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之幽默构建

2014-03-29 07: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突转西蒙吐温

栾 天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1)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之幽默构建

栾 天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1)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享誉世界的幽默大师,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充满了幽默的因子,其中的人物、动物描写及故事情节安排都极富特色。主人公对“赌博事业”的“热爱执着”,动物奇特的外貌并有着类似于人一样的心理活动,及“突转”、“衬跌”等创作手法的运用让作品获得了特殊的“笑果”。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马克·吐温;幽默;建构

马克·吐温之前的美国名作家深受欧洲文学的影响,都用书面体写作;而马克·吐温运用风趣幽默的口语和方言写作,其作品继承了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描绘了当时正在开发的美国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纯粹的美国气质,标志着地道的美国本土文学的发展[1]。因而马克·吐温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以下简称《跳蛙》)发表于1865年,是马克·吐温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一篇让他名震美国的经典之作。故事讲述了卡县一个嗜赌如命的人训练了一只可以跳得很高的青蛙,他经常拿它和人赌钱,几乎每次都赢。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路人,硬要和对方进行跳蛙比赛,为此还专为没青蛙的外乡人找来一只青蛙。这个外乡人趁他外出找青蛙之际,往他的青蛙肚子里塞满了打鸟用的铁砂。当然他的青蛙跳不起来,路人借此赢得了比赛和一大笔赌金。小说篇幅不长,故事也很简单,但通过马克吐温幽默的笔触产生了很多笑料,让读者笑声不断。

一、幽默的人物描写

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我”、西蒙和斯迈里。“我”主要起引子的作用,讲故事的西蒙和主人公斯迈里成了作者着力刻画的制造笑料的人物。

(一)西蒙

西蒙虽然只是故事的讲述者,但作者并没有轻视这个角色的塑造,而是让他也成为幽默的制造者。西蒙的笑料主要来自三种反差。一是西蒙回答的内容与“我”提出的问题形成强烈的反差。“我”受朋友之托向西蒙打听列昂尼达斯·W·斯迈雷的下落,但西蒙不管“我”此行的目的,强行向“我”讲述毫不相干的吉姆·斯迈雷的故事。而且为了防止“我”逃跑,还把“我”逼到墙角,用椅子封住“我”的去路。二是西蒙讲述的方式与讲述的内容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西蒙讲的故事荒唐可笑,但他却很严肃,眉头紧皱,脸上不露一丝笑意,叙述腔调四平八稳,看起来认认真真、诚心诚意,似乎正在做一件很要紧的事情。讲述者的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和讲述内容的滑稽可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三是西蒙讲故事的态度与听者“我”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西蒙严肃认真,举轻若重,把讲故事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来做;“我”却因为与自己毫无瓜葛,感到腻烦透顶,但出于礼貌只能硬着头皮听下去。在文章的最后,趁着西蒙出去的空档,“我”逃也似地离开这里,西蒙却以为自己的故事非常有价值,并且试图讲下去。

西蒙的可笑之处在于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意识中,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根本不理会讲话对象的想法,更不可能和听话者产生互动。所以,尽管西蒙讲得认真严肃,“我”却毫无兴趣。这两个在思维上无法产生碰撞的个体被硬生生地摆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幽默感。

(二)斯迈里和他的狗

小说的主人公斯迈里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他对待赌博态度之认真和执着构成了作品幽默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他什么都赌,赌鸡猫打架,赌停在篱笆上的哪只小鸟先飞走,甚至连人最尊贵的生命他也去赌。只要让他赌,不管赌什么,他都称心如意。他对待赌博的态度很“执着”,如果看到一个金龟子在走,他也要跟人赌它多久要去哪里,只要有人愿意赌,他甚至可以跟着去墨西哥。在跳蛙比赛中,为了让路人赌博,斯迈里甚至帮对方到田里寻找赌博的青蛙。本来,对待事情认真执着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值得学习和发扬,但是斯迈里这种“优秀”的品质却表现在赌博上,他把赌博当作一件正事来做,当作生活全部内容的“执着劲”让人十分好笑。斯迈里如此执着的结果是受人愚弄,输掉了比赛。

有其人必有其狗,斯迈里的那只狗——安德鲁·杰克逊同样十分执着,而且它的执着更胜一筹,执着得不知道变通。安德鲁是个小不点儿、小可怜,看起来总像要偷人家东西似的。它制胜的唯一法宝就是在被咬得不行的时候突然咬住对方的后腿不放松,直到对方服输,否则就是咬一年也会坚持下来。这种执着劲正是它取胜的关键,但同时也是它不懂变通导致失败的根源所在。后来它遇到了一只被截了后腿的狗,就不知所措,无从下爪,导致比赛失败,最后哀怨地死去。它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主人找错了对象,让它和一只没后腿的狗比赛,让人好笑又可怜。作品让人笑中有泪,笑中有感。

二、动物描写

小说中的动物——母马、狗、跳蛙都给小说增添了许多幽默的因素,作者主要是从动物的肖像、动作及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的。

(一)动作与肖像、动作描写

马克·吐温笔下的动物都很特别。母马是匹病恹恹的老马,无精打采,跑起来非常慢,以至于人们把它叫做“一刻钟老太太”;斗狗则是一副罪溜溜的样子,老想偷点什么。再看作者对跳蛙的描写,“他只要在那只青蛙后面轻轻戳一下,接下去你就会看见它在半空里打转,像个油炸面饼圈,你会瞧见它翻一个斤斗,也许两个,如果它起跳得顺当地话,跳下来时四爪落地,稳稳当当,跟猫一样。”“凡是它看得见的苍蝇,它都能捉得住,”“我瞧见过它把丹尼尔·韦伯斯特放在这块地板上,丹尼尔·韦伯斯特是这只青蛙的名字,他大喊一声,‘苍蝇,丹尼尔,苍蝇!’你连眨眼也来不及,它就一下子跳起来,捉住柜台哪儿的一只苍蝇,又噗的一声落在地板上,扎扎实实,像一团泥巴。它落下来后还用后脚搔脑袋旁边,若无其事,仿佛它做的就是随便哪只青蛙都会做的,没有一点儿稀奇。”[2]马克·吐温对动物肖像、动作的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人感到亲切可信,如在眼前。

