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基于学制演变视角谈职业教育发展过程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李 萍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直都伴随着制度的演变,从学制演变的历史出发去探究高职教育的发展不失为一种途径。从学制演变的视角,通过对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衔接等层面的分析,推演出职业教育发展的轨迹,构建完备的高职学制体系,建立保障其长足发展的有效机制,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高职教育;制度化;学制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亦称学校系统,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在现代教育制度形成的过程中,最先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就是学校教育系统,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现代学制不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而且已经成为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系统的总称。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它的出现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学制演变的视角出发,研究学制演变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职业教育的萌芽阶段——学徒制的出现及教育的非制度化
随着学徒制的出现职业教育开始发轫,职业教育从无到有,早期基本处于散乱、无序的非制度化状态。
古代学校的教育内容较单一,不具有生产性和科学性,学校的修业年限、入学条件等也无严格的程度划分,学校类型少,层次和结构都较简单。近代以来,学校开始担负起培养劳动力的职责,学校教育必须与科学和生产劳动密切结合。学校教育的受众逐渐变大,学校的类型和结构也逐渐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学制变得系统和完善起来,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制。一是双轨学制,欧洲最早出现的现代学制就是一种双轨制;二是单轨学制,单轨制最早出现在美国;三是分支型学制,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苏联的学制。三种学制形成发展于不同的时代,各具特点。二战后,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西欧各国的双轨制逐渐向分支式发展。
自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技能的传授就成为了必需。欧洲在中世纪出现了学徒制,学徒制最初表现为在家庭范围内,父亲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儿子的形式,后来逐渐演变为把别人家的孩子招到自己家中向其传授技艺。通过这种方式,技术和工艺上的秘诀得以沿袭,徒弟通过学习可以晋升为工匠,再晋升为师傅,学徒制实质上也是一种技术教育体制。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劳动资料发生了巨大变革,机器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由工场手工业生产过渡到大工业生产(机器生产)。大规模的技术革新促成了大批机器的使用,原来的家庭手工生产转向工厂生产,掌握科技知识的工人成为新型的劳动者,学徒制不可避免地开始衰退。学徒制退出历史舞台后留下的空白最先暂时由一些协会、讲习所及讲座等非学校的技术教育机构来填补。17世纪,在早期工业发展的推动下,为适应行业生产的技术要求,英国开始由协会举办各种讲座,向工人和工匠讲授有关技术。如1717年创立的数学协会,为从事纺织业的工人和工匠讲解有关技术问题;1755年成立的“工艺促进协会”;1735年的“奖励学习协会”;1783年的“文艺、哲学协会”,这些都是面向工人的科普机构。而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机械工人讲习所堪称是技术教育的先驱,它不是传授技术的场所,而是以向产业工人讲授应用于其职业的各种科学知识原理为目的的场所。到1850年讲习所已经发展到600多所,这种技术培训类教育机构对英国产业革命时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逐渐制度化并纳入正规学制
随着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的诞生,职业技术教育逐渐制度化并被纳入正规学制,学制自身发生了极大变革。
工业革命早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熟练工人显得不足,教育在这方面明显落后了。在手工生产条件下,劳动者掌握生产经验与技术都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而在机器生产中大量运用的科学技术是生产经验的升华与发展,生产者要掌握科学技术并把它用于生产过程,必须有一个独立的、专门的学习阶段。学校是有组织的专门教育场所,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工人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成为必需。
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开始为从事工商业的孩子开办了一些半工半读的补习学校。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专门为贫困儿童开设的“慈善学校”,它是一种初级的技术教育学校。1708年,姆勒在哈勒创办了第一所实科学校“学校机械和经济学校”,教授数学、物理、机械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绘画等实用科目。德国19世纪出现的“补习学校”是以初等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前身。法国于1879年设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并设立了“手工业徒弟学校”,1892年设立了“商工实务学校”,它是对在商店、工厂中直接从事实际业务的人员进行教育的纯粹的职业学校。1829年法国还创办了“中央工业学校”等学校以培养机械、矿山、土木等高级技术人才。随着学徒制度的崩溃,新生的产业工人教育机构——职业技术学校取代了以前的学徒制度。18世纪末在原有的文科学校之外陆续出现了一些职业技术性质的学校,19世纪后半叶,以技术教育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发展开始走上了正轨。
20世纪初,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生产率,增强竞争能力,各国与以往相比更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通过立法制订相关规章,建立起了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逐渐义务化、制度化。如英国1889年颁布了《技术教育法》、1902年颁布了《巴尔福法案》;美国国会于1862年通过了美国第一个职业教育法——《莫雷尔法》、1917年又通过了《史密斯-休士法》;日本于1894年颁布了《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1899年又颁布了《实业学校令》,这些法令通过税收资助、拨付土地和政府专项拨款等方式大力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0世纪以前,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系统一般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发展,最早发展起来的学校系统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以伦理道德和语言文字为主要教育内容,旨在培养阶级统治人才。这一学制系统由大学和中学组成(中学之前在家接受教育或者上中学预备班),构建顺序是先出现大学,然后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中等学校。而另一条路线从初等学校(小学) 开始构建,与职业学校相衔接,主要教授劳动人民的子女读写、计算和宗教等基本知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德、美、法、日等国先后通过立法普及了初等教育,进而构建起自下而上的另一轨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系统。
近代以前,教育实体只是散乱的存在,未成系统。工业革命以来,各国普遍提倡义务初等教育,普及中等教育,建立理工学院,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分工日益密切,学校教育体系逐渐形成。18世纪末,职业学校开始陆续出现,对劳动者实施的职业技术教育也随着学制的形成而成体系,并逐渐进入了正规学制系统。进入20世纪以后,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与普通教育并列的独立教育系统。
1.3 职业教育的完善阶段——高职教育的兴起及学制结构的完善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终于迈进了高等教育的门槛,学制在结构和类型上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战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促进了劳动资料信息属性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比以往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现代生产的基础是科学技术,而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必须借助于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用科学技术武装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都要依靠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的工科大学是19世纪建立起来的,最开始它只是中等教育程度的学校,随着德国产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1900年德国授予9所较好的工科大学以大学本科的地位,升格为独立的大学,从而推动了德国把研究与技术培训应用到工业发展上。
法国在19世纪末期开始建立技术教育学校。1919年制订的《阿斯蒂埃法》,又被称作《技术教育宪章》,规定每个市镇必须设立一所职业学校,18岁以下的青年接受免费的职业教育。这表明法国已经发展到了由国家来全面负责技术教育的时期。1939年又设立了职业训练中心,1944年把青年技术训练机关改成为徒工训练中心,并使徒工训练中心组织化,从而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个阶段的技术教育体系:初等(徒工训练中心)、中等(国立职业学校、技术专科学校等)、高等(工艺学院、国立工艺技师学校)。
