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歌曲歌词创作与社会效应研究

2014-03-29 07: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公益创作

张 丹

(沈阳音乐学院 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公益歌曲歌词创作与社会效应研究

张 丹

(沈阳音乐学院 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在商业化气息浓重的流行歌曲歌词平台上,公益歌曲歌词以其卓尔不群的姿态努力地寻求着自己的发展空间,并且履行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然而公益歌曲歌词的发展还是很薄弱。因此,要深入分析公益歌曲歌词的主题与特性,探寻其创作原则与发展方向,明晰其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从而为我国公益歌曲歌词创作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公益歌曲;歌词;创作;社会效应

社会的进步应该以精神文明的进步为重要指标,公益歌曲的歌词创作显然是呼吁精神文明的一面先锋旗帜。随着公益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公益歌曲歌词的创作虽然有上扬的趋势,但创作规模及受关注度明显不足。目前公益歌曲歌词的创作往往都要与公益活动、公益事业挂钩,这使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西方国家的公益歌曲歌词创作已经进入了常规状态,而我国对公益歌曲歌词创作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缺欠。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公益歌曲歌词的社会效益性是极为突出的,因此,加大对公益歌曲歌词创作及研究的力度,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领社会良好风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不论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民族层面还是个人层面,公益歌曲歌词的发展值得每个人去努力。

首先,要对公益歌曲进行明确界定。公益歌曲不应该独立于流行歌曲之外,而应属于流行歌曲中的一类。从狭义来讲,公益歌曲指的是为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有益的福利事业所创作的流行歌曲,比如1985年的《明天会更好》、1986年的《让世界充满爱》等;从广义来说,公益歌曲还应该包括能够劝导人向善、奉献爱心、积极进取、提倡高尚品德以及良好行为的流行歌曲。虽然歌曲的原创作目的是商业化的,但歌词语言的张力及内容的外延性却起到了良好的公益效应。如由黄奇石作词、刘诗召作曲、韦唯演唱的1989年春晚歌曲《爱的奉献》,这首歌原本不是晚会歌曲,而是当年春节前一台节目中唱给一位身患重病的女青年的。而这首歌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成为了大爱的召唤,之后的很多公益活动中都有这首歌曲的身影,使其成为了公益歌曲中的经典之作。还有一些歌曲是在商业化的传播当中,不自觉地起到了公益的社会效果。比如周杰伦的《梯田》,歌词抒发了自己对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描写了家乡梯田的美,感慨如今美景不再,表达出自己对环境遭到破坏的不满。听了这首歌的人无不产生同样的共鸣:反思我们的行为,爱护我们的环境,为下一代留下美好的世界。再如由戚建波作曲、车行填词的《常回家看看》,温暖人心的歌词提醒着所有奔波忙碌工作的人们别忘了关爱家里的老人。还有的是由其他类型的歌曲直接转型到公益歌曲,比如张振宇的《不要再来伤害我》,这首歌原本是写感情伤害的情歌,后来因为看到虐猫事件,作者表示将此歌更名为《爱护动物之歌》。