(二)运用类似于人的心理描写

柏格森在谈动物的可笑性时曾提到,“我们可能笑一个动物,但那是因为在这个动物身上,我们看到一种人的态度或表情。”[3]马克·吐温不仅把动物拟人化了,而且对动物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比如在斗狗比赛中,狗输掉了比赛,他好像是吃了一惊,跟着就有点儿没精打采……它朝斯迈雷瞧了一眼,好像说它伤透了心,这都是斯迈雷的错,怎么弄了一条没有后腿的狗让它咬呢?作者把动物上升到人的层面进行描写,这种上升不动声色,了无痕迹,让读者感到十分亲切自然又非常可笑。

三、故事情节的安排

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作者也是颇具匠心,主要体现在反复使用“突转”、“衬跌”的艺术手法。

(一)“突转”的反复运用

“突转”是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戏剧创作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技法,它指的是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转折,往往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马克·吐温把这一写作技法很好地借鉴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跳蛙》中,作者就反复地使用这一技法。

在赌马比赛中,斯迈里的那匹母马在作者的笔下浑身是病,简直不堪一击,没人瞧得起它,比赛中总会让它个二三百码,但比赛结果却常常发生逆转,这匹母马总是在最后关头拼了命地向前猛冲,总是以微弱的优势赢得比赛。再如上文提到的斯迈里的那只小狗,从外形看简直一文不值,但这只狗却总是在危急时刻紧紧咬住对手的后腿直到对手认输为止,最终赢得胜利,这种“突转”出人意料,让读者产生会心的一笑。而这只狗的惨败也很出乎意料,不是因为它技术不行,而是因为对方没有后腿,这只狗不知所措。

小说的高潮出现在跳蛙比赛中。跳蛙比赛相对于前两次比赛来说,又是一次“突转”,这次的跳蛙既非浑身是病的母马,也非可怜兮兮的小狗,而是一只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极强跳跃能力的青蛙。作者对这只青蛙高超的技艺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它跳得高、速度快,而且很有准头,它在该县是跳得最高的青蛙,外乡人的青蛙是临时从田里捉来的没经过训练的普通的青蛙,比赛结果似乎不言自明。但是结局再次出现突转,这只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却怎么也跳不起来,因为外乡人早已给跳蛙嘴里倒进了满满的铁砂。

(二)衬跌手法的使用

所谓“衬跌法”,顾名思义,就是前一部分衬托、铺垫,后一部分跌落。在“衬”的部分,一般列举出很多相关联的事物,加深读者的印象,让读者产生思维惯性和心理期待,但最后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让读者的心理期待猛地跌一下,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先写斯迈里是个完完全全的赌徒,碰上什么就赌什么,只要能赌心里就舒服,且常常在赌博中获胜,这些描述既是为了刻画主人公的性格,也是为了后面的描述作铺垫。接下来,作者集中写了三件事——母马比赛、斗狗比赛以及跳蛙的故事。其中跳蛙的故事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在叙述这个故事之前,作者用母马的故事和斗狗的故事来作铺垫,这也就是“衬跌”中衬的部分。这两个小动物其貌不扬,但往往能在最后时刻出奇制胜。根据情理,跳蛙经过主人公三个多月的训练,逢赌必赢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接下来故事的发展让读者大跌眼镜。当遇到一个外乡“汉子”时,他信心满怀地要跟人家比赛,甚至甘愿为没有青蛙的人去捉青蛙,那个外乡人趁此机会给他的青蛙灌了铁砂,结果跳蛙不跳,赌徒输了,这就是“衬跌”中跌的部分。前面的“衬”在逐层加高,当到达最高点时,赌徒却一脚踩空,跌了下来,读者的心理期待也扑了空,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也是笑料产生的一个原因。一般来说,前面铺垫做得越多,衬的部分越充足,“跌”的效果越明显,

四、结语

《跳蛙》充满了幽默的细胞,体现了作家高超的驾驭幽默的技巧。《跳蛙》的幽默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和动物的肖像、动作的描写细致入微而又夸大其词,特别是把动物当作人来写,把他们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在情节的安排上,主要采用了“突转”“衬跌”的写作技巧,出乎人们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它用跌宕起伏的情节紧紧地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一笑。也正因如此,《跳蛙》才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中一篇百读不厌的经典之作。

[1]毕艳红,论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批判——以《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为例[J].北方文学,2011(2).

[2]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M].董衡巽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柏格森.笑——论滑稽的意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2.

[4]冯正斌.《加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之幽默成因分析[J].作家,2010(12).

[5]汪丽娟,罗欢.论《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之幽默[J].剑南文学,2012(8).

2014-05-29

栾 天(1987- ),女,吉林辽源人,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助教,硕士,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I712.074

A

2095-7602(2014)05-0122-03

猜你喜欢
突转西蒙吐温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论西蒙喜剧的现代变异与发展
于无声处的“突转”与“发现”
充分检查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试论情感的突转与延伸
女儿的奇葩问题,老爸这样回答
王子与贫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