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的文化传播——以潮汕文化为例

2014-03-28 09:54柳剑文柳剑能
传媒 2014年15期
关键词:潮汕人潮剧潮汕

文/柳剑文 柳剑能

向世界各国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和重要课题之一,各地区、各民族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并推行其相应的区域文化传播策略,是合力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和抓手。潮汕文化的形成是中原文化与潮汕本土文化交融的结果,这与历代中原移民南迁密切相关,是文化传播研究颇具意义的一个课题,特别是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更凸显了研究潮汕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针对性。

历史上,潮汕人的商贸活动在国内外相当活跃,潮汕文化随着潮汕人源源不断地向外移民而远播海外,影响深广。据统计,迄今侨居海外的潮汕人已达1000多万,与潮汕本土人口相当,形成“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全球潮汕人共同造就潮汕文化的独特现象。潮汕文化地方性与国家性特征兼具,本土性与跨国性皆备,地域性与群体性特征交融,其传播学研究极具典型意义。

一、潮汕文化传播新媒体视角的提出

自从国学大师饶宗颐提出并倡导“潮州学”研究以来,潮汕文化作为一种特色区域文化备受关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的《岭南文化书系》中的《潮汕文化丛书》,从潮汕方言、潮州音乐、潮剧、潮州商帮、潮汕文化精神、古代名人、潮汕女性、工夫茶、潮州菜、工艺品、民居等各个层面来介绍潮汕文化的风貌和精髓。各领域学者,如中山大学陈春声对明代前期潮州海防史及明清之际韩江流域社会史多有研究,吴国钦厘清了潮剧的源流;韩山师范学院林伦伦专门研究潮汕方言,黄挺则主攻潮汕社会史、潮商文化。但研究潮汕文化传播的文献极少。

陈学希等将潮剧、潮乐在海外的流播分为三个时期: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是早期,当时的潮剧潮乐艺人与同期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潮汕人一样,潮剧、潮乐是他们赖以谋生的技能和手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期,潮剧潮乐在海外各地发展有所不同,潮剧逐渐成为潮汕人一种重要的自娱与娱人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近期,潮汕人在海外大多事业有成、根基稳固,潮剧、潮乐成为联络乡谊、服务社会的重要艺术形式。但这主要是史学研究,不是真正的传播学研究。目前尚未看到从新媒体角度对潮汕文化的研究。

2000年以来,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这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并引起国家主管部门乃至最高领导层的关注。2006年,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柳斌杰认为,对新技术和新媒体应采取“主动参与、积极应对、为我所用、趋利避害”的态度,并就新媒体现状与问题、“十一五”规划发展等问题做了深入的阐述。十八大以来,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给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也对当代文化传播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基于当代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快速成为国际文化传播主流渠道的趋势,如何提高文化传播研究的丰富性和准确度,以辅助“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和国家软实力建设,成了亟待破解的命题。

二、潮汕文化传播历史阶段与模式

潮汕文化起源于潮汕先民,后经汉越融合与中原文化交融,秦汉时期大致成型,历经唐宋、明清至近代,不断发展,又不断吸收域外文化而形成独立的文化体系。在粤东大约有1370万人讲潮汕方言,加上港澳台潮籍同胞及海外潮籍华侨、华人,会讲潮汕话的人口估计达2000万左右。正是这个族群,以潮汕方言为基础纽带,维系并向海内外传播着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的传者不仅有本土的潮汕人,还有潮籍华侨、华人;其传播范围不局限于国内,而是全球潮汕人所到之处;其受者既包括国内其他族群,又包括海外潮汕人所能接触到的群体;其传播媒介不仅是潮汕话,一曲《寒鸦戏水》能召来诸多潮乐知音,一部潮剧《陈三五娘》可引起海内外潮汕人的共鸣,一盘地道的潮州菜、一杯给力的工夫茶、一件精巧的潮绣或陶瓷都能使潮汕人立刻辨别出“胶己人”(自己人)。潮汕文化的传播渠道从古代的“过番”到近代的海运商贸,乃至现代的出国与归侨、商贸与旅游等双向传播,形式多样;其传播效果从潮州菜、工夫茶、工艺品、潮州音乐、潮剧、英歌舞等“潮系品牌”的名扬天下可见一斑。

潮州音乐和潮剧是潮汕文化中最具标志性的两大艺术形式,两者均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海外传播三个历史时期的划分为我们研究潮汕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阶段和传播模式提供了参考。但文化包罗万象,其传播不以音乐戏剧为起点。第一,人是文化传播的首要元素,以潮汕人到海外的最早时段作为潮汕文化海外传播的起点更合理。第二,现场听潮乐、看潮剧不是传播的唯一方式,目前已知至少在1935年—1937年,潮州著名乐师张汉斋为百代公司录制近百张外江乐、潮州音乐唱片,此后潮乐便借助唱片流传海内外。1955年香港鮀江公司出品的潮剧电影《王金龙》,开启了潮剧影视传播模式。当代的潮州群众常通过潮州电视台《潮州戏园》等栏目观看潮剧,甚至通过微信互传潮剧图片视频。

由此,潮汕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时期及传播模式重新梳理如下。1840年以前为古代,以人际传播和较小规模的组织传播为主。1840年—1949年为近代,以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为主,大众传播开始出现,其中大众传播模式和时段可按报刊、广播、电影等不同媒体形态细分。1949年—1979年为现代早期,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共存,其中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主导的大众传播逐渐兴起。1980年—2000年为现代中期,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传播方式中,大众传播发挥重要作用,网络媒体开始出现。2000年以后为当代,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与新媒体传播共存,以社交媒体为重点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并呈现出强有力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潮汕文化新媒体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2000年以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逐渐勃兴,传播模式发生许多重大改变,文化传播也不例外。与国家整体上出现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的态势相似,潮汕文化传播呈现出两大结构性的现状与问题。

