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子思师徒辨

2014-03-29 03:20:27孙德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子思曾子弟子

孙德华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曾子、子思师徒辨

孙德华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子思是子思学派的创立者,其思想深受孔子及其弟子之影响。对其早年受教于孔子的事实,学者多不怀疑,而对其学于孔子弟子如曾子等,学者多有疑义。以章太炎、钱基博、钱穆等为代表的学者皆疑曾子、子思的师徒关系,而对其实质上的师徒关系视而不见。本文对此予以批驳,并认为二者确为师徒关系。

曾子;子思;师徒

子思学派是战国初期的重要儒家派别,在孔孟之间的儒学传播中,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1]。而对其创立者子思,根据《史记·孔子世家》等史料之记载知其为孔子之孙,为《中庸》等文献的作者,其它则由于史籍缺略,已无从详谈。根据现有之史料可知,子思少年时期非常聪颖好学,不但学于孔子,亦学于孔子弟子如曾子等人。有学者承认孔子、子思之间的师承关系,而否定孔子弟子与子思的师承关系,这是不对的。

一、子思好学

我们所说的少年时期是指子思十六岁以前的这一段时间。在少年时期,子思主要处于读书学习的阶段。他曾亲闻于孔子,也曾向孔子的弟子如曾子、子游等问学。

子思特别勤奋好学,这不但体现在少年时代,可以说是贯穿了子思人生的始终,这在《说苑》、《孔丛子》等资料中都有所反映。《说苑·建本》记载: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

《说苑》的作者是刘向,他是汉代著名的目录学家,曾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遍校群书,《说苑》即是在校书期间搜集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的汇编。刘向校书最重要的成果是《别录》的写成,其子刘歆在此基础上,修订成《七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即是在《七略》的基础上节略而成,其中著录“《子思》二十三篇”。这二十三篇本的《子思》应该就是当年经刘向校订的本子,说明刘向是见过子思著述的,因此在其所撰的《说苑》中采摘了《子思》的资料就不足为奇了,从这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此条材料是可靠的。《孔丛子·杂训》曰:

子思谓子上曰:“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窹焉。吾尝企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观焉。是故虽有本性,而加之学,则无惑矣。”

同样材料又见于《说苑·建本》。同篇又载:

子上杂所习请于子思。子思曰:“先人有训焉,学必由圣,所以致其材也;砺必由砥,所以致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又何请?”

其后一句,见于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五、卷七,皆引作《子思子》,可见此条材料当出于《子思子》。子上是子思的儿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知子思论学的对象是他的儿子子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子思是个非常好学的人,“先人有训焉”、“夫子之教”说明子思自少年时代即受到孔子的教诲,而立志于学。

二、子思学于曾子

大概子思十几岁的时候,孔子去世,这一年是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后,想必子思即跟从孔子弟子学习和生活。《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卒后,“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由此可见,孔子弟子如子贡、曾子、子游等应该与子思朝夕相处至少达三年之久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子思多问学于曾子,这从《礼记·檀弓》、《孔丛子》的记载中能够得到证明。《礼记·檀弓上》云:

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我口者七日。”子思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故君子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

曾子曰:“小功不为位也者,是委巷之礼也。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

所谈内容多为丧礼,此时应是他们为孔子服丧之时。此哭嫂之子思到底指谁,有争议。唐孔颖达疏云:“此子思哭嫂,是孔子之孙,以兄先死,故有嫂也。皇氏以为原宪字子思,若然,郑无容不注,郑既不注,皇氏非也。”认为此子思为孔子孙,即孔伋。然清俞樾《诸子平议》则云:“伯鱼不闻更有长子,子思安得有嫂,疑当从皇氏说。且此节乃曾子之言,下文申祥言思皆斥其名,而于子思独称其字者,曾子与原宪并事夫子,行辈相同,故字之也。若子思是伯鱼之子,下文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未闻称其字也。即此以论,其为原宪明矣。”[2]以为此子思为孔子弟子原宪。阮廷焯从其说,认为“子思有兄,此不然之说也”,“今谓此文之子思,当指原宪而言”[3]2,但并未详论。认为子思无兄,并无实据。钱穆认为子思有兄可信,并据以推定其生卒年。[4]199-206钱说可从。我们认为,此处的子思为孔子之孙、伯鱼之子孔伋,非孔子弟子原宪。

又《孔丛子·居卫》云:

曾子谓子思曰:“昔吾从夫子巡游于诸侯,夫子未尝失人臣之礼,而犹圣道不行,今吾观子有傲世主之心,无乃不容乎?”子思曰:“时移世异,人有宜也。当吾先君,周制虽毁,君臣固位,上下相持若一体然。夫欲行其道,不执礼以求之,则不能入也。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伋于此时不自高,人将下吾;不自贵,人将贱吾。禹舜揖让,汤武用师,非故相诡,乃各时也。”

另《孔丛子·抗志》云:

鲁申谓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贫贱乎?”子思曰:“道伸,吾所愿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屈己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

以上,《礼记》、《孔丛子》等材料多次提到曾子和子思的对话,这不是偶然的,说明子思与曾子的确有很深的交往。

三、学者对曾子、子思师徒关系的质疑

是否可以确定曾子与子思为师徒关系?章太炎在《文录卷一·征信论上》中说:

宋人远迹子思之学,上隶曾参。寻《制言》、《天圆》诸篇,与子思所论述殊矣。《檀弓》篇记曾子呼伋。古者言质,长老呼后生则斥其名,微生亩亦呼孔子曰丘,非师弟子之徵也。《檀弓》复记子思所述。郑君曰:为曾子言难继,以礼抑之。足明其非弟子也。近世阮元为《子思子章句》,亦云:“师曾迪孟。”孟轲之受业,则太史公著其事矣。师曾者,何征而道是耶?[5]56

