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苏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吕苏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通过阐述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分析了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对策
在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作为重要课题研究,语言的文化内涵极其深厚.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仅注重传授给学生语言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如何传播其中极有内涵的文化方面的知识.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众多学科均有涉及.最早于1959年,著作《无声的语言》问世,由美国研究文化的著名学者Edward Hall出版了,书中核心观点是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在运用时间空间方面理念完全不同.我国最早涉及此领域的是著名学者许国璋,1982年他在《现代汉语》发表文章,目的是研究词汇的文化内涵.1995年,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至此,我国学者开始在这个领域陆续深入研究,论文著作不断的问世.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逐渐显露出其现实意义.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2002)”.而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方面.
简单概括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而发生交互的过程(胡文仲,2002)”.跨文化交际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交际方面的能力和跨文化方面的能力.交际能力不仅仅包含要求掌握基本的语言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运用语言.关键是得体的运用语言,符合文化的规范.
1.1 交际能力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Hymes最早提出关于交际能力,它意味着通过交流一方面了解到语言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交际获取了如何得体运用语言的实际体验,因而获得了实际运用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语言运用是否得体规范,符合文化内涵.不同文件背景的人群会对交流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难免发生冲突,相互不理解的现象.或者换了新的文化环境,会不知所措.因此,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首要任务是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思维、宗教等.
1.2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以下包括四个方面: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策略能力系统(贾玉新,2003);一旦掌握这种能力,会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顺应与自己原有文化习惯有差异的新的文化现象,自我会暂时修改原有的,创造性的融汇差异.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话语能力,另一方面即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能在维系自身文化优势同时去理解完全不同的对方.
胡文仲说过,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能决定是否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要做到跨文化交际,首先要理解对方.交际一方要充分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对待文化的观念;第二要做到接受对方的观念,不断的自我调节适应对方的要求和观念,尽量符合和尊重文化差异.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内化对方语言和文化.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是一方面,合理的内化能够紧密的联系语言和相关的文化信息,帮助语言在特殊环境的意义理解,理解得宜,才能正确的跨文化交际.其实,交际的受约束因素很多,如个人认知世界的方式,母语的干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的了解母语文化内涵,正确评价和接纳外来文化.
作为文化传播的大学英语学习者,我们对于自己本土文化的理解会对外国朋友理解我们的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传承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义务和责任,义无反顾,大学英语学习是我们传播的桥梁,但是传播文化的首要条件是我们自己要透彻的理解和掌握我国的文化.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直以来重视考试,轻视实际运用,考量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方式,学生看重考试结果,不探究语言的社会内涵.语言的内涵和实际运用收到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认为课文就是中文+英文翻译,读懂意义即可,不需要理解语言背后的内涵意义,更不懂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2002年李岚清评价我国大英教学是“费时低效”,问题在于学生听不懂,讲不了,无法与外籍人交流.虽然从教学层次上讲,学生可以应试合格,但是无法学以致用.2006年苏州大学教授高永晨调查在校大学生结果表明:大学英语四级合格的学生,不一定能够从事跨文化交际,只能证明具备应试的语言能力.具体在于:60%的被调查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常识“不了解,没阅读过相关书籍资料”;48.9%的学生对于西方交际习俗不清楚;37.5%的学生表示初次接到外国人电话时表示,突然心理压力剧增,怕自己应付不来;4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到足以去积极主动的交往沟通.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也是我国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比较薄弱的一节.造成此种原因很多,社交环境、教育观念和体制都有关系.高永晨(2006)调查结果显示,长此以往,仅仅应付应试的直接后果是出现“高分低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等现象.学生比较重视本专业的学习,对于异国文化的学习比较忽视,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大英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在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58.64%学生认为传统教学中确认跨文化交际的气氛,这是主要因素.43%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引进外教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去,教学氛围比较轻松,多方面的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主要原因如下:
2.1 从教师角度,教学观念和方式过于陈旧,不能及时推陈出新.部分教师仍然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如此长期填鸭式传授知识,不重视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学习,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提高收效甚微.
2.2 教师的文化意识淡漠.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大学英语教师看重如何传授正确的知识和语言,确保语言的形式和语法的正确,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带领学生解读语言深层蕴含的文化意义.
2.3 从学生角度,学生的文化修养需要提升.虽然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但没有把握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更无法做到跨文化交际.一旦学习语言的目的成为应试,就无法探究文化的意义和原因,无法做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逐步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以上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进行教学的多方面的改革,涉及到教育观念、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如教材的选择,要多挖掘文化内涵带给语言的影响力,学习语言是基本,但是根本目的是了解文化背景.教学内容多以社会实际运用的语言为依据,而不是传统的语言体系.教材的选编多采取文化对比的方式,对比多国文化背景,强调跨文化交际的实用性,先理解再运用,选取有文化特点的语言进行教学.
第二、教学方法上尽快采用“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通过二语习得大量实证研究提炼出来的.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会时刻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通过参与形成互动.通过完成任务,学生会使用语言知识和意义共建,来解决实际的运用问题.传统教学强行灌输知识,无法启发学生的主动性,无论学生是否有兴趣,都只能被动接受.任务型教学中,能够很好的结合文化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主动性,通过完成任务,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好的了解语言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好的主动的完成文化知识的学习.
第三、教师自我提升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要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从各个角度渗透和贯穿跨文化知识,用心制造语言氛围,加强学生的文化对比意识,尤其是文化的差异和内涵等方面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多方面的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以助相应的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如何处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培养学生如何在语言学习中挖掘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报纸、经典作品等等,感受异域文化的差异,提升自我辨识文化差异的鉴赏力.
随着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渗透、如何学以致用是最关键的,在未来的世界中日益重要.单纯的语言知识是框架,真正的血肉实体是在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的掌握和运用.对此,大学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的扩充知识,提升自我文化意识,融会贯通中西文化.大学大学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如何接纳别国文化,保留我国文化的精髓和特色,跨文化交际势在必行.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外语学刊,1990(3).
〔4〕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H319
A
1673-260X(2014)01-02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