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 刘慧敏 冷 芳 刘 晏
预算会计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课,也是一门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会计课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着不断的变革和进步,与此相适应,我们需要同时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现实是我们的会计及财管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确实在学校学习了会计及财管相关理论知识,但是理论知识理解得不是足够深入,更严重的是动手能力更加不尽如人意。问题不仅在于学生本身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不牢固,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值得探讨。本文以《预算会计》为例,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拙见。
(一)学校开课时间不适当,课时量稍显窘迫。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预算会计被列为专业选修课,在大三的课程表中总共有32个课时。笔者进入武昌分校三年多,以教过的2008—2011级会计和财管专业学生学习预算会计的情况来看,预算会计被分别安排在大三的上学期和下学期。第一,学生在大二刚刚学习过中级财务会计,在大三开始学习预算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时,容易对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银行会计难以区分,一会儿以企业作为主体,一会儿站在政府的角度做账,一会儿又以银行作为做账主体,这是学生经常反映的困惑之一;第二,在短短的两个月的课程中,学生要记住三种单位的会计科目并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的确比较困难。
(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在《预算会计》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进行纯理论知识的讲解,根本没有任何的实践环节。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较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有的毕业被分配到政府部门、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的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反映,工作时力不从心,很难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真正的会计工作处理中,导致心理落差很大,情绪比较低落。
(三)教学中忽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课堂教学的目标要站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上,而在当前的教学形式下,《预算会计》课程包括财政总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内容较多,但课时量又仅仅为32个课时,基本上是所有的专业课里面课时量最少的。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讲完,在课堂上基本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兴趣和参与性大大降低。
(四)教材质量比较低下,教学内容滞后严重。教材的质量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相关的《预算会计》的教学材料,但也有缺陷:第一,从教材内容和实际操作来看,不能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要求,课本大多偏重于基础理论的论述和基本会计核算要领的阐述,而案例和会计实务操作的介绍却极其少;其次,教材更新滞后或更新内容有限。这两年预算会计的改革较多,2013年重新修订了预算会计事业单位的相关细则及2014年相应出台了行政单位的相关细则,而教材在一定时间上存在着滞后性,很多教材仍然遵循旧的会计制度。
(一)应协调好开课的时间,可以适当地补充课时。众所周知,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为两个平行的会计体系。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一样,也是以会计学原理作为基础。为了避免两种不同的会计体系扰乱学生的思维,笔者建议,可以考虑两大平行课程同时开课,都设在大二。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学习企业会计的同时学习预算会计,方便及时比较和区分及归纳总结,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在这两大会计体系上内容及会计科目的混淆。在学完预算会计的三套会计科目之后,可适当总结,与企业进行对比。在预算会计的课时上,因为预算会计有三套独立核算的会计处理体系,要想熟悉并掌握100多个账户,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可适当补充课时量,“以讲为主,讲授、案例和小组讨论结合”,这样在学习的基础上,又夹杂了训练,开拓了思维,巩固了学习;二是,如果课时量很难扩充,可以在有限的课时里侧重讲某一领域的会计处理过程,毕竟预算会计的三大体系是比较类似、相通的,例如侧重于讲授事业单位会计等,理解了事业单位会计,对其他两种会计核算的理解也会相对轻松,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
(二)开设模拟实验课程。 《预算会计》与其他课程一样,着眼点不仅侧重于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动手能力,但是学校自开设预算会计这门课程以来,就只有理论课程,根本没有涉及到实训课程。学校开设了如《会计循环实训》、《会计模拟A》和《审计模拟实验》等课程,但这些实验课程都是围绕企业会计核算内容进行的。现在国家大力推行独立学院培养具有职业专业动手能力的学生,这就更需要开设《预算会计》模拟实验课程。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教学方法。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案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法,通过一个一个的案例,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堂中讲过的概念等内容。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视觉记忆。特别是一边学习企业会计一边学习预算会计,通过会计要素、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会计科目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讨论法,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预算会计》教材重新编写思路
1.既要以现实为基础,又要着眼于各种变革。随着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和进步,《预算会计》的编写应以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将预算会计的变化融入到每一章节中。
2.更要注重实务操作的编写。《预算会计》教材每个章节前要有学习计划提示,该章节的关键词(中英文对照),章后应该有本章小结总结本章的基本内容,并设置本章的相关练习题、案例分析等。《预算会计》教程的编写应详细介绍每一个会计账户的涵义并精选相关案例加以说明,以每一会计科目为单元,归纳概括该会计科目的基本业务类型及做账方法。通过这样的编写,更有利于教师达到很好的讲授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充分熟悉教材,通过案例的引导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实习基地,帮助学生熟悉预算会计三大体系的会计处理流程。为了帮助学生熟悉预算会计三大体系的会计处理流程,学校可以考虑建立事业单位会计实习基地,以武昌分校的财务处作为依托,利用学生寒暑假的时间,开展校内外的假期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部门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申请学校的学生到武汉市各级政府、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进行简单的参观,邀请相关的财务人员给学生讲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预算会计的核算、报表等问题。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各单位具体的处理经济活动的步骤,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落到实处,也为今后的预算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预算会计》这门课程应该紧跟国家宏观环境及会计制度的变化而相应地做出调整,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双层复合型人才。只有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和学生才能同时进步,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1.葛欣.2011.预算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11。
2.欧阳宗书.2013.美国、加拿大政府会计改革的有关情况及启示[J].会计研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