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 峰
幸福是人类的追求。它属于人的精神层面的范畴,但同时也能够表现在现实生活之中,即追求幸福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幸福呢?苏联人曾经这样教导年轻人:“幸福,就是无私地为社会服务;就是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思想的火花贡献给别人。”[1]同样,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有自己的幸福,他们的幸福有一种特殊的属性,这种特殊的属性是一切无私行为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幸福在人民群众的幸福里。只有人民群众获得幸福,共产党员才会真正幸福。这是被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客观真理。中国共产党党员本来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之所以能由一名普通群众变为共产党员,是因为他们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和崇高境界,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民群众谋求幸福。邓小平曾满怀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2]可见,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就是共产党员最大的幸福。只有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共产党员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幸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他们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革命战争的实践告诉人们,要争取战争的胜利,必须有一支掌握科学理论并能带领人民群众冲锋陷阵的先进力量,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革命从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他没有自己单独的利益,他的利益与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他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争取和维护广大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共产党员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坚决维护党的性质纯洁[4],“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员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5]。可见,与其他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中最坚决、最彻底,他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他完全地、彻底地为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而存在、而奋斗。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用一生的精力带领世界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战士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的彻底解放而不懈奋斗。虽然他们的革命实践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理论和精神却一直在各个国家的民族解放和独立斗争中熠熠生辉。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继承者,他带领俄国共产党人和俄国人民摆脱了沙皇统治,取得了俄国革命的胜利,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为实现人类的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了带领全体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伟大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甚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6],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阶段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都始终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党的始终。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工作,“就是组织人民、带领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7]。他把党和人民的关系看作是鱼和水的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但是鱼却永远离不开水。邓小平也始终关心群众利益,追求人民幸福,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把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8]因此,共产党员做每一件事都要问一问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用“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员要致力于建立起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每个人都有自由劳动和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种自由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社会关系、物质需求、人的能力以及自由个性的充分实现,还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的幸福感的充分满足。可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身就包含着人类的幸福。在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有的只是幸福和快乐。这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他们在为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不懈地努力奋斗着,即使他们现在还没有实现理想,还没有获得共产主义的幸福,他们也心甘情愿,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的心里仍然是无比幸福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它既不像理性主义幸福观那样只追求精神的幸福,也不像感性主义幸福观那样一味地追求感官的快乐。人民群众的幸福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因此,人民群众的幸福决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自我生成的,它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存在于当下的现实情景之中。
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要结合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了解中国国情、立足中国现实。只有建立在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基础上的幸福才是中国人的真正幸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10]。从这一基本国情和存在的主要矛盾来看,人民群众的幸福就是这一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这种物质文化需要又具体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因此,中国共产党努力的方向就是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第一,从人的物质需要的层面来看,人民群众的幸福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人民群众在物质方面的诉求,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推动自主创新,增加发展的协调性,让人民群众的智慧充分迸发,让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第二,从人的安全需要的层面来看,人民群众的幸福表现在生存生活环境得到安全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真正实现。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在这一方面的诉求,要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有序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坚持依法治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三,从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层面来看,人民群众的幸福表现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得到大力发展。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诉求,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良好思想道德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群众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共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第四,从人的社会交往需要的层面来看,人民群众的幸福表现在社会氛围更加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共同建设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民群众在这一方面的诉求,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社会秩序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第五,从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层面来看,人民群众的幸福表现在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永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关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社会和自然条件,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创造更加适合的社会发展模式,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关注自然生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在这一方面的诉求,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尽量减少环境污染,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自然环境。
共产党员要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奋斗一生,这是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要立足于社会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人民着想,求真务实,通过现实的艰苦努力、不懈奋斗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动力来源于党的制度的约束,但更主要的是来源于作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政治品质和精神动力。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要树立正确的官德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自觉实现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1]。
第一,共产党员要有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之所以能够为最广大人民谋求幸福,最根本的是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12]。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追求,就有了一辈子忠诚于党的勇气和动力。吴运铎在他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中写道:“要把一切献给党,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美德和情操。献给党,不能只献一阵子,而要献一辈子。”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永远跟着党走。一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党员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二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不胆怯、不迷茫,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的思路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走出一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并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实践,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三是要忠诚于党,做党的忠诚卫士。忠诚于党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品格,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一辈子忠诚于党的事业,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体来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不懈奋斗。
第二,共产党员要有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失去或偏离这个宗旨,就不能称为中国共产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福祉。一是要有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为父母、待百姓如亲人,心系百姓、心忧百姓,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永远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产党员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情和感恩之心,把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共产党员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深入群众、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始终把自己的根基牢牢扎根在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三是要从内心里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靠山”,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共产党员一定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掌握权力不是为了要“做官”,而是为了为人民谋幸福。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行使权力,唯一的标准就是看符合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之,中国共产党党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办事。
第三,共产党员要有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源泉。没有使命和责任,共产党员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也正是在这一使命和责任的激励下,无数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年代,共产党员都要保持这种艰苦创业、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一是要有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革命”本色的意志和毅力。真正的共产党员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矢志创业,做时代的楷模,用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所有的人一起艰苦创业。二是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奋发向上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是共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法宝。共产党员要充分认识到艰苦奋斗的重要性,深深懂得干事创业需要艰苦奋斗,改革发展需要艰苦奋斗,安身立命也需要艰苦奋斗。共产党员要更好地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努力在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三是要有坚韧的毅力,有高昂的激情。毅力和激情是保持艰苦奋斗的必要条件。每个共产党员,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有一种毅力、一种激情,这种毅力可以让人始终坚持,这种激情可以让人加快进步。领导干部总是要退休的,但共产党员永不退休。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要为实现人民幸福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第四,共产党员要有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大公无私、淡泊名利、清正廉洁,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行和操守。共产党员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对待权力和地位,正确对待名利,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心底无私、胸怀坦荡。一是要有无私奉献、全心为民的精神品质。人总是要有点理想和追求的,人的理想信念不同,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就不相同。共产党员追求的是奉献,要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辈子的精神境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就是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二是要做到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个人对待名利的态度,取决于他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然就会脚踏实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为人民群众办事情,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三是要廉洁自守、公私分明、不徇私情。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是保证廉洁自守、公私分明、不徇私情的思想基础。共产党员要严守党纪国法,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转化为内心的自觉要求,常修立身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够带领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1][苏]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思考》,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14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4]吴国斌:《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纯洁性思想及其现实价值》,《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5][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 44、53页。
[6]石云霞:《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7]《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8]《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218页。
[1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0页。
[12]杨新红、向黎:《马克思恩格斯党群沟通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楚 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