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4-03-29 11:40江庆华左建国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学校

江庆华 左建国

(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就高等学校管理与运行来说,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校园文化是高校的“软实力”,其精髓是学校的价值观,大学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价值观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办好一所学校,光一个好校长还不够;搞垮一所学校,一个人就够了[1]。一些高校在更换校长后从龙头地位一落千丈;一些高校在办学中只知道执行上级命令或一味求稳定,失去了学校应有的生气与活力;一些高校只顾眼前利益与经济效益,忽视了学校的育人任务与社会责任等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或扭曲。我国高校必须凝练与培育学校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各项工作,形成具有独特个性与气质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学校在开放办学、海纳百川的同时,保持自身固有健康“基因”不变,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又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活力。

1 高校核心价值观概述

1)价值观、主流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①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是表现出明确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二是表现出固有的价值尺度与价值标准。个人价值观一经确立,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则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传统价值观也会受到新价值观的持续挑战。价值观依据个人内心的尺度进行衡量与评价,具有主观性,反映了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对人的自身行为、动机有着定向与调节作用,是人际关系的根本基础。②主流价值观。当一种价值观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看法时,就形成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同理,当一种价值观被高校大多数师生接受并固化后就形成了高校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与主导价值观不尽相同:主导价值观通常由官方、校方所倡导,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是相对稳定的,而主流价值观则处于变化中,有时与主导价值观是一致的,有时则会发生偏差甚至背道而驰,学校不同群体间主流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高校主流价值观应当是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学生等不同群体多元化价值观的共性部分。③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一词较早来自企业,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要求全体员工必需信奉的信条,是企业解决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是企业表明如何生存与发展的主张。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企业内部,无限期地指引着企业的一切活动,在企业发展变化过程中具有相对的绝对性,是不可以任意变更、重新加以诠释的。不同行业乃至国家开始认识到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逐步建立起本组织、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胡锦涛同志2008年12月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2]。

2)高校核心价值观。①定义。对高校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借鉴了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对价值观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学校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观念”,是学校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己任的社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它要激励、维系和约束的是学校所有成员的行为,是对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期待、要求和规范。学校核心价值观不同于社会核心价值观,也不是学校目标或学校目标的一部分,而是实现诸多学校目标必须遵循的若干价值原则[3]。也有学者认为,大学核心价值观是在大学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从最深层次回答大学本质特征的价值理念,其核心是两个方面:一是处于中心地位,二是具有主导作用[4]。笔者认为,高校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行为的“基因”,是高校这一特殊社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被全校师生普遍认同的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是师生们为人处世的最高价值取向。高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其精神凝聚和意识导向作用将引导师生的态度和行为朝同一个目标前进。②特点。高校核心价值观具有稳定性与导向性。如果学校主流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一致,则学校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会大大增强,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使核心价值观得到检验并进一步固化[5];如果主流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不一致,师生就会迷惘、观望,学校就有可能陷入混乱,此时就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来匡正、纠偏,这也是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所在。如果这一情况长期存在,并导致大部分个体的价值观异化,则学校核心价值观会逐渐发生改变。高校核心价值观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会有部分重叠,但不能完全以社会核心价值观来替代。高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价值观的高度浓缩与提炼,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群体价值观,统摄其它所有价值观念。同时高校核心价值观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超现实性,表现在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必然受到办学历史影响,打上深深的历史烙印与学校个性化标记。但学校核心价值观不仅仅对现在,还要对未来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指导性,从这一点来讲,高校核心价值观与校训、办学理念等精神文化有所区别,也非学校建设目标、发展愿景等。尽管它们之间会发生交互影响,但高校核心价值观始终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升华,是学校文化的基石与核心。

2 培育高校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1)高校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具体体现。中央办公厅2013年12月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应负有重要责任。大学阶段是青年人心智发育逐步成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距离更近,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以高校核心价值观来弘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有文化、有知识的高校群体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高校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创造者与引领者,通过培育高校核心价值观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在全社会发挥出影响、示范和带动作用。

2)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高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不同类型高校肩负着不同使命,有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也有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但他们都有共同的根本任务——育人。价值观是人们判断是非的基准,是人的行为的总指挥,也是人与人之间区分的标志。以高校核心价值观培养与熏陶大学生,其意义不仅仅只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可以说涵盖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将高校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则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过程中必然会感受到求真、求精、求新等价值观要素。如果一所高校的核心价值观确实是“以人为本”,则其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制度的制定也必然是以方便学生、服务师生为原则,不会只是考虑如何方便管理、如何节约办学成本。如果学校行政办公大楼、重点实训室豪华大气,校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但教师办公条件相对简陋,教室宿舍斑驳破旧,这所高校的核心价值观必然是扭曲的。

