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 陈丽
提高财政监督干部沟通能力的对策研究
●张劲松 陈丽
财政监督沟通,是指财政监督机构人员与被检查单位组织管理层及员工就有关事实、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探讨和交流的过程。财政监督沟通适用于各级财政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及其从事的监督检查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障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对监督检查成果的有效利用。
沟通作为财政监督部门和其监督对象之间的交流工具,是财政监督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长期以来,因为财政监督干部“轻视沟通、不善沟通”引起的与被检查单位冲突而导致监督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事例大量存在。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保障中央政令畅通、促进财税政策尤其是民生政策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整顿规范财经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职能作用,财政监督干部的沟通能力成为其工作的重要技能之一,甚至是核心技能。具体讲,沟通对于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进了解配合,建立良好工作关系
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增进上级、同级和被检单位各方对财政监督工作的了解,有利于构建监督机构与有关方面良好的工作关系:通过沟通,可以取得上级领导和同级部门的支持,增强财政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通过沟通,可以取得被检查单位的理解与配合,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沟通,可以促进财政监督机构内部成员之间协调一致,提高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提高工作效率,搜集真实检查证据
在监督工作中,证据可分为书面证据和口头证据两种。书面证据是以文字、图表、印鉴等记载内容来证明检查事项的各种书面资料。如询证函、银行对账单、被审计单位声明书、被检查单位的书面答复、专家的鉴定书等。口头证据是指以视听资料、证人证词、有关人员的陈述和答复等形式存在的证据。一般情况下,书面证据的证明力更强,常用于正式场合的沟通;口头证据证明力较弱,但检查人员往往可以通过口头证据发掘出一些重要线索,进而对检查项目做进一步的调查,得到更为有力的证据。无论哪种证据的获取,都要求监督机构和相关人员能够进行清晰准确的沟通。顺畅的沟通将推动信息在监督部门与被检查单位之间有序传递,有利于监督机构及时、准确获取检查证据。反之,若沟通受阻,将导致检查工作受限,获取不到证据或得到虚假信息。此外,监督检查组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检查风险。
(三)维护客观公正,保障检查质量
财政监督工作的职责就是监督财税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依法查处重点违反财经纪律案件。因此,财政检查工作人员能否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是决定是否能保证检查质量的前提条件。检查过程中,监督人员要面对各种说情者、举报者,有时也可能有恐吓者,在这种情况下,检查人员应积极与各方就监督检查部门的职责、检查的目的、处理结果的依据、法律法规对检查人员的纪律要求等方面进行交流,保障检查结论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四)促进整改提高,完善单位内控制度
财政监督可以帮助被监督单位发现其管理缺陷:对于重大问题,检查人员需要以正式检查报告形式作出说明,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于情节轻微或性质不严重的问题,检查人员通过口头交换意见督促单位加强管理,避免今后出现更大的问题。此外,对单位财务人员来说,借助监督检查的权威性,便于其进行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单位职工遵守财经纪律。
财政监督干部要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秉公执法原则
依法监督是财政监督的准则,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监督工作要遵守《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令第69号)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检查人员要严格依法、依规、按程序开展监督,正确行使检查权、处理处罚权、自由裁量权等,做到任何沟通都不以牺牲原则为代价。
(二)客观公正原则
监督检查人员对待被检查单位及被检查事项应坚持客观公正立场,实事求是,不以个人主观好恶为判断标准。沟通的话题应紧紧围绕既定工作目标展开,避免与受访者建立某种个人关系,以免影响独立性。
(三)重要性原则
沟通有成本,且不同检查阶段对沟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沟通要讲效率和效果,不能事无巨细,更不能漫无边际。就某个阶段讲,有意义的沟通应是就双方都认为重要的事情进行磋商。如检查前需沟通的事项:下达检查通知书,就检查项目、依据、时间、内容、范围、方式、检查组长及检查组成员名单、联系方式、需要被检查单位提供的资料和配合的事项做出说明,以便被检单位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检查实施阶段需沟通的事项: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差错、舞弊和违法行为线索的认定,对违法违规事项金额、性质的认定,以及被检查单位的说明、解释等。检查报告征求意见阶段需沟通的内容:有关违法违规事实基本情况、违法违规性质和定性的依据、处理处罚依据、处理处罚建议等。
(四)职业谨慎原则
