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英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跨文化背景下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索
李贵英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当前传统英语一般侧重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传授以及机械的句型练习,忽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英语学习者由于对英语的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必要的认知,想当然的以自己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所以在现今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学习需要更加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笔者通过阐述我国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并举例说明在当今跨文化背景下,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强调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英语口语学习及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并试图对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进行探索.
跨文化交际;文化渗透;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现今,由于世界的经济相互接轨,而语言起着桥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国际语言——英语.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有很多,但是能真正运用英语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却没有那么多人了.中西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化可以反映出人们的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世界观等.当意识形态不相同的人进行交流时,由于缺乏对彼此的文化习惯的了解就可能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由此可见,文化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却一直被忽略.本文将阐述文化背景知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的重要性,并探索具体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侧重于英语语音语调的模仿教学及句子的表达,但英语口语教学却没有足够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即使拥有一口流利纯正发音的口语,却不知自己的言语是否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是否表达得当、是否让交际对方产生厌恶情绪,那也是不能完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接下来笔者将简单阐述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
如价值观念的不同,以时间观念为例.由于不同国家有着自己的意识形态,人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时间观念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体现.在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人们时间观念十分强.该国家人们认为: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在这些国家有些工作是以小时收费.然而,对于印度人来讲,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该国人们认为迟到是很平常的事情.假设交际双方有着不同的时间观念,却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习惯,那就很可能会造成交际的障碍,甚至是失败.
又如礼仪方面.世界文化各不相同,礼仪文化各不相同.不同的礼仪文化也是造成交际障碍的一个原因.以做客礼仪为例,中国人在招待客人时,主人通常准备丰富的饭菜,然而对客人却说没有准备什么菜,请多包涵等.就餐时不能打嗝、嘴里有食物不能张嘴,吃饭时不能发出声音.然而在日本,吃饭时如果客人嘴巴没有发出声音,主人会以为准备的事物不受客人喜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言行总是体现着儒家思想,做人做事低调谦虚,中国人十分注重礼仪.在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例,主人在准备饭菜时会征求客人的意见,就餐时,每个人都自己的餐盘,每人分开就餐.这一点就和中国人的就餐形式不一样了.当面对客人对食物的赞誉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做出的回应也不经相同.西方人,以美国为例,主人会回答 Thank you,而中国人却回答哪里哪里,都是粗茶淡饭.通过以上阐述,笔者可以总结文化背景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交际的成功进行也是对交际对方文化的正确理解.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之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必然有着不可捉摸的抽象语言.而优秀文化本身又会不断发展语言,而这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学家们做了许多精彩理论解释.
著名美国人类学家及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提 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他强调语言与文化必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学家古德诺夫在《cultural—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书中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该社会的文化的一方面,语言和文化都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明确强调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欧美的语言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们,如洪堡特(W·F·Humboldt)、马林诺夫斯基 (B·Malinowski) 等也都有过精彩论述.洪堡特在他的作品《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一书中,有明确关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阐述,他借用瓜哇人语和印度语的例子,证明了了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这些理论昭示了语言的文化属性或人文性,使当代语言学家反思语言研究游离于社会,游离于人文世界的缺陷.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侧重教授学生语言系统知识,刻板的把文化与语言分开,学习内容严重脱离文化语境.这样一来,学生要想学习地道的英语是不可能的.学生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缺乏对你文化学习的认识,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想当然将自己的文化知识迁移到目的语中,即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文化负迁移,进而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极大障碍.
什么是母语负迁移?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影响着英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母语影响二语习得的过程被称作迁移 (transfer).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因母语和二语相似而促进二语习得的迁移为正迁移;因母语和二语相异而阻碍二语习得的迁移为负迁移.
母语文化负迁移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是什么呢?不少英语学习者认为,只要学习好英语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就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但事实却大相近庭.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由于缺乏文化学习意识,很多英语学习者不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使用 Chinglish,让对方不知所云.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将母语的习惯于规则生搬硬套的放在二语习得中产生不自然的表达,如:I only spoke a few sentences.又如,在交流话题选择时,我们英语学习者经常选择一些让老外觉得不礼貌的话题.中国人常常遇见朋友打招呼的方式是询问对方要去哪里?你吃饭没?你今年多大了?而这些话题就是外国人认为的隐私,因此外国人通常认为这些是不礼貌的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的现象呢?这就是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表现.正如笔者之前提到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断然将文化与语言分开,造成了这种尴尬的境地.英语口语中还应该更加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培养孩子文化学习意识,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法,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常识,例如节日习俗、日常礼仪、禁忌语、告别语、做客礼仪、礼貌用语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就应该教授学生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就形成中西文化差异意识,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跨文化交际中进行顺利的交流.那我们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和文化意识呢?二者如何结合呢?以下是笔者积累些许英语口语教学经验,试图对在跨文化背景下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索.
