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内涵

2014-03-29 13:22:04袁和静
创新 2014年2期
关键词:终极价值观念墨子

胡 兵 袁和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2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成为学术界深入研讨的一项重大理论课题。虽然国内不少学者和专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各种解读,但是,对如何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地扬弃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价值观,是人类有史以来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因此,在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时,既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又要体现出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还要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被广大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所理解、认可和接受。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和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深远意义。

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作一个四面体,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内涵可以用“一个顶点”、“三个支点”和“四个面”来表述,其中,顶点是爱,三个支点是真、善、美,四个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爱”是指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的爱;“真、善、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的本质规定,同时也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所有社会主义正价值的高度凝练和抽象概括。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顶点——爱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顶点,“爱”是指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的爱。从伦理学的层面看,爱与善是一体的,而且与真、美不可分割,真、善、美是爱的一体三面;从本体论的层面看,“爱与真、美和谐一致,它是统一、整合、和谐、创造性能量或力量的最高形式”[2]24;从价值论的层面看,爱是真、善、美的价值统一体,而真、善、美又是爱的三种价值表现形式,即求真、行善、爱美;从历史观的层面看,爱既是对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理想和核心价值目标的概括,也是对人类社会各种优秀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共产党人价值观念的凝练。

(一)概括了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理想和核心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并非爱的陌生人,也非真、善、美的过路客,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才是爱的真正化身,是人类真、善、美的最佳代表。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既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积极培育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之爱的历史,也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真诚、最勇敢、最彻底地践行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之爱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课题,其最终旨归,是实现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理想和核心价值目标。所谓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实现生产力高度发达、财富充分涌流、没有压迫和剥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自由人联合体”[3]95;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就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3]649。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4]这里所说的目的,是指对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理想和核心价值目标进行实际分解和阶段争取的目的。“共产主义”这一终极价值理想和“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核心价值目标的提出和确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对每个人生存境遇和人类发展前景所给予的最深切的关怀和最无私的爱,也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大厦的价值顶点——爱,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的爱。正是无数共产党人胸怀马克思主义的这颗“爱心”,艰苦卓绝、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地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才构成了人类社会一百多年来最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一道风景线。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理想和核心价值目标,那就是爱,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的爱。

(二)凝练了人类社会优秀价值观念

从古到今,人类社会的优秀价值观念有很多,例如自由、平等、博爱,慈悲、善良、诚信,公平、正义、民主,以及富强、文明、和谐等等,这些优秀价值观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一如既往、坚持不懈的憧憬、追求和热爱。著名社会学家皮蒂里姆·索罗金在《爱之道与爱之力》一书中指出,“爱是促使人类完成那些在生活上有最高价值的动力,这些最高价值包括真和知识、美和善、自由和幸福”[2]99-100,而且,“在宗教层面上,爱与‘上帝’是一体的,是基督教和其他伟大宗教的最高价值”[2]21。纵观人类历史上的各种宗教,无论是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还是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它们的核心价值及终极信仰都与“爱”有关,而且,几乎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宣称自己是爱的化身,是人类真、善、美的真正代表。其实,无论是上帝之爱、真主之爱、佛祖之爱、圣人之爱等,都体现了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之爱的追求和向往,正如但丁在《神曲》中所写的最后一句话:“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5]总之,如果用一个字来凝练人类社会各种优秀价值观念,那就是爱,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的爱。

中国共产党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自觉、最真诚、最勇敢、最坚韧、最彻底地倡导和践行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之爱的一群人,其核心价值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爱心的最好证明和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这颗爱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爱心”的继承,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心”,尤其是墨家文化“兼爱”的传承。墨子作为墨家文化的创始人,借鉴和弘扬了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仁者爱人(《论语·颜渊》)思想,倡导“兼爱天下之人”(《墨子·天志下》),强调天下之人在爱的面前一律平等,孟子曰:“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曰:“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孙中山也认为,“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6]墨子为了谋求天下人的共同幸福,率领弟子们“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尚同中》),并为此“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形成了墨家以“兼”为核心、爱人如己的宗教精神与至善信仰。墨子所描画和追求的“以兼为正”、“尚同一义”(《墨子·尚同下》)的理想社会,也成为儒家大同理想社会的雏形,故史学家张荫麟说:“所谓‘大同’的观念即儒家讲政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见于战国末年所作的《礼运篇》中者,实以墨家言为蓝本。”[7]

墨子爱人利人、先人后己的人格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与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和精神非常契合,他们都坚守劳动大众的立场,追求“利民为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念,旗帜鲜明地捍卫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故蔡和森认为,墨子的理论与马列主义近似,而毛泽东则认为,墨子是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可以说,以墨家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念这三者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关系,如果用一个字来凝练这一价值脉络的内核,那就是爱,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的爱。

可见,或是对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理想和核心价值目标的概括,或是对人类社会优秀价值观念的萃取,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和共产党人价值观念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顶点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的爱。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支点与四个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倡导的许多正价值,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及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等,都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个人价值取向和共同价值追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概括了这些正价值,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权威的核心价值参照体系。既要准确地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还要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形成有机联系,达到圆融贯通的目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支点真、善、美可以准确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达到圆融贯通的目的。

首先,“真”即“求真”,就是坚持真理、追求真相、行为真诚,争做“真人”,追求“至真”——智育的终极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就是一种真主义、真思想,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全体共产党人追求真主义和真思想、坚持真理和争做真人的价值体现,它是一种“求真之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就是一种真精神,而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就是全体中华儿女追求真精神、涵养真心、争做真人的价值体现,它也是一种求真之道。

其次,“善”即“行善”,就是善良做人、与人为善、善始善终,争做“善人”,追求“至善”——德育的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就是引导人们明荣辱、知善恶,积极行善、诚信做人,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就是倡导全体中国人多做善事、追求善果、争做善人的价值体现,它是一种行善之道。

再次,“美”即“爱美”,就是热爱美好、弘扬美德、力求完美,争做“美人”,追求“至美”——美育的终极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就是一种大美之想,即“美丽中国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全体中华儿女追求美好未来、争做美人、实现“美丽中国梦”的价值体现,它是一种爱美之道。

可见,真、善、美能够概括、联系和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而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倡导的许多正价值,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及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等,都可以看做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例如,把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其中,外在美包括环境美、对象美,内在美包括心灵美、心里美(即幸福感和满足感),那么,自由、平等、友善、和谐、富强、文明、民主、法治等这些社会主义正价值,可以看做是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生态环境等)美的具体体现,而爱国、敬业、诚信、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这些社会主义正价值,也可以看做是心灵美的具体体现。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为顶点,以真、善、美为支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为面,构成了一个结构简单、和谐稳固的四面体。这种表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容易被广大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所理解、认可和接受,而且,如果全体社会主义社会成员在进行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时,都能够自觉地把以爱、真、善、美为哲学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标杆,那么,就完全可以达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力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自觉、最真诚、最勇敢、最坚韧、最彻底地倡导和践行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之爱的人,是最有资格代表真、善、美的人;也只有积极倡导和努力践行对人类深切高远、博大无私的爱,真正代表人类的“真、善、美”,才能够真正引领社会、升华人性、完美人格,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理想和核心价值目标——共产主义和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终极价值观念墨子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墨子号”与墨子
儿童时代(2017年14期)2017-10-13 08:14:34
终极发明师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中国诠释学(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5
终极发明师
终极发明师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终极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