必然要求强军,军队不强,国家就很难强大。要实现强军梦,就要切实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实现强军目标作为一项政治责任来落实,转化为抓工作促发展的思维理念和自觉行动。
一个民族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奋发图强、生生不息,一个国家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当前,我国安全发展和国防建设面临着不少现实的挑战和矛盾,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等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以石油为例,我国超过60%的石油主要依赖从中东、非洲、亚太地区进口,进口原油85%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一旦我们的海上运输线被掐断,将给我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军队能不能够有效应对,维护好我国战略通道安全和海外利益,值得深刻反思。就眼前而言,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作为国防建设基础工程的兵员征集,也面临着“当兵冷”、“征兵难”等突出矛盾。社会大众由过去“崇军”转为“淡军”,甚至变为“冷军”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出现这些情况,既有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形态深刻转型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征兵组织不到位、政策法规不落实等方面的原因,有的地方没有按照规定提高优抚金标准,甚至按过去的标准都没有足额发放到位,极大挫伤了适龄青年的应征积极性。试想,地方没有兵员输送,部队就会长期缺编,一旦发生战事,部队连最基本的齐装满员都达不到,何谈能打胜仗?何谈维护国家利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在事关国防建设的问题上,切实增强家国情怀、底线思维和阵地意识,积极把武装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以检讨式、反思式的方式来评估所做的工作,在正视问题中看清差距,切实增强抓工作搞建设谋发展的方向感和主动性。
强国梦、强军梦既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也是我们军地各级领导干部的共同责任。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北兵南下、东兵西进的战略通道,未来不管哪个方面有战事,都是重要的后方基地,保交护路、城市防空、动员支前任务繁重,全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在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担当起这个重任,还面临着不少现实矛盾和挑战。分析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动员实践和湖北省的现状,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值得关注。一是平战转换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流动和松散,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一呼百应、一令百行的“指令性”动员,动员组织指挥难以协调,平转战、民转军很难快起来。近年来我们省有些地方、有些部门作了一些应急动员探索,但战时各级领导体制怎么设、相关企事业单位怎么转扩产、军民通用装备怎么征用补偿等,很多还处于探讨阶段甚至是空白,没有上升到政策和法律层面,缺乏约束力。可以预见,一旦战争来临,我们战争动员的执行力将面临考验,很有可能陷入“召之不来、来则要钱、钱少不干”的窘境。二是战略储备缺。我国和省内的战略储备还存在布局不合理、生产准备不充分、军事需求不落实的问题。例如,企业考虑自身生存发展和经济利益,战时转扩产的原材料该储备的没储备,设施设备缺乏更新维护,专业技术力量逐步萎缩,战时难以按时完成应急生产任务。据统计,在我省众多的民用企业中,仅有涉及汽车、机电、化工、纺织等领域的50多家企业参与军品生产,与江苏、北京等省市相比明显处于落后状态。三是综合投送慢。战时参战部队、武器装备、物资器材需要快速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东南沿海地区民工大批回撤,前送后运的矛盾将十分突出。而且一旦武汉长江大桥受到破坏,兵员和物资投送将面临更加拥堵、混乱的局面,难以满足作战需要。解决这些重难点问题,需要用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统领思想和行动,自觉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把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国家法律赋予的国防职责义务作为硬任务、硬指标落实好。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的有效形式,也是新形势下实现强军目标的可靠路径。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从“军民融合”到“深度发展”,这不仅仅是提法改变,而是反映出党对军民融合发展地位作用认识的新高度、新境界。军民融合,一个“融”字是关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了“融”,“合”便水到渠成。应当说,我们在军民融合发展上有着很好的条件和优势,应当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些年,我省积极探索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军地融合联抓、基层建设军地统筹抓等“四个融合”的方法路子,充分展示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的巨大威力,有力促进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水平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树牢只有军民融合更紧、发展才能更好更快的观念,积极主动推进军民融合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好质量发展。我们主要应在四个方面搞好融合。一是在领导力量上融合。认真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不断强化军地共同责任,充分调动军地两个积极性,形成党委统管、军地合力的领导体系。二是在工作谋划上融合。把国防后备力量各项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盘子”,做到基本队伍与经济结构布局同步调整,基本教育与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同步落实,基本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三是在资源配置上融合。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落实战时防空需求;地方交通设施建设,要兼顾部队机动需求;信息基础建设,要考虑军事通信要求;重要产业发展,要注重军民兼容;装备技术发展,要搞好军民两用;社会资源要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人才,为军队搞好社会化保障等等。我们湖北是军工大省,有能够承担军品生产任务的骨干企业近百家,武器装备及零部件制造涉及陆、海、空、二炮和航天等多个领域,动员保障潜力大,同时我们可以依托军工企业组建装备维修保障队伍,提高后备力量科技支前能力。四是在作用发挥上融合。坚持把参加经济社会建设作为军民融合的常态形式,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与急难险重任务,形成劳武结合、用兵强兵的建设模式。总之,只要我们军地各级进一步强化融合发展意识,加大军民融合力度,就一定能够在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争取更大作为。
(此文系陈大民同志在湖北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2013年秋季学员主体班讲话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