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5月16日,湖北省赤壁市“五管一治”财税专项治理深入推进。结果显示,一季度该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同期下降30.3%,这一极易滋生奢靡之风的源头得到较好遏制。
压缩预算支出,挤出资金惠民生。该市在年初预算安排上,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压缩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规模。针对部分不合理的“三公”消费隐形在其他行政经费支出科目,进一步加大清理、清查、清出力度,按照“只减不增”原则,将挤出的资金更多用于加强和改善民生,把钱花在刀刃上。
改革财政管理,堵漏洞、防风险。赤壁市创新政府采购机制,编全、编细、编实采购预算,实行“打包采购”、“阳光采购”,着力解决采购价格高、覆盖范围窄以及应采未采等问题,将公共设施管理服务、苗木花草、农发项目纳入进来。强化源头控管与稽查力度,基本上制止了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私设“小金库”现象得以遏制。目前,该市年采购规模超3亿元,节约率10%以上。
强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管,阻断“四风”生存蔓延的脉络。该市针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性转移支付资金,如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资金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业务培训、交叉检查、上下联动、组成联合检查组等多种检查形式和手段,有效开展监督检查。近期,根据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该市重点检查了17家企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部门预算及政府采购等方面情况,查出违规金额1601.27万元。并针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注重有针对性地完善、健全各项财政财务规章制度。
(方强)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时期,湖南省洞口县财政局立足实际,主动担当,把遏制“三公”经费支出列入狠刹干部“四风”问题的主要任务来抓,以高度负责精神,扎实推进“三步骤”,严控“三公”经费。
步骤一:认真调研、强夯基础。一是大力宣传抓意识,形成对“三公”经费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深入调研抓基础。2013年元月,针对“三无”现象,该县成立由纪委牵头的监察、财政、审计联合工作组,深入全县129个预算单位并延伸至二级机构进行广泛调研。三是认真研判定盘子。为确保“三公”支出特别是招待费支出有明显下降的目标,以前三年支出平均值和当年招待费在公用经费中的占比为基础,根据单位大小、人员多少等因素建立数据控制指标体系,确定各单位“三公”经费年度控制数。
步骤二:整章建制、强化措施。洞口县从强有力的行之有效的约束制度措施入手,制定出洞口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款招待、公务用车、公费学习考察管理的若干规定》【2013】28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款招待、公务用车、公费学习考察管理的补充规定》。让制度管人管权,把“三公”支出过大、过滥、过乱“三过”行为一律关进制度的笼子。
步骤三:严格监管、绩效考核。为使狠抓“三公”经费问题不走过场,该县加大对“三公”经费的稽查考核,一是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对有反弹现象的单位及时予以警告,同时对有成效的单位进行广泛的宣传。二是实施严格督查,该县先后四次组成督查组对“公吃公车”和干部作风建设问题进行督查,共查出违规干部28人,处分处理28人。三是实行严厉考核。第一,排名。凡超规模开支,排名前三名的单位,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单位领导实行诫勉谈话,对压缩“三公”经费控制有实效、有经验的单位实行通报奖励。第二,亮丑。根据统计资料对“三公”经费开支过大、过滥、过乱的单位一是在大会等公开场合曝光“亮丑”,二是集体约谈对这些单位主要领导面对面“亮丑”,形成狠抓必抓的高压态势。
据统计,2013年洞口县“三公”经费中招待费支出下降三成以上;公车运行费用在控制范围之内;境外考察学习费用零支出。
(杨树堂张光境)
近年来,通过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清理,各单位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得到了一定遏制,但在现实中,仍然发现个别单位禁而不止,变换形式私设“小金库”。2014年,陕西省靖边县以中央提出的今年重点抓好七个问题中关于“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从源头上斩断不良作风资金链”工作内容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
第一,多部门联合行动,提高治理活动的威慑力。年初,县财政监督检查局提出了关于治理“小金库”专项活动的计划并上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经过和县纪委、监察局联合会议,制订并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防治‘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文件,并在全县第十七届四次纪律检查委员会议上作了专项布置,使各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第二,探索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为逐步建立从源头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在各单位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教育,广泛宣传“小金库”的危害和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建立各单位“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二是完善机制,健全内控制度,建立“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三是强化监督,采用内部监督和专职机构、社会监督结合的全方位监督方式,建立“不便为”的监督机制;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实行从严从重、处理人和处理事相结合的处理方法,从而建立“不敢为”的惩处机制。
第三,开展各单位不设“小金库”承诺工作。靖边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单位不设‘小金库’承诺工作的通知”,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签订不设“小金库”承诺书,承诺书必须由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单位会计共同签字,并加盖单位行政印章,进一步加强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给单位以提高警示,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是将“小金库”治理工作纳入各单位反“四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之中。根据靖边县纪委第十七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要求各单位在抓好各项廉政建设工作的同时,将“小金库”治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之中。
(梅世飞)
近年来,湖北省江陵县财政监督局积极组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在克服人力基础薄弱的基础上,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构建财政“大监督”机制;合力监管、突出重围,实现监管水平大提升。
第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布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财政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讨论相关政策和精神,不断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成立了“大监督”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业务机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大监督”格局。
第二,强化职责,四项举措促联动。一是着力实施《财政监督员制度》。每个业务机构、单位选定1-2名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作为兼职监督员,参与培训学习、参与监督检查、参与统一考评。全系统共选定28名兼职监督员。二是建立了业务监管责任制。各业务机构、单位负责人“一岗双责”,既按职责分工开展业务工作,又肩负着相关法规政策的落实、资金拨付与监管等职责。广大业务工作人员也倍感压力,一改以往的“要我监管”为“我要监管”,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三是落实外部检查“归口制”。财政对外检查均由监督局统一组织实施。四是不断拓展“两公开”监督的范围和方式,积极参与“内外联合、上下联动”检查,主动接受财政法制监督。
第三,搭建平台,合力监督显成效。2013年,该局先后开展了滨江工业园拆迁征地补偿资金,交通、教育、国土、公安等部门预算的财务检查,内部监督检查率也达100%。尤值一提的是2013年全县公用支出大检查。检查后,财政监督局及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反馈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县委专题扩大会议。财政监督局的单项工作首次被提上县委、县政府专题会议议程,这是“大监督”工作开展以前从未有过的。现今,很多科局单位转变了观念,主动邀请监督局上门“拿脉问诊”,帮助检查、规范部门财务管理。
(张传宏陈亦东)
近年来,湖南省临湘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力度,有力地保障了就业工作开展,2013年,共支出3076万元,增长51%,享受人数达8358人,确保了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一是严格按预算要求细化项目,坚持预算统筹,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性。科学测算就业资金需求,建立健全就业专项资金台账,对就业专项资金预算项目进行严格遴选、论证、审核,细化编制,规范项目,每个项目都编制资金使用明细,不准随意增减。
二是严格按政策要求制订方案,坚持科学分配,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性。对照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格实行就业专项资金专户存储、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所有资金拨付,由人社就业部门申报计划,财政部门审核,报常务副市长审批,按规定拨付到项目单位;审计、纪检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的监管,采取日常、定期和专项审计等方式,对全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
三是严格按进度要求拨付资金,坚持全程监控,确保资金使用有效性。建立就业资金决策、执行、监督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完善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和跟踪问效机制,将专项资金的审批分配、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事前审核、事中检查、事后评价的全过程监督控制体系,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效益。
(湖南省临湘市财政局社保股)
(本栏目责任编辑: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