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03-29 00:37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政治

吴 芳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八大正式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指导理论,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要在确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运用教育方法等各个环节中,都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论、服务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 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1.1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在马克思人学视野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要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和外在的限制与束缚,从而在社会关系、劳动能力、素质与个性等诸方面所获得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马克思、恩格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在一系列著作中,从历史观和价值观统一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思想的高度概括。他们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本身的深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要把树立和尊重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大学生的正当利益诉求,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把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突出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不断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手段,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体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以大学生为本”,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2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途径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2.1 转变思想认识,增强育人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要强调三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一是关注学生的个性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是以学生为本的立足点,而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并培养、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那些有利于学生的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个性得到发挥,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改变传统思想教育中以防守应急为主的“救火式”工作方式,以及总是不断速写教育传统的“翻烧饼”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协调性、连续性、主动性、终身性的特征。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服务理念。服务性思想政治工作是相对于传统的管束型学生思想工作模式而言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广大学生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服务性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为最终目标,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将教育、管理、活动、服务与发展融为一体,并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通过系统的服务体系、规范的服务管理、专业的服务队伍、高效的服务方式,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

2.2 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参与机制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以一种平视的姿态与大学生进行谈心式的交流对话,积极搭建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平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接纳他们的弱点、宽容他们的缺点、挖掘他们的个性特点,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其次就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促使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再次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决定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同时,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坚决反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不切实际的思想出发,把大学生仅仅当作可以任意塑形的“泥人”和填充知识的“容器”,将思想教育变成一味的空洞说教的做法,而应该真正体现人文关怀的宗旨,贴近生活,在“做”中学,可以引导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活动,利用寒暑假让学生社会进行调查与实践,开展社会服务与志愿者活动,参加学校的文化建设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

2.3 尊重个性差异,实施素质教育

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认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指出: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作为个体的受教育者,不仅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才能,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方式,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追求向往,所有的一切都打上了个性的烙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尊重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实施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努力将其作为制定各项制度规定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需要和发展方向,设置、规划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使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2.4 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拓展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系统、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不断拓展、完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教育理论和业务水平。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要从现实性的角度,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要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具有终极关怀理念的人,培养具有科学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的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同时,要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前瞻性。要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从发展的角度,从人类由竞争走向合作的发展趋势以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中,着力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意识的问题、个体精神满足的问题等。要把生态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教育视角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是目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和潮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而不是凝固、僵化的教条。

2.5 倡导和谐理念,优化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具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具有强烈的导向和规范作用,能促进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根本。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包括建立符合人性的制度环境、建立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建立健全的科学思想环境,要大力繁荣校园文化,使学生社团组织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人文关怀的最好最优资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政治品质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发展,并不是教师意向传授的结果,而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创造意义的结果,因此,教师要真正体会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独特个体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的独特个性以及自由、创造和选择,并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2.6 注重情感需求,突出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主题之一。心灵的尊重和沟通,成为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成为人文关怀的基本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又和心理疏导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人文精神指引下人与人的关爱行为,而心理疏导则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心理的疏导和引导。从方法论意义上理解,心理疏导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要求,又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继承与超越。

立足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心理疏导,不仅能够调适大学生心理,促进心理健康,而且可以通过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通过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思想进步的助推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阔视野,丰富手段,增强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育人效果。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人的心理压力加大,心理紧张程度加剧,尤其是思想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因身心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而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心理环境,这使得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富有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是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也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身免疫力。利用广播、电视、校报、网络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心理方法去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疏导存在的障碍,养成健康的人格,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1]瞿丽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戴树根.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11).

[3]韩 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2).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