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琀,张默琳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2)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影响
牛 琀,张默琳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2)
“活教育”反映了陈鹤琴先生教育的思想核心。陈鹤琴先生和他的“活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影响,对当代幼儿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活教育”思想;幼儿教育;影响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体系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论,即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
1.1 “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陈鹤琴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个回答表明了培养人的意义所在。陈鹤琴认为,人很难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我们应该教会每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那就要求年轻人热爱真理,热爱自己生活的每一寸土地,热爱自己的同胞,热爱自己的民族。陈鹤琴赋予“现代中国人”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我们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艰巨的使命;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陈鹤琴倡导培养具有建设能力的人,以便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陈鹤琴认为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就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陈鹤琴提出从小培养儿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导他们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翁;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具有服务的精神,让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应该服务于大众。
1.2 “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观点。他写道:“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是死的,而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真正的活教材,活教育就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去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陈鹤琴一生追求的是让社会、自然、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相结合,将教育与自然、社会相互补充。“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1)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卫生等;(2)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常识等;(3)儿童科学活动,包括动物、植物、气象、算数等;(4)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工艺等;(5)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作、写、说等。这些正如人们的五个手指,每个手指都承担着不同的使命,相辅相成地构成了一个整体教育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一起,即所谓“五指活动”。
1.3 “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陈鹤琴对实践活动的阐述,是对做事行知合一及行中有知最好的理解。陈鹤琴有效地将杜威的“做中学”发展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陈鹤琴的方法论便是以“做”为中心点,提倡解放儿童的天性、双手和大脑。不应该将儿童局限于课堂,应该让儿童在探索实践中寻求知识。“活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四个步骤。学生可以在准备好的工作薄上编写自己的教材,而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与欣赏。在方法论方面,陈鹤琴提出了若干原则,主要包括直观性原则、实践原则、主动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等。这些原则重在强调儿童的“做”,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和直接经验,鼓励孩子主动、大胆地去观察、思考、探索客观世界,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他们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2.1 缺乏相关必要的法律法规
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它关乎个体一生的发展,关乎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而幼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重视和立法保障。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关于幼儿成长、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使幼儿园教育在管理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现有的幼儿教育法规已不能满足幼教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幼教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国幼教事业亟需立法保障,只有从法律角度规范幼教事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与行为,才能保障并促进幼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2 幼儿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幼儿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幼儿发展、幼教事业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素质偏低。一方面,幼儿教师的学历以专科为主,有待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幼儿教师缺少爱心、耐心,缺乏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诉求。此外,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整体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也客观上造成了优秀师资力量的流失。
2.3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
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近年来随着家长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和竞争心态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增设识字、拼音、写字、计算等课程。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许多幼儿园以一种卓有成效的显性行为来评判幼儿教育成效,忽视了幼儿道德品质、身体健康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幼儿教育质量逐步下降。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陈鹤琴在半个世纪前对幼儿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依然能在今天引起共鸣,“活教育”理论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1 “活教育”目的论的影响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儿童做人,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的宗旨就是“做人教育”。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这要求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情感和兴趣。陈鹤琴提出儿童应当从小了解国情,了解世界,成为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胸襟豁达、思想开放的现代中国人。这一蕴涵丰富内涵的教育目的论体系,对当今幼儿教育仍有现实意义。
3.2 “活教育”课程论的影响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活教育”课程论中有关幼儿园教育的理念与新《纲要》不谋而合。 陈鹤琴提出幼儿园的课程是整体的、连贯的,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幼儿园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让幼儿通过接触大自然与社会,获取经验和知识。这与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倡的整合化、生活化、社会化、环境化、主题化、渗透化的课程理念相融相通。
3.3 “活教育”方法论的影响
在教与学的问题上,“活教育”理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强调儿童的主动性。陈鹤琴提倡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体现了“活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这种教学理念在当今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无处不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等原则是陈鹤琴“活教育”方法的精髓,深深地影响着当代的幼儿教育。当前的幼儿教育注重老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自主学习,从幼儿的生活中选取活动主题,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尝试,从而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潜能力得到发挥。
重温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反思幼儿教育现状,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幼儿教育研究应立足于社会的最前沿,以我国传统教育为基础,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理论,坚持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积极探索中寻求幼教改革的发展成果,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现代教育。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2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2]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3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3]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5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与实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0.
[5]陈鹤琴.幼儿心理之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6]张翠琴.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渊源探析[J].理论观察,2006(5):102-103.
[7]王盛,徐惠湘.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14-08-11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1251145B)。
牛 琀(1978-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学前教育学原理研究。
G40-092
A
2095-7602(2014)06-01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