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逢敏
(广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高等师范院校大提琴教学改革的设想
娄逢敏
(广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大提琴演奏课程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器乐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在我国多数师范院校已经开设了大提琴演奏课程,而很多院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与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与职业岗位的需求有所脱节,故文章从高等师范院校的大提琴演奏课程的教学教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讨论与设想.
大提琴课程教学;改革;师范院校
在全球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国际化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已经贯穿到我国的教育进程当中.面临着这种发展趋势,我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之《音乐课程标准》做出了新的改革与调整,为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同时也为高等师范院校在怎样培养合格的师范型及适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指导方针.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方向是师范型的中小学校音乐艺术教师,而适合现代基础教学的音乐教师要求不但要掌握钢琴、声乐和理论的教学内容,还要掌握一到两种器乐的基本演奏与器乐合奏的相关应用知识.从 2012年开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珠江杯”学生技能大赛中,增设了器乐比赛的项目,以此来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当今师范生的全面素质能力.
从上述介绍来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已将器乐教学纳入到总体教学内容当中,那么怎样将器乐教育中大提琴课程更好的融入到师范教育当中?大提琴作为西洋管弦乐器家族的成员之一,以其深沉、内敛的音色感染着听众.它具有接近人声的音色,而且引入我国以来,用途非常广泛,适用于管弦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爵士乐团、电声乐团、民族管弦乐团等等.鉴于大提琴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条件,在高师的教学中也应该将其的实际应用性融入教学当中,以下,作者以高等师范院校大提琴教学课程为例,来探讨这一教学问题.
教材在教学过程及课程体系中占用重要的地位.目前,各大师范院校所使用的大提琴课程教材都不相同,有的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有的使用社会考级类教材,还有的使用自编教材等等.对于这种教材的混搭使用,我国高师教材应制定编写出相应的适合师范生所使用的器乐学习指导教材,并适合时代的要求,来为我们高师器乐教学课程的老师给予指导与参考.
通过上述分析,作者发现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器乐教学中大提琴专业所使用的教材还没一个统一的标准与规范.针对这种情况,担任大提琴演奏课程的教师首先要对国内外所有出版的大提琴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去筛选一些适合于师范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或作品,将其分类整合,建立一套适合的教材体系.例如铃木镇一编写的《铃木大提琴教程》,这部教程里收录了很多世界各地的名歌所改编的小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世界各国的民族与名歌,这样也促使国际化教育理念进入到教学中去.还有结合宋涛、王连三编写的《大提琴教程——乐曲分集、练习曲分集》,这两部教程内容涵盖了多种大提琴演奏技巧的练习曲和根据中国民间音乐改编的乐曲作品,教师针对这些教材的研究与编排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中西音乐与民族发展的文化.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一些针对于某一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练习曲及乐曲,规范学生的演奏技巧.改编的素材可以结合各地名歌、世界名曲、儿歌,并将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加以改编,让学生对于中小学音乐课本的内容有所了解与学习.再有,为了在后期教学中培养学生进入到乐团学习合奏课内容,教师要将西洋与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片段作为教学教材的一部分,使学生能够学习到乐队合奏中大提琴演奏的基本知识.
新音乐课程的标准规定,培养学生应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思想去关注学生.教学的标准是培养新时期以人文学科、美育教育、创造性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的知识学习的优秀学生.目前,学校大提琴课程教学理念依然沿袭音乐、艺术学院等这样的音乐类专业学校的教学模式,采用一对一或 3、4人为一组学生一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示范与指导学生完成音乐作品.这种教学使得学生对于演奏的知识及音乐的鉴赏能力得到了培养,但忽视了对于演奏技能以外的不同音乐文化价值的认识及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的阐释.未达到全面学习的目的.这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 21世纪多元化教育发展的模式了,如果还要使用这样的教学去培养学生,那么学生毕业后就可能成为所谓的只会演奏的“匠人”.作者在下面的内容中对于这些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现状做出了教学改革的设想.
(1)改变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零起点的大提琴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二或一对 3、4的教学模式,要求初级学生了解大提琴演奏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教学知识,掌握初级演奏技巧,熟悉一个八度内常用音阶练习、练习曲、小乐曲.这种小组课的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好自己的学习知识后,互相观摩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增进学习效果.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学生出现了学习进度的差距,那么教师可以重新分组,将学习程度一致的学生放为一组.
(2)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互相观摩的学习,如上所述,有些学生如果因为分组而抹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就不容易在学习上获得提高,那么,教师要组织学生互相指导学习,及时找出存在问题,使学习滞后的学生尽快赶上学习进度.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相互模仿与鼓励学习,既使自身的学习得到提高,又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体验,以学生为本,不要忽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另外,教师要组织学生模拟课堂教学,编写教案,将新思维融入具体教案的设计环节,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有上课的机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启发他们主动完成教学工作的意识,锻炼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课后,教师及时与学生就课堂教学提出讨论,共同研究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与教师的位置很好的转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学以致用.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能与演奏知识外,还要加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学习课程,比如与演奏相关的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器乐发展史、器乐教学法类学科等等.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理解与分析作品的理论知识、作曲技法、音乐文化的发展等等.其他涉及到像了解与分析中国作品、世界各民族作品、各时期风格作品等多元音乐文化,采用写作论文的形式进行学习,拓宽学生知识面与音乐文化层面的学习,树立多元文化的欣赏力与价值观.
(4)学习过程中的艺术实践是学习大提琴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前面提到教师应在教材中加入乐队片段的学习,这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参加乐队排练的课程,学习重奏及合奏的排练知识,增强他们互相协作能力.如今,众多中小学校纷纷组建了各种规模的乐队,那么,学生在乐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他们进行基础创作、改编、排练等工作,既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应用当中,也使其学习到了乐队排练知识,在今后可以更好的担任中小学乐队排练工作.在学习实践中,教师应让学生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器乐比赛及演出,也在适当的时候锻炼学生自己组织演出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个性,找出他们潜在的能力,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发挥的更加出色.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器乐大提琴课程的教学评价手段比较单一,以期末考试演奏一首音乐作品作为评价标准.这种考察评价只是单一的考察了学生对于乐曲演奏能力的掌握,而对于演奏相关的外沿知识和教学环节没有进行适当的考核.所以,教学评价应该转换这种单一的模式,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整体学习内容进行评估.
首先,在教学中期,教师可以加入音阶与练习曲的考试,考察学生对于演奏基本功的掌握程度.乐队片段的抽查考试和重奏的考试,也可以作为期中考察的一个方面.其次,教师将组织学生模拟课堂的教学,加入学生教学考核内容.这些考核可以让学生互相打分、评价,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讨论与评优,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既考核了他们在演奏方面的完成程度,又考察了他们能否掌握教学实践的方式与方法.学生间的互相考核评价,让他们能够互相学习、探讨,使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得以锻炼,培养了他们对于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与协调关系,探究教学的方法和钻研态度.这种注重创新与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强调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综合评价,突出了学生的创作潜能与个性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在器乐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对于音乐形式与情感内涵进行把握.教学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教师要在教学改革中大胆创新,不断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发展与完善高等师范院校器乐教学中大提琴课程教学体系,使其顺应 21世纪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1〕朱慕菊.走 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2〕岳军.多元化的高师 器乐教学改革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9(05).
〔3〕徐玉莲.从工艺到人文:高师器乐教学改革的新动向[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4).
〔4〕吴晓慷.论高师器乐教学改革的思路与设想[J].艺术百家,2012(07).
G642.0
A
1673-260X(2014)08-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