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红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名言,这些都是讲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在高职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始终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指一种积极探究新事物、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是直接兴趣;另一种是由学习活动导致的最终结果及特殊意义所引起的,是间接兴趣。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习者渴望获得知识,促进学习,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伴随愉快的情绪,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事实上,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不但会投入得很深,而且会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作为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以其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向来被一些学生认为是较难学好的课程,因此,能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高职教育中,作为基础课的高等数学课程通常开设在第一学期,对新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往往既好奇又有些不适应,所以把握好这一时机,初步激发起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2.1.1 充分调查,使激发兴趣更有针对性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初等数学基础往往是参差不齐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所以,学期初教师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爱好,做到较好地把握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类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帮助每一名学生把兴趣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2.1.2 慢讲细引,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学之初的几节课十分关键,是学生学习课程的入门阶段,学生能否在这几节课中引起学习兴趣,关系着他们能否坚持继续学下去的信心,也决定了课程的最终学习效果。由于学生初等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段时期的教学一定要放慢速度,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原来基础好的同学打下更扎实的基础,还可以使原来基础较薄弱的同学逐渐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不至于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之初,首先要将与新课程相关联的一些重要的初等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史知识进行较系统的介绍。前者可以帮助一些学生扫清进一步学习的障碍,打消由于基础不好而对学习新课程产生的抵触情绪,而一定的数学史知识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历史,知道高等数学课程在现代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前辈伟大数学家的观点和贡献,丰富有趣的介绍还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对伟大数学家产生亲切崇敬的感觉,对新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强的期待。另外,对新课程的重要性和重要知识梗概以及重点内容要做较系统的交待,让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可以提升全体学生学习的信心。
2.1.3 精心设计,鼓励尝试,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灵活地采取各种办法,要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中的许多计算方法只要下功夫就一定可以学好。比如,可以在第一次上课稍做介绍之后,引导学生先解决几道简单的微积分计算题,告诉他们这些题型是课程中较重要的问题,由于先交待了基本公式,这些问题可能是他们经过十几分钟的努力能解决的;又比如可以先给学生出几道简单的求导数的问题(虽然不是初学者就能理解的,但可以在学习开始时交待一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在教师先介绍了导数公式并演示了几道计算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解答,虽然他们中可能有一部分会退缩,但只要有学生愿意尝试并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其他人也会和做出正确答案的同学一样被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2.1 注意激发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引发的,所以培养直接兴趣也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是重新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让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的内容多数是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其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他们在后继课程的学习中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处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更好地理解数学在近代文明中的作用。然而,对许多初学者来说,那些抽象的数学符号以及繁杂的计算方法,会令人觉得很枯燥,长期大量的演算,可能让人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在保持教学计划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书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充实,使它们变得更有吸引力。例如,在引入函数概念的过程中,除了应该讲清楚这一概念在微分学和积分学中的重要性之外,还要通过援引那些贴进生活的学生较为熟悉的实例,让学生觉得数学概念不仅仅是课程中的一个术语,还是在近代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工具,学好它等于为我们的学习增添了一个有力工具,它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可以很容易掌握。通过适当的调整和充实,微积分中的许多内容,都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法则,而是非常有意思的方法和有趣的问题,学生学起来就会更加有兴趣了。
二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用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除了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不影响系统性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可以采取一些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通过设疑、启发、设置探究情境、播放教学片等多种方式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另外,在学生稍微适应了新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后,可以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内容,让一些学生参与教学。如学习导数的计算方法时,可以选择某一类函数的求导问题,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学,然后鼓励一些学生充当老师,为大家讲授。这样做,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推选出自己的“老师”参加讲课比赛,而授课的内容也不局限于课堂上,对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可以提前几节课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然后进行布置,由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自学,再决定讲课的方式。这些形式,往往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和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欲望,还可以通过适当的竞争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另外,如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复习课的形式等都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经常面临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实际任务,有机会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令他们在愉快地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
2.2.2 注意培养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使学习不再枯燥,而间接兴趣则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培养间接兴趣,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每一知识点的学习目的与重要意义。在教学中,除了对远景性学习目的进行经常渗透以外,让学生明确每一重要知识点的学习目的和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重要意义,可以让学生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对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可以从知识本身和历史两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导数的概念时,不但要系统地介绍它的重要意义、它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还要援引一些有趣的数学史知识,如介绍牛顿的流数及其意义、介绍导数在微分方程领域中的应用与现代科学的发展等,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学生对导数的意义产生更深刻的了解,学生越是充分了解这些知识的价值,就越能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总结与反馈。事实证明,当学习进行了一段时期以后,应对学过的知识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总结,或进行一些阶段性的小测验,这不但巩固了新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
三是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探索成功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成功之后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另外,当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一些有价值的与实际较贴近的问题。如在学习了导数的应用后,讨论一些关于实际中常见的最值问题,这些结果不但加深了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兴趣与努力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以激发人努力学习的愿望,努力学习的结果又可以培养人浓厚的兴趣,两者可以互为因果。提高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必须注重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广大教育者在实践中进行深入地探索和总结。
[1]魏华忠,李月明,廖嗣德.心理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2.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3]卢秀惠,刘永渤,章锦红.高等数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4]瞿琼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