3)高校自身发展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指导。首先高校的发展要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定位方面,面对专业发展如何规划;走研究型还是应用技术型道路;是通过升格、更名、合并等方式实现外延扩张,还是坚持内涵发展争创自己特色,以“责任”为核心价值观的高校必然是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已任,勇敢地选择“担当”。其次,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来建设师资队伍,还是根据现在师资力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使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校核心价值观会作出科学的回答。第三,要培育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统领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建设,这种文化一经形成将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包容并同化外来文化。第四,要处理好与学校外部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的名片,在与外界交往、合作过程中不断地展示出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可以说,高校自身的一切工作与发展都离不开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

3 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从广义来看,高校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在长期办学中自发形成,有一定历史的高校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只是有的用文字明确有的还没有明确。从狭义来看,只有以文本形式明确的高校才真正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的学校以校训或学院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有的高校编制学校文化读本,建立一套精神文化体系等。笔者认为,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形成能使广大教职工耳熟能详,能被大部分师生接受,自觉不自觉地作为自己判断事物对与错、美与丑的标准,并且高度抽象提炼的一组文字。总之,高校核心价值观既不能无所作为等待其自然形成,也不能开几次会发几个文件作为宣传口号提出,而应该由学校全体师生倾心培育、长期呵护才能真正形成,最终成为学校的精神财富。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育与凝练高校核心价值观。

1)凝练形成。要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经集体讨论研究,形成明确表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一段文字,并做到立意隽永、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严谨缜密、对仗工整、容易记忆。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最少的文字高度抽象概括,可以延展出一组文字作为学校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即主导价值观)对核心价值观进行细化与具体化。这一过程要遵循四大原则:一是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有的核心价值观是共性,不同类型、地域、办学条件的高校所具有的独特核心价值观是个性,两者应高度统一;二是传承历史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校在发展中形成的校训、校歌、传说故事等都是高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要认真梳理,明确其内在逻辑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确立,切忌频繁更换,领导班子调整后又另搞一套。三是面向全体原则。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与形成过程要做到全员参与,在内容上要做到既适用于学校、学校各类组织,也适用于学校所有个体;四是前瞻性原则。高校核心价值观不仅要立足当下,还要面向未来,要能够长期指导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2)宣传弘扬。高校核心价值观一经确立,则要通过各种载体与手段宣传弘扬,用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主流价值观,使之逐步内化为大部分个体的价值观。高校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层面上真正建立的标志应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主流价值观、学校内大部分个体的价值观高度统一。为此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领导示范。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既是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又是最重要的践行者,其一言一行与各项决定应始终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特别是在一些热点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应在师生中开展讨论,澄清学校核心价值观中的认识误区。如牛津大学拒绝沙特富翁340万美元捐款建立工商管理学院、阿伯特大学拒绝烟草捐款、武汉大学拒绝家长100万捐款降分录取考生等都是极好的案例。二是榜样激励。要在管理人员、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学生或学校一些组织群体中挑选出坚守高校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将他们树立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也可以从校史中发掘典型,鼓舞和激励全体师生。三是培育文化。要营造处处宣传弘扬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校园环境,校内景观、楼名、路名等都要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校本文化较发达的学校要进行理念识别,理清精神文化脉络;顶层设计不同主题的宣传区域与形式,要防止显示物传达出信息上的紊乱。同时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外界进行价值观声明,让外界更加准确地了解学校。四是活动载体。要尽量避免说教,定期不定期开展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寓教于乐活动,将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3)实践矫正。高校核心价值观建立并为广大师生熟知后,则需要经常性地用它来矫正学校及全体师生的思想与行为,这应是一个长期的不断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使学校核心价值观发挥出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作用,还能使其在不同组织群体中得以具体化,更能使学校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而被更多的个体所认同。具体来说,一是观念矫正。办学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服务观、荣辱观、事业观、学校发展观、个人成长观等不同的观念在学校里碰撞,核心价值观将最终确定共同的价值取向。二是行为矫正。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学校可以逐步建立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学生的行为准则,用核心价值观来规范师生行动。三是制度矫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订都要符合学校核心价值观精神,学校负责政策规章制订的部门要对学校所有文件进行审核,首要原则是不得背离学校核心价值观。四是形象矫正。高校在与上级、地方、企业、行业、校友的互动活动中,要不断塑造自己的对外形象,学校核心价值观则在其中起着决定性指导作用。

4 结束语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动力源泉,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标识,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6]。抓住了大学文化建设,就抓住了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高校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学校文化产生差异的内在本质原因,潜心培育高校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必然能使学校文化传承超越、历久弥新。

[1]李剑平.示范高职校长交替面临“青黄不接”[N].中国青年报,2014-04-10:6.

[2]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广西日报,2013-03-19:10.

[3]石中英.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5(8):18-21.

[4]马育秀.论大学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98-102.

[5]李薇薇.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遍主义理论前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1-53.

[6]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02(10):4-5.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学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学校推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