4.1 在英语口语课堂中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口语课堂应该具有轻松愉悦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放松自我,大胆开口说英语,这样才是口语课堂的目的.哪些英语口语课堂内容有利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呢?现今英语口语课堂会介绍一些西方节日,但是都是泛泛而谈,学生对节日背景知识没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如节日的由来,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节日禁忌,节日饰品,这些与西方文化背景紧密相连的常识,学生没有形成一定文化认知.针对此问题,笔者通过教授英语口语课总结出些许方法.笔者认为,英语口语课堂就是让学生会使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地道的,并且简单的英语表达语句.学生懂得什么时候、什么情景用什么语句,并且知晓语句使用是否得体.简言之就是学生知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说好以及怎么表达才得体.笔者认为,在英语口语课堂中可以介绍节日具体由来,节日相关的历史原因,人们如何庆祝节日.以万圣节为例,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情景、按照西方万圣节装饰品装饰教室,制造逼真的万圣节氛围.针对学生具有极大地好奇心与好动的特质,在设计万圣节文化教学时,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例如,动手做南瓜灯、用饰品将自己装饰成鬼.在教学过程中将万圣节与中国的鬼节相对比,引导学生认知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增加文化常识.这样,学生不光会表达语言也会形成对文化的认识.
4.2 全英文教学模式,培养异国英语环境
构建英语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者十分重要.有了良好的环境,学生会适应并做出言语行为去适应这样的环境.全英语教学既考验教师英语水平,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师的标准发音对学生学习语言起到积极作用,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学习语言能力正在提高,具有极大地语言模仿能力.全英语教学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全英语教学对于小学生又是一个挑战,学生英语水平还未达到一定水平,在全英语课堂上会有听不懂的.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针对不同学生年龄特征,教师应形成课堂基本英语帮助学生熟悉并适应英语环境.如:英语口令.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会习得这些基本英语,从而适应这样的全英语学习环境.一旦学生适应这样的环境,开口说英语就不再那么困难了.
4.3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异国文化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遍及各地.作为英语学习者,利用好网络非常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利用网络找出异国的文化材料,再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现给学生.笔者认为,教师在赛选教学文化材料时应寻找异国文化材料.如教授西方的感恩节时,赛选材料时应注意该材料是否与西方本土人民庆祝节日相关的.介绍感恩节的游行活动时可以下载真实的视频或者图片材料.这样,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西方节日庆祝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西方文化认识.从小培养学生西方文化意识有利于其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4.4 中西节日对比,培养学生中西文化差异意识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譬如节日就各不相同.节日与本国历史文化息息相关,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节日服饰都是与文化历史相关.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我国的节日也是各不同,例如中国的鬼节,人们会焚烧纸钱以寄托对逝世的亲人的哀思.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不可否认还是有相似之处.西方的万圣节和中国的鬼节有着不同之处,当然也有相似之处.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在教授文化常识时,应做一个中西文化的对比,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西方与中国的不同,在习得过程中逐渐形成文化差异意识.在对比文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光形成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意识,还形成对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认知,如节日节日禁忌语.文化差异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
4.5 针对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开展相关文化口语活动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年龄特征不同,例如,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抽象的概念不感兴趣,这也是小学生精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原因.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对生动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所以,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趣味性强的文化口语活动是小学英语口语课堂的必要内容.在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游戏较少涉及到文化这个主题.如单词接龙,英语讲故事这类游戏虽然趣味性也强,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但是却未涉及到文化的渗透.笔者认为,英语口语活动应该添加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使文化与游戏结合,达到在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万圣节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南瓜灯.小学生好动,十分喜欢动手做东西,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时还要进行文化渗透,如做南瓜灯的意义,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该节日背后的故事.教授在活动期间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给出问题让孩子积极探索.如在介绍完万圣节时,询问孩子该节日与我国哪些节日相似或者不同.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文化差异,从而有利于孩子形成文化差异意识.笔者认为这样的文化渗透有趣简单,比传统的直接灌输文化差异要简单可行.在日后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学生有能力进行良好的交际.
4.6 提供真实口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输出”能力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提供真实的口语交际环境,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前,英语学习者颇多,但真正会运用英语表达自如的却少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使用语言.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不光教授知识,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学生学会语言,并能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怎么样才能自如运用语言?人们常说,要学习一门语言要到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学习,所以为学生提出真实的语言环境的非常重要的.在课堂口语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模拟语言环境,提供孩子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如询问具体位置.教师可以模拟此情景,让孩子用所学知识询问具体建筑物的位置,并在游戏中设立奖惩制度,利用学生竞争意识强,好动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另外,在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表达思维.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教师应注意学生是否使用 Chinglish.由于学生使用英语时间和机会少,还没有达到一定英语表达能力,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在表达过程中常常是中文表达思维,造成表达出的英语不是地道英语,这会影响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遇到阻碍.所以,培养学生英语表达思维可以是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文化与语言息息相关,学习语言也要学习其文化.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前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英语成为世界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7.
〔2〕中小龙.文化与语言的现状思考[M].洛阳: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曾萍.文化的障碍: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2).
G642.0
A
1673-260X(2014)08-0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