其次,公益歌曲歌词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流行歌词的独特性质与鲜明特征。一是词作创作的非利益性与间接利益性。非利益性是指创作目的非利益化,词曲作者与演唱者不收取任何经济回报,歌曲产生的回报利益归于社会或某一特殊群体。诚然,公益歌曲歌词写作的成功,也会给词曲作者带来间接性的利益,比如版权的费用、声誉的提高、拓展商业化的创作渠道。初出茅庐的歌手朱哲琴就凭借一首《丹顶鹤的故事》,一举成名,唱红了大江南北,征服了无数听众,荣获1990年青歌赛亚军。二是词作创作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公益歌曲歌词的写作往往有明确的事件指向,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创作,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如嫣然天使基金会主题曲《爱笑的天使》,就是专门为兔唇儿童创作的。三是词作的感召力。公益歌曲歌词通过激发人们心中的那份感动,引领广大群众关注某一公益活动,号召人们积极加入其中。如《爱的奉献》歌词中写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与涉及内容的拓展,公益歌曲歌词的主题也有了新的突破。常见的主题可以归为六大类。第一类主题是平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视角高远,呼吁种族之间、国家之间、人与人和谐共处。如郭峰为“世界和平年”创作了由三首歌曲组成的《让世界充满爱》。第二类主题是抗击灾难,事件背景为地震、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以及SAS、白血病这样的重大疾病。如汶川地震后涌现的《生死不离》、《心心相连》、《爱心满世界》等。还有关于艾滋病的公益歌曲《红丝带之歌》、《飘动的红丝带》等。第三类主题是关爱老人、儿童以及弱势群体。如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歌曲《星星的妈妈》。第四类主题是环保,提倡节约、低碳、保护动植物。如李宇春携手麦田守望者乐队,推出献给绿色和平的公益歌曲“Green”;由王平久作词的2010年抗旱主题歌《饮水思源》;还有李玟演唱的“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曲“byob”,全称是“bring your own bag”,提倡人们使用手拎袋,减少白色污染。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环保日益关注,环保歌曲应该成为舆论宣传的领先力量。第五类主题是励志。这类歌曲有很多,代表性的如陈涛作词、王晓峰作曲、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这首歌是1997年为下岗工人而作。还有一类主题就是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和体育赛事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性,体育本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在发挥强健体魄的功能外,还有教育、政治、经济、娱乐等多种功能。体现这方面的公益歌曲随着2008年的一首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在国内外掀起了不小的高潮。

我国公益歌曲的歌词创作是块没有良好开垦的处女地,作品少、投入少、流传少、研究少,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增强公益歌曲歌词创作是当务之急。公益歌曲歌词的创作必须遵循三原则:一是纯粹的创作初衷。创作者的出发点必须有一颗公益的心,而不是为了商业化目的或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形象及知名度。如果目的不纯,那么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比较粗糙,实属应景之作。清初诗论家叶燮在《原诗·外篇上》中有言:“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 《与元九书》中也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词作家佟文西认为,“歌词是心情抒发、情感流露的自然产物,以情为本。歌词要写真情,凡是真情就能感人,就可信;凡是虚情、假意,就使人反感。”[1]由此可见,古今中外诗词作家都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只有出于真情实感的创作才能打动听众。二是明确的主题与思想。公益歌曲歌词往往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事件,因此其主题和思想十分明确。比如由李宗盛作词作曲的《娃娃》,就是写给贫困失学的孩子们的。三是语言的写实性、感染力与鼓动性。著名词作家张藜认为,“歌词学诗的构思,但又必须使歌词语言有别于诗,含蓄与明快,深邃与易解结合,不能使歌诗的语言,越来越晦涩难懂。”[2]公益歌曲歌词在语言上必须做到简洁、明了、平易近人、打动人心,这是由要取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扩大受众群体的广泛性决定的。有的词作具有真实的故事背景,更具感染力。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后改为《丹顶鹤的故事》)就是1990年著名作曲家解承强将徐秀娟的故事谱写而成。歌词没有过度地渲染悲哀的情绪,没有夸张的描写,仅仅用了白描的手法:“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只有片片白云为她落泪/只有阵阵风儿为她诉说 hi hi~/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全词淡淡地讲述着一个女孩儿舍身救鹤的故事,反而取得了更大的艺术感染力。词作者的语言功底直接关系到公益效果,由我国著名词作家王平久创作的《生死不离》落笔就十分精湛:“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了美丽/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你的呼喊刻在我血液里/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可以说字字滴血、字字含泪,连接起了亿万同胞的心。