英国的技术教育学校分为初级工业学校和职业学校,都以12~13岁的少年为招生对象,修业年限为2~3年。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一所偏重于工科的应用型技术学院和第一所多科技术学院。20世纪开始,技术学院作为技术教育机构开始接收初级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英国一些原有的技术学院(高级工科学院、地区学院、地区专科学校、地方专科学校)升级为大学。二战期间是技术学院的充实和扩张时期,尽管技术学院是作为继续教育机构发展起来的,但是实际起着高等教育的作用。1963年在罗宾斯报告中技术学院被承认为正式的高等教育机构。1966年英国政府把一部分一直属于继续教育机构的高级工艺学院升级为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工科大学,这些工科大学以理工领域的教育为中心。
现今,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形成了三级体制:一是修业年限多为2~3年的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二是修业年限为4~5年的综合大学及各种文、理、农、医学院等,基本属于中等层次;三是修业年限为3~5年的研究生院,属于高等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投资少、发展快、学制短、职业性强,是培养科技与学术专门人才的主力军。
高等教育领域本来只有大学(普通教育),后逐渐分化形成了大学与各种从事技术教育的学校包括继续教育机构并存的局面。而近代高等技术教育(理工科学校及技术学院)的出现扩大了大学的概念,也使学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学校类型上,职业学校开始升级为高等学府,职业教育上移至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结构也演变为完备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教育三部分。
2.1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上移职业教育阶段
教育需根据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学制也不例外,从学制各个阶段演变的历史来看,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必然会对学制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科技和经济发展是学制发生变化的最原始动力。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新技术革命、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规格与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现有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高科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高职本科教育孕育而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本科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类型也日益多样,美国社区学院和日本高等专门学校都开始举办本科高职教育。而德国和日本出现的技术科学大学、美国的技术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及台湾地区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都是以本科高职教育为主。我国台湾地区现有的高职教育体系也是以本科层次的技术学院为主,2005年台湾已经有科技大学29所、技术学院46所、专科学校17所。台湾地区1/3以上的专科生毕业后会进入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继续接受本科以上层次的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家将“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十二五期间不仅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现有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顺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上移职业教育的阶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专科层次基础上培养本科层次高职人才。通过相近类型的中高职院校合并升格、普通本科院校转型、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合作办学等形式可以建立高职本科教育体系。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高职本科院校,大部分是地方的技术师范学院和理工学院,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其中一部分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这类院校多为修业年限4~5年的综合大学及各种理工学院,主要以培养本科层次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一线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为主。
2.2 根据学制自我完善的需要,构建合理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主要还停留在专科层次,以学制2~3年的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属于低等层次的高职办学形式,高职本科院校很少,高职研究生教育基本没有,高职学制体系明显不完善。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应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和本科以上职业教育的衔接,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学制。现有学制体系中高职本科教育占的比例较小,应在巩固现有中职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同时,适当的超前调整学制,大力发展高职本科,并在高职研究生教育领域实现突破,个别高职本科院校达到一定办学水平后应允许其开展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发展高等层次的办学形式培养高精尖人才。
高职教育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三个层次的结构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吻合,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是基础,在此之上建立的高职本科教育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相对较窄,由此高职教育应形成专、本、研相互贯通,高、中、低相互递减的金字塔形结构,构建完备的高职学制体系。
2.3 政府应加大立法和财政投入,保障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德、日等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阶段看,每一次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各国普遍通过制订各项法律法规保障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通过税收和土地投入等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借鉴他国经验,我国应加大高职教育立法,使高职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建立保障其长足发展的有效机制,并在经费投入上适当倾斜。除国家统一规划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外,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制订适合自己的高职教育法规,如广东省在2011年出台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规定要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到2020年,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的50%以上,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1]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教育法导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王策三,黄济.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韩洪涛,黄红富.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开封大学学报,2001(4):7-10+14.
[4]潘懋元.建构多样化的本科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 2005-04-01.
[责任编辑:陆丽娜]
Development Process Enlightment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Educational System Evolution
LI Ping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 510640,China)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evolution of the system.It is a way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evolution.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evolution,type of school,school level,the joint of schools and other aspects,the author deduces the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builds a complete system of vocational academic structure,establishe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to promote its rapid development,which has a certain positive signti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stitutionalization;educational system
G710
A
2095-5928(2014)01-01-05
2013-10-11
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年重点课题(GDGZ12Z0029)
李萍(1979-),女,河南许昌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