一是在本地的舆论宣传引导格局中,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的传播模式与青少年一代以互联网、手机为主的媒介使用习惯存在突出矛盾。传统媒体传播效果事实上在逐步下滑,而潮汕的党政部门在新媒体传播领域介入太慢,不熟悉传播规律,缺乏话语权,在政务微博建设上落后全国两年,在政务微信上至今还基本“失语”。

微博是基于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国内2007年初兴,2009年成熟。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四家微博客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客总数为50561个,但潮州市政府新闻办官方政务微博“潮州发布”2013年6月28日才上线;汕头市委宣传部政务微博“汕头发布”2013年8月26日才上线;揭阳甚至未开通“揭阳发布”,仅其公安局开通了微博“平安揭阳”。

微信是2011年1月21日由腾讯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软件,可发送文字、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微信用户量2013年11月突破6亿(其中海外用户超1亿)。据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社会化媒体实验室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5月2日,全国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超过1000个,但潮汕地区仍未发布政务微信。

二是在外宣领域,官方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的传播模式,与潮汕人海内外民间的交流联系、文化传播以QQ、MSN、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为主流的趋势矛盾突出。政府招商引资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意图通过传统媒体途径基本上影响不了潮汕地区之外的潮汕人,即使初步介入新媒体领域,也因内容以政经新闻等严肃内容为主而传播力不强,与民间运用新媒体自行传播文化如火如荼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比如,在百度搜索键入潮汕方言“厝边头尾”,相关页面结果有219万个,呈现在首页的全部是潮汕饮食等内容;以“厝边头尾”检索微信公众号,同名的有10个以上,从其自我介绍看都是民间自发申办的,大部分是推荐“潮汕小食”,其中有些是专门服务于在大连、闽南(有些具体到厦门、漳浦等地)或其他城市的潮汕人的。这说明潮汕人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跨区域的文化传播、信息交流已具备雄厚的群众基础。

再以“英歌”为例。“英歌”是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男子群体武舞,与潮剧、潮乐同属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传播模式演变大致如下:在明代初期的潮汕乃至闽南地区存在着一种以水浒英雄为主题的男子武舞(英歌雏形),这种雏形舞蹈在师徒言传身教的人际传播、村镇之间互相学习模仿的双向组织传播、游神赛会多向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影响下,在不同闽南文化亚区产生分化,在南澳形成车鼓舞,在潮阳、普宁形成英歌舞,在闽南地区形成宋江阵,宋江阵随漳州泉州士兵移民台湾而入台。1949年—2000年,报纸、广播、电视盛行的年代,英歌也借助传统媒体进行传播。2000年以来,网络、博客、微博、微信接踵而至。潮汕地区之外,观看、了解英歌最便捷的途径则是在百度键入“英歌”,显示有192万个相关网页,首页上还有不少英歌的视频推荐链接。以前必须借助传统媒体才能传播的信息,现在通过互联网、微博或微信等新媒体就可以传播至全球,小到英歌,中如潮汕文化,大至中华文化,都处在新媒体环境中,呈现出新的传播规律。

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缅甸华人使用微信与国内亲友或东南亚华人联络的很多,其用户体验较好,与国外同类产品WhatsApp和LINE相比更加方便好用,可见以微信为载体进行外宣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无论内宣还是外宣,潮汕地区官方在运用新兴媒体“打通两个舆论场,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

四、潮汕文化传播的新媒体策略

根据媒体格局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及时准确制定潮汕文化海内外传播的策略,重要而紧迫。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传播力。传统媒体具有从业人员专业素养高、信息采集较为系统权威等优势,新媒体则在信息量和互动、分众、聚众传播等方面更胜一筹。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将两者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为区域文化传播服务。潮州电视台近年来主打的一档原创节目《探亲行》,通过派出记者团队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拜访当地潮汕人,联络乡情,传播潮汕文化,成效明显。建议电视台开设专门的微信公众号,以简洁的标题、图文、影音等内容全面展示海内外潮汕人的生活和文化生态。

2.运用社交新媒体主导海内外文化传播,提高针对性。国内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内容过于“高大上”的问题,不接地气,不会“卖萌”,缺乏文化传播视角,建议潮汕地区加快建设步伐,结合潮汕人文化特征,提高运用政务微博、微信平台向海内外的潮汕人、华人传播潮汕文化的针对性。引导海内外的“美食控”、潮乐迷、潮剧票友、英歌爱好者等运用微博、微信进行良性互动,将使潮汕文化传播更为高效、广泛。在获得大量用户(“粉丝”、听众)认可的前提下,再融入政治、经济等传播内容。

3.寻找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点,增强软实力。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利用“国际潮团联谊会”等民间组织,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挥潮汕商帮极其擅长海外商贸拓展的优势,鼓励其寻找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点,以文化传播带动文化产业走出去,为其他地区的文化传播提供有效借鉴,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1]陈学希等.潮剧潮乐在海外的流播与影响[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2]柳斌杰.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传媒,2006(12).

[3]柳剑文,柳剑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模式与路径——以潮汕地区英歌为例[J].青年记者,2014(11).

猜你喜欢
潮汕人潮剧潮汕
新媒体时代潮剧网络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潮汕牛肉火锅
嗜甜的潮汕人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
潮汕人的生意经
潮汕人做生意赚钱技巧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