要写好公益歌曲的歌词,还必须遵循统一的创作模式,那就是:选好主题+切入视角+打造细节+抒情至深。公益的主题广泛,任意一个主题的选取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下笔切入的视角很重要,词曲作家毕春泽说过:“一个新颖、独特的角度,能让作品充满生气,形象鲜明,形神活现。”[3]一个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正面、侧面和微观角度皆可。有的是从正面角度着手,如影响很大的歌曲《手牵手》:“手牵手我的朋友/爱永远在你左右……”,歌词直奔主题,歌颂生命的力量,歌颂爱的力量,歌颂团结的力量。有的像由陈念祖、左翼建作词作曲的《非凡英勇》那样,从侧面角度入手,选取事件中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为歌颂对象,“是你,是你,义无反顾仍带着从容,温情的天使显示英勇 ……”由此升华进入大主题——“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生命的故事啊诉说着成功。”而由徐誉滕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星星和我睡不着》的创作角度就很小,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同样取得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他演唱后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一位母亲的来信:余震中,发现孩子跑去了阳台,在那儿趴着望着天空。母亲问他为什么看着天上,孩子回答说听了《星星和我睡不着》。可见这首歌温暖着灾区孩子们不安的心灵。著名词作家闫肃曾说过:“平淡中见深情,小处着眼勾人心。”[3]这种手法更显真实,避免了内容虚假、空泛的感觉,也避免了口号化的生硬之感,一点一点地刻画,细腻动人。

在文化的发展中,流行歌词“所承载的社会记忆和文化记忆”越来越显著,并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4]。音乐艺术传播的迅速性与广泛性,促使歌词具备了听觉艺术的美,产生的社会效应要比视觉艺术——诗歌强大得多。“公益歌曲传播具有的独特特点是由‘歌曲’和‘公益’这一双重属性决定的。”[5]因此,公益歌曲歌词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流行歌曲歌词,产生的社会效应更胜一筹。大多数流行歌曲以抒发情爱这种“小我”情怀为主,解忧抒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因人而异,比较分散,不够强大。而公益歌曲歌词“其主旨内容的选择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6],以“大我”为情怀,主题崇高,并且不断吸纳个体,从事某一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一个不断强大的公益性群体,强化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升社会凝聚力,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精神层面,具有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充满爱心,积极进取。比如由曲波作词的《诚信中国》,呼吁人人讲诚信,人人言出必行。再如励志歌曲的歌词对我国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时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尤为关键。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还有流行文化对他们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引导性教育。歌曲歌词更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因此,许多教育机构纷纷把励志歌曲纳入到教育内容中来,像《我的未来不是梦》、《真心英雄》、《最初的梦想》等等。二是行为层面,大到遵守法纪,小到遵守公共秩序与日常生活习惯,提倡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例如由羽泉演唱的《关一盏灯》,歌词中写到“关一盏灯/还原最真的风景/熄灭灯火/点燃一个憧憬”,提倡人们节约能源。还有刘国斌作词的《平安之路》,“车来人往,人来车往/你我珍惜生命的唯一/把握方向安全行万里/平安的大道上人生最甜蜜。”警醒着人们要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珍视生命。三是物质层面,公益歌曲歌词的传播促使人们进行慈善捐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的实质性问题,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央视承办的晚会,众星一齐演唱公益歌曲,就为灾区募得15.14亿元。四是生存环境的改善。如《地球你好吗》这样的环保歌曲,呼吁大家重视环境的保护,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所以“一首好的公益歌曲要唱出动人的旋律,更要唱出社会的责任。”[7]我们应对公益歌曲歌词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给予高度的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好歌曲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首先,人民群众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高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态,这对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8]如果我国的公益歌曲的词作再丰富些,经典之作再多些,有更多的人听到、传唱这些歌曲,用精神的力量去带动公众的行为力量,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1]吴颂今.歌词写作十八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28

[2]张藜.音乐里的文章事——张藜谈歌词创作[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152.

[3]毕春泽.歌词写作入门与提高[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113,118.

[4]陈小奇,陈志红.中国流行音乐与公民文化[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8:69.

[5]沈君菡.公益歌曲的传播与发展前景[J].电影评介,2011(11).

[6]时媛媛.公益歌曲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3(7).

[7]张蒙.三十载春秋观中国公益歌曲蜕变[J].大舞台,2012(5).

[8]张淑贤,种浩.歌曲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学理论,2009(15).

沈阳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2013KYL41)。

张 丹(1980- ),女,辽宁调兵山人,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音乐学与文艺美学研究。

J69

A

2095-7602(2014)05-0205-03

猜你喜欢
公益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公益
公益
《如诗如画》创作谈
公益
《一墙之隔》创作谈
公益
做了15年公益却依然不会“包装”自己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