章太炎对曾子与子思的师徒关系提出了怀疑。

钱基博亦云:

窃按《汉书·艺文志》部录诸子,必谨师承,如儒家《曾子》十八篇、《宓子》十六篇之系曰“孔子弟子”,《李克》七篇之系曰“子夏弟子”,《孟子》十一篇之系曰“子思弟子”,皆其例也。独世称子思为曾子弟子,而《子思》二十三篇,系之曰“孔子孙”,而不称“曾子弟子”,且以次《曾子》十八篇之前。细籀二子所著书,子思称《诗》、《书》而道尽性,肇启孟子,传道统;曾子善言礼而隆威仪,毗于荀卿,为儒宗。其功夫一虚一实,其文章一华一朴,故不同也。[6]109

钱基博对曾子、子思的师徒关系亦持否定的态度。

此外,钱穆先生对此曾作过考证,他说:

今按:《汉志》,曾子、宓子皆著孔子弟子,李克子夏弟子,世子、公孙子七十子弟子,独子思云“孔子孙,为鲁缪公师”,不云师曾子。虽章氏所据《制言》《天圆》诸篇,未必真曾子书,《檀弓》亦难尽依信,然子思师曾子,其说不见于先秦,则诚可疑也。[4]200

可见,钱穆亦不赞同曾子、子思之间的师徒关系。

四、曾子、子思为实质上的师徒关系

以章太炎、钱基博、钱穆为代表的学者皆怀疑或否定曾子、子思之间的师徒关系。严格意义上讲,曾子、子思之间的关系,和孔子与其弟子的关系并不相同,因此,三家之说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孔子死后,作为孔子弟子的曾子确实承担起了教导子思的责任,从这点来看,二者又确实符合师徒的身份。“曾子谓子思”,是曾子主动对子思说,的确体现出一种师长的风范。而从子思回答的内容来看,如曾子对子思说“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我口者七日”,子思则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君子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若曾子是子思老师恐怕子思不会这么直接的反驳。可见,曾子与子思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而非正式的师徒关系。因此,《汉书·艺文志》只说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为鲁穆公的老师,而不说师曾子。

这里的曾子指曾参,他是孔门后进。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他比孔子小46岁,在年龄上与子思差距并不大。孔子去世时,曾子26岁,仅比子思大十几岁。再加上子思为孔子后人,又亲闻于夫子之言,在曾参之上又有子路、子贡等孔子早年弟子在,因此曾参是断不敢以子思老师的身份自居的。但曾参对子思的影响应该是存在的,年少的子思曾向曾参问过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否则的话《礼记》和《孔丛子》中大量记载的子思与曾子的问答就没法解释了。遍查古籍有关子思与孔子弟子的交往材料,亦唯独有与曾氏父子问答的记载。在孔子之后,曾参实际上承担了督促子思学习的责任。关于曾参与子思的这种关系,孟子作了非常好的概括,《孟子·离娄下》载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实际上是认可了曾子、子思之间实质上的师承关系。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尽管师徒之间不可尽以年岁论之,但久居孔门,反以孔门弟子为师,毕竟令人惊讶。”[7]195否认了这种实质上的师承关系。这种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的看法与前引三家之说一样,都是值得商榷的。抑或是把曾子错当成曾申了,曾申是曾参的儿子,在辈份上与子思同辈,但在年岁上比子思小很多。《孔丛子·抗志》记载的曾申与子思的问答之辞,完全是出于请教的口气,可见曾申与子思的关系如同子思与其父曾参的关系一样,介于师友之间。如果把文献中的曾子当作曾申处理,则很难得出曾参与子思的关系在师友之间的这一事实。

此外,《孔丛子·居卫》载:“子思曰:‘吾闻诸子夏’”。可见子思也曾向子夏问过学。子夏亦为孔子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他“少孔子四十四岁”,比曾子大两岁,也是孔门后进弟子。在孔子死后,子思年幼,向子夏问学也是可能的。另外,子思与子游的关系问题亦与其与曾子、子夏的关系类似,此不赘述。总之,子思向孔子的弟子如曾子、子夏等问过学,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师徒关系,但实质上确为师徒关系。

[1]孙德华.子思学派考略[J].兰台世界,2012(12).

[2][清]俞樾.诸子平议[M]∥续修四库全书:116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阮廷焯.先秦诸子考佚·子思子考佚[M].台北:鼎文书局,1980.

[4]钱穆.先秦诸子系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6]钱基博.古籍举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高专诚.孔子·孔子弟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Discrimination of Ceng Zi and Zi Si’s Mentoring Relationship

SUN De-hua

(College of History,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Zi Si is the founder of Zisi school, whose thought was influenced by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 Scholars do not doubt that he was early educated by Confucius.However, many scholars doubt he was early educated by Ceng Zi. Zhang Taiyan,Qian Jibo and Qian Muwei doubt Ceng Zi and Zisi’s mentoring relationship, paying no heed of the essence of their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refutes this point of view,and affirms there mentoring relationship.

Ceng Zi; Zi Si; mentoring

2013-12-12

孙德华(1978-),男,辽宁大连人,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

K231

A

2095-7602(2014)02-0047-03

猜你喜欢
子思曾子弟子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孔学堂(2021年3期)2021-11-07 23:56:57
做人要自强
曾子杀猪
弟子规
弟子规
曾子杀猪
快乐语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6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曾子杀人
子思生卒年新考
“以偏概全”也取胜
意林原创版(2008年2期)2008-07-06 09: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