为了能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被检单位情况,避免因工作疏忽而造成重要事项遗漏,导致检查工作流于形式或做出不正确的结论,沟通应覆盖所有与检查事项相关的重要事项和重要方面。检查人员应允许被检单位就有关事实、原因等作出解释说明,并综合所掌握的信息,谨慎做出检查结论。在沟通中,检查人员要保持谦虚平和的态度,冷静分析,在倾听中捕捉有用信息,从而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此外,检查人员对检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五)注重实效原则
财政监督的最终目的不是审查和评价他人的差错,而是为了帮助被检查单位在遵循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防范各种风险。所以审计报告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影响、指出改进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应重点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要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就要提高对方的沟通意愿,在沟通双方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运用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这些都要用到一些沟通技巧。在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制订沟通计划和预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次卓有成效的沟通,都离不开沟通前的认真准备。一是检查前就被检单位行业背景、主要业务、项目技术参数等加强必要的知识储备,这样沟通时才会有的放矢,不说外行话;二是沟通前列出谈话提纲,这样才能“心中有全局,话中有重点”;三是要充分了解谈话对象的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岗位职责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四是收集被检查单位的行业变动、当前困难、往年接受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等信息,设计谈话的突破口;五是根据谈话中可能出现的沟通障碍有针对性地建立预案,便于在谈话出现意外时从容应对。
(二)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
对于检查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必须以要式文件进行书面沟通,包括下达检查通知书、填制检查工作底稿、出具和签署检查报告、下达处理处罚意见书等。口头沟通可用于各个阶段,因其在时间、地点和场合上的灵活性,既可用于对书面沟通的补充和说明,也可单独发挥作用。口头沟通没有固定的格式,也就更加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按沟通信息的传递方式,可将口头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调查显示,在一个有效的口头沟通中,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占所传达信息的53%,语速语调和内容仅占47%。可见,语言和非语言在沟通中相互补充,沟通中不仅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还要注意语速、语调和肢体语言所流露的信息。非语言沟通不能直接形成检查证据,但是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双方的交流,加强语言沟通的效果。沟通中应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对于必要的概念性问题,应首先说清楚,以免双方对概念的理解有歧义,给后面的沟通带来困难。
(三)选择适当的场所和时机
一是选择合适的沟通场所,创造有利于达到沟通目的的环境。对于收集事实的沟通,将受访者安排在一个使其感觉舒适的环境中是有益的;而在与涉嫌舞弊者沟通时,最好选择能降低受访者心理紧张情绪的环境。二是沟通人数也应根据沟通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通常人数过多会给受访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阻碍沟通,而如果是通过沟通了解正常业务情况,则多人互动更有利于全面获取信息。三是选择受访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信息的时机进行沟通,比如避免在午饭前后、休假前后或周末安排见面,最好的时间是上午或下午的中间段。
(四)注意提问的方法
同一问题,提问方法不同,效果也有很大差异。探询性的问题使受访者有被尊重的感觉,如“把我们的成果向您汇报一下”,“听听您的意见”等问话方式可以让对方敞开心扉,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问题的设计应多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引导受访者多谈话,如“关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您认为原因是什么?”问话要少而精,问到实质,切中要害。在对舞弊问题的调查中,提出已知答案的问题一般是用以了解被询问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或者是试探被询问人员是否诚实。在常规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在正常谈话中突然插入尖锐的问题,也可在适当的时候抛出已掌握的信息,让对方措手不及,起到震慑作用。要善于抓住被调查对象所提供的证言、证据之间相互矛盾之处,出其不意地用其矛攻其盾,对方在难自圆其说时更可能道出事情原委。
(五)尊重和倾听
