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伟
(周口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正确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学生健康人格[1].高校设置思想政治课程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优秀教育人才的基地,是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摇篮,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俗话说:“今天的师范教育就是明天的教育质量.”师范院校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小学教师的质量,而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因此,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对未来基础教育的质量起到一定程度的决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并未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从2006年秋季开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了重新编排,课程内容重点突出了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内在逻辑性,对于当下社会政治体系而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马克思主义体系庞大而内容丰富,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教学,教学实施难度较大,不利于专项性教育水平的提高.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教学定位进行选择教学内容,侧重加强学生专项素质的培养.比如地方师范院校应当结合地方性、师范性的教育特色,通过加强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可,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然而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系统化,忽视师范专业教育的宗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向综合性大学转化,弱化了师范性和地方性的特色教育目标.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往往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课程相关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把理论知识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也是采用知识点考察为方式进行考试,忽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课中,大多数教师注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意识等概念的讲解,忽视各种理论的实际应用,对于学生是否深刻领悟理论中的深刻含义缺乏有效引导,同时对学生在理论学习后是否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并未关注.在比如,教师在教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时,教师引用大量中外经典的故事进行分析讲解,可谓教学知识讲授全面而又深度,但在如何将理论化为行动这方面的知识却缺乏深入研究,作为当代大学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变成了几句苍白无力的口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
灌输式教学方式是传统的典型教育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较少,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灌输式教育沿用至今自然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对事实进行陈述、对现象进行描述、对概念进行解释等,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的编排极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灌输式教学属于一种单向式的知识传输方式,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参与教学互动机会少,导致思想政治课堂上呈现“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默默无闻’”的景象,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无趣,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给教育带来的一些生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但多是高等院校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创新教学,只是改变一种灌输的工具,导致模式仍然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没有形成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此外部分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大量使用精美的教学课件,形式、内容、花样繁多,导致学生被光、声、图像的展示弄得应接不暇,无暇顾及教学实质内容,形成了置身课堂之外的被动观赏者[2].
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基础教育人才的基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未来中小学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修养的保证,但由于具体教学实施的偏差导致教学质量差,极大影响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应当立足现状,认真分析形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我国地方师范高等院校办学目标是培养地方性基础型教育人才,教育内容应当突出地方性和师范性.因此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活动和内容应当仅仅围绕办学目标,充分结合地方教育现状、地方文化特点、师范教育目标等内容实行各项教学任务.首先,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教学内容中,比如通过学习或调研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认识地方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突出师范职业特色,让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增加教师职业的道德内容、教师职业的法律法规、教师职业能力要求等教学内容,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师范性,培养具有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人才.比如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地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当下教师职业道德如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实现基础教育质的飞跃[3].最后,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和国家政治现状,开拓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地方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教育教学的任务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政治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享乐主义等奢靡之风侵蚀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教育型人才,学生将未来从事崇高的教师职业工作,其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当注重学生健康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精神实质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提高学生敏锐的政治洞察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政治思想和行为.同时教师应当注意讲授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和内在联系,阐释其演变过程和发展动态,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院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将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比如开展“认真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做好新形势下教师职业工作要求”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课题论文撰写、分组完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调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完善健康的人格,培养职业综合能力.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政治理论十分丰富的学科,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4].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活教学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针对当下热点政治话题,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讲座式进行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整合网络资源,引用学生感兴趣的资源进行阐释或讲授;比如针对具有争议的政治内容,教师可以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可以开展主题形式的辩论赛,促使学生通过比赛形式深入了解知识点的内在关联的知识,以学生探究为主导,教师补充为辅,全面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促进教学任务目标有效实施;此外针对实用性很强的知识,教师应当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地方师范院校承当着培养教育型人才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的必要途径.因此,师范院校应当立足办学目标,围绕师范院校教育的地方性和师范性,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创新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崇高的职业素质,为社会输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教育型人才,促进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1〕郭冬梅.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32):122-123.
〔2〕汤秀丽.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7):56-57.
〔3〕孙长明,韩梅.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10(01):87-88.
〔4〕罗韬.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10,08(0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