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路径与机制

2014-03-29 13:34:50李友良丁增云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思政

董 军,李友良,丁增云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路径与机制

董 军,李友良,丁增云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对于提高思政课整体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主体性、完善大学生人格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缺少科学合理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创新等影响实践教学实效性发挥的障碍因素。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可以从细化实践教学方案、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开发社会资源等方面进行多渠道的路径探索;完善包括管理机构、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后勤保障机制等在内的运行机制。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路径与机制

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1]为落实这一文件中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2012年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2]当前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大学生自身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因而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机制,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是提高思政课整体教学效果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理论教学,但教学方法和手段形式单一,缺乏感染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社会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现实中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弥补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化的缺陷,使理论更加接近生活,更具鲜活性、吸引力和现实说服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目的。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需要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采取灌输的方式,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增强,接触信息渠道广阔,信息面广。结合大学生的这些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变灌输为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适应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善于发现问题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去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由被动灌输到主动接受,使学生在实践育人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意识到并认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将主体意识转化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是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在于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人格完善的现代公民。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教育,增加大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道德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人格的完善需要理论指引更需要践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大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等,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与学生密切联系,既注重理论引导又注意发现其思想上的偏差,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具备健全人格,为步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做好准备。

二、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发挥的障碍因素

不可否认,虽然当前各高校都积极开展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学者尖锐地指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大都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基本上没有真正能落到实处。”[3]就现实来看,各高校普遍存在多方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发挥的障碍因素。

(一)缺少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既是“指挥棒”,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发挥着导向作用,又是“评判准绳”,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评价的依据。“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目前,一些高校缺少这一质量评价体系,缺少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无章可循,组织缺乏规范性,这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非常的重要因素。据笔者前期对安徽省部分高校所做的调查显示,36%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制度管理不规范,如缺少大纲、总结报告等。有将近一半的学校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问卷调查中明确回答有评价体系的占56%,实际访谈得知大多数高校都没有)。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不是可有可无、可增可删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是由思政课教师组织开展的,但是从目前来看,思政课教师人数相对较少,教学任务繁重,一些高校的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未能给予积极配合,或者是未将这种重视落实到实处。如,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可度不高,对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工作量未能给予有效认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需要的指导教师未能合理安排。这些情况说明,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没有在制度层面得到学校的重视与支持。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不足

由于受到指导教师、实践基地、学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对简单,覆盖面较窄,主题不够鲜明,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未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教育,导致纯粹是为了实践而实践,学生只是为了修学分而去参加实践,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原有意义。据调查,多数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按教学班级派出少数几个学生代表,由课任老师带领,就近去一个红色基地参观,形式单一,组织不严,不能发挥实践教学的应有作用。

三、探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可行路径

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需要进行多渠道的路径探索,从细化实践教学方案、创新形式、开发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着手。

(一)细化教学方案,增强实践教学的计划性、规范性和系统性

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系统性。因而学校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切实坚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方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时、形式、考核方式等进行明确规定,将其作为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的导向,以避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随意性。

(二)开放思维,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取得预期效果,需要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形式。目前许多高校采取的形式主要是由思政课教师带领到实践基地进行考察、学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根据考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报告给予分数评定。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高校举行演讲、竞赛、讲座等形式,但是学生参与面较窄。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要开放思维,继续创新实践形式,“实践教学与学校团学活动结合起来,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大学文化建设、青马工程等活动结合起来”[4],明确实践教学主题,创新内容与方法,既要能扩大学生参与面,又要保障学生接受到有效的主题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仅由思政课教师来组织,更要有学校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广泛参与,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与协调,构建起高校立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5]

(三)开发社会资源,建立多元互动的实践教学基地

到实践教学基地考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有些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较少,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因而如何广泛开发和有效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就成为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要坚持多元互动的原则,高校要充分发挥所在地区的区位优势,合作共建、共同受益,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地拓展教学空间,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四)合理认定,调动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践报告进行真实、有效的考核,对学生的学分给予认定,对于优秀的给予鼓励,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对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给予合理认定,如教师指导社会实践、评阅社会实践报告的工作都应予以肯定,合理计算其工作量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教学形式的探索与改革。

四、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需要完善其运行机制,包括其管理、实施、监督、保障等各个环节。

(一)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协调部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相关部门的协作,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部门,由分管学生工作或教学工作的学校领导牵头,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部、后勤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单位参加,齐抓共管,负责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协调。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研究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协调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加强实践教学实施队伍建设,构建相关人员的培训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单是思政课专任教师的任务,学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实现全员实践育人。对于这支实践教学队伍统一组织,分工合作,共同指导,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教学实践不是随意进行的,它要有详细的计划,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掌握,对学生的反应情况及时掌握并做出回应,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校需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对相关教师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和实施过程中的方式、技巧等加以指导和规范。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与科研工作,经常开展实践教学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推广实践教学成果,提升其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

(三)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为保证教学效果,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学生成绩的评定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并适时地予以指导。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建设。美国著名教育家费朗德认为,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成效的教育。[6]评价体系应全面、科学;评价的指标应细化、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的实施应该是多主体的,如相关职能部门、教师、学生、甚至是实践教学基地都应纳入进来综合评价,以实现评价的公平、客观、真实。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以使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整改。此外,教学管理部门还应当结合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不断修改评价标准,“力求做到实践教学考核的科学、客观和公平,使考核成为增强实践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7]

(四)完善实践教学的后勤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除了人员之外,还离不开相应的经费、交通、安全等后勤保障。学校相关部门要做好经费预算,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进行专项管理,拟定各项经费支出的具体实施细则,专款专用。首先可以从日常教育经费中列出一部分专项用于实践教学,其次可以在思政教育专项经费中列支部分,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定向支持学生社会实践。在安全方面要有细致的保障措施,尤其是组织校外实践课,必须从课前动员到实践过程再到学生返校,校、院、系部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保障机制。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 http://ahszk.ahnu.edu.cn/News_View.asp?NewsID=211.

[2]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edu.cn/zong_he_793/20120206/t20120206_737106_1.shtml.

[3] 吴绍禹,刘世华.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环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5期。

[4]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见[EB/OL].http://sz.ahedu.gov.cn/214/view/942.

[5] 中宣部等四部门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EB/OL]. http://news.sina.com.cn/c/2005-03-21/18245422629s.shtml.

[6] 马永富.微格教学的环节及其理论依据[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4)。

[7] 李 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责任编辑:刘海涛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to Enhanc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t College

Dong Jun, Li Youliang, Ding Zengyun

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t college, for i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increase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to perfect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etc. However currently the prevalent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at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are lack of attention,scientific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e innovation of obstacles in the course. Enhancing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t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can ref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 innovative forms, multi-channel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so on. Some aspects should be perfected which include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staff,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and logistics mechanisms, operating mechan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t colleg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mechanism and path

G711

A

1673-1794(2014)06-0113-04

董 军,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伦理学;李友良,合肥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丁增云,合肥学院党委组织部(合肥 230009)。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3szxm008);教育部2013年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模块综合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试验与运用;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3AJRW0144)

2014-05-12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