沟通应是信息的双向流动。在检查工作中,理想的沟通应该有80%的时间是受访者在谈,可见,倾听比说更为重要。尊重就是监督人员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被监督单位人员平等,把被监督单位人员作为有思想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去看待。尊重既是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内容,更是监督人员从被监督单位或人员处获得充分信息的前提,所以监督人员必须学会倾听。倾听就是积极主动地听、全神贯注地听,不仅是用耳听,而且是用心听,并在倾听过程中有适度的参与。作为倾听者的检查人员应表现出对讲话人的关注和尊重,身体稍微前倾,要使用自然的肢体语言,与对方视线保持令人舒适的接触和交流,适时地赞赏和点头,适当地概括、复述和引导讲话的内容,及时回答对方问题,不要妄加评论和判断。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向谈话人表明你正在倾听,二是确保你能理解讲话的内容。相反,紧盯着对方会让对方紧张,而不看对方或者露出厌倦、无聊的表情都会影响谈话的效果。
(六)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监督人员要善于把握沟通节奏,驾驭谈话方向,调节谈话的深度,在沟通中占据主动地位。一是运用导入性语言循序渐进。沟通内容既不要让对方感到唐突尴尬,又不要使其感到不着边际。监督人员要主动引导谈话内容,从哪一个话题切入,何时转入新话题,何时结束谈话。有些内容仅需要简短的对话,有些内容需要进行有层次的、深入的访谈。这是因为,一方面,面对监督人员的询问,特别是被检查单位在管理中确实存在薄弱环节甚至违纪问题时,多数沟通对象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的,故监督人员可以先外围、再实质,使之逐渐适应;另一方面,监督人员的主观判断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沟通中直奔主题,如果错了,会使监督部门形象受损;再者,沟通对象由于级别、岗位的限制,对深层次问题并不一定真正清楚,内审人员太快将问题实质点出来,可能会导致沟通失败。检查组有时会遇到被询问者拒绝提供相关资料的情况,监督人员此时可以讲明政策和法律规定,讲明抗拒检查的后果以及应承担的责任,攻克对方的心理防线,使其放弃侥幸心理,配合检查。
(七)拓展沟通领域
监督人员除就检查事项充分沟通外,还可以与被检查单位人员或管理层就降低内控风险、完善制约机制等进行交流,对其好的管理方法加以肯定,其它单位好的管理经验可以向其推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起到参谋咨询作用,以进一步赢得被监督单位的尊重和支持。
沟通能力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究其根源,是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要提高沟通能力,应从提高政治素养、政策水平、业务知识和思维模式入手。新的历史背景下,沟通能力已成为财政监督人员的基本能力之一,提高沟通能力不仅是财政监督干部提高个人综合实力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高素质财政监督队伍的外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监督干部沟通能力建设工程,将其与教育培训、业绩考核、选拔录用制度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长抓不懈。
(一)建立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机制
财政监督工作政策性、业务性较强,对监督人员的政治素养、政策掌握程度和业务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各级财政监督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帮助广大监督干部及时掌握最新的法规和政策。监督干部平时也应有意识地提高这几方面的素养,要与时俱进,博览群书,扩展知识面和阅历。监督人员还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除了政治与业务书籍外,有关沟通技巧、心理学、行为学、逻辑与辩论方法等方面的书籍也应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做到关键时候从容不迫、随机应变。
(二)做好监督人员的选拔任用
监督工作需要大量的沟通,因此在选拔人员时,既要考察其专业能力,又要考察其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多角度多层次评价拟任用人员的能力,将业务精通、政治过硬、善于沟通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选拔到监督工作岗位,提高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牢固树立寓服务于监督的理念
监督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宗旨是替政府把好关,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所以财政干部的立意要高远,要体现其政治立场和社会责任,要立足本职工作,围绕当前工作大局,就被检查单位和行业的普遍问题、领导所关心的问题、当前财政工作的热点和难点等问题展开工作。因此,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监督部门一方面要依法进行处理处罚,责成被查单位调整账务、补缴税款、上缴财政资金、整改落实,并采取罚款、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等方式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另一方面,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要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换位思考,体谅基层和被监管单位的实际困难,将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对一般问题可通过约谈、通报、下发管理建议书等多种形式,督促被查单位规范单位财政财务管理,促进制度完善,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财政监督作用。■
哈尔滨商业大学MBA、MPA教育中心)
(本栏目责任编辑: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