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降脂药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作用的研究

2014-03-28 13:14刘金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7期
关键词:汀组瑞舒伐阿托

时 晶 张 燕 刘金华 孙 妮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2)

他汀类降脂药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作用的研究

时 晶 张 燕 刘金华 孙 妮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2)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420例,随机分成3组,瑞舒伐他汀组给予10 mg,晚一次口服;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晚一次口服;对照组未给予降血脂治疗。分别在患者入院时、治疗6个月及1年检查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治疗6个月及1年后,瑞舒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脂、hs-CRP水平及颈动脉IM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脑梗死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安全有效。

脑梗死;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是世界上三大主要死亡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可以改善血脂异常,也可以稳定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0例,年龄40~80岁。随机分成3组,其中瑞舒伐他汀治疗组150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20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经CT或MRI确诊。排除标准:①头颅CT所见颅内出血性疾病。②心源性栓子、肿瘤、骨折等引起的脑栓塞者。③并发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消化道疾病及出血倾向性疾病者。⑤有他汀类过敏史者。⑥血清AST、ALT>正常值上限1.5倍,血清CPK>正常值上限3倍者。⑦无精神及智能障碍,意识清楚,能按时服药,接受随访并签知情同意书。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晚一次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晚一次口服;对照组未给予降血脂治疗。他汀类药物治疗均在入院24 h内开始。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依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及防治感染等治疗。出院后继续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并依据病情继续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患者入院时、治疗6个月及1年检查血脂(TC、TG、LDL-C、HDL-C)血糖,肝功,肾功,肌酸激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②统计1年时各组脑梗死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

治疗前各组血脂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及1年后,瑞舒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前各组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及1年后,瑞舒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3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mg/L]

表1 3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mg/L]

注:*P>0.05,△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6个月 治疗1年瑞舒伐他汀组(149例) 9.34±2.56* 7.38±2.08△◇ 5.32±1.36△◇阿托伐他汀组(150例) 10.08±3.74* 6.38±1.54△ 4.53±2.23△对照组 (120例) 9.88±3.23 10.23±3.73 9.77±2.45

2.3 治疗前后颈动脉IMT的比较

见表2。治疗前各组颈动脉IMT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及1年后,瑞舒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

2.4 治疗1年后脑梗死复发率

治疗1年时,对照组有17例复发脑梗死,复发率为14.17%;瑞舒伐他汀组有13例复发脑梗死,复发率为8.72%;阿托伐他汀组有14例复发脑梗死,复发率为9.33%。瑞舒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脑梗死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是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mm]

表2 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mm]

注:*P>0.05,△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6个月 治疗1年瑞舒伐他汀组(149例) 1.37±0.31* 1.32±0.28△◇ 1.18±0.29△◇阿托伐他汀组(150例) 1.38±0.24* 1.33±0.34△ 1.21±0.22△对照组 (120例) 1.33±0.23 1.34±0.35 1.32±0.26

2.5 不良反应

瑞舒伐他汀组有1例因谷丙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而退出本研究。三组患者依从性良好,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良好,三组均无肌痛、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3 讨 论

研究表明,脑卒中复发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明显高于初发者[2],所以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愈来愈重要。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局限于脂质积聚、血流动力学负荷改变等所致炎症过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3]。颈动脉IMT是指颈动脉血管内膜和中膜之间的垂直距离,IMT增厚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也与多种血管危险因素有关,已经成为反应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标之一[4]。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与血脂有关,还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Hs-CRP是最敏感的炎性反应标志物之一,同时也是动脉硬化的标志物。CRP通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白细胞介素-6途径,以及免疫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直接参与了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动脉炎症等一系列病理过程[5,6],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帽变薄、破裂,激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并影响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导致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为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与HMG-CoA还原酶产生竞争性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从而减少肝脏内胆固醇的生成,提高肝脏对循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清除,从而明显降低血浆三酰甘油(TG)、L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同时也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7]。而且,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动脉粥样斑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作用[8]。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及1年后,血脂水平、hs-CRP及IMT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1年时,两组的脑梗死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瑞舒伐他汀除具有降血脂作用外,还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能减轻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预防脑梗死的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所以,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均可以作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用药。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79-383.

[2] Coull AJ,Rothwell PM.Underestimation of the early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evidence of the need for a standard definition[J].Stroke, 2004,35(8):1925-1929.

[3] 吴凤英,胡静.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26-28.

[4] 赵春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2(24):16-17.

[5] Verma S,Wang CH,Li SH,et al.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C-reactive protein attenuates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inhibits angiogenesis [J].Circulation,2002,106(8):913-919.

[6] 窦萍,张淑敏,李强.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4): 2963-2964.

[7] 曲守伟,张桂君,罗妩.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4,2(1):41-45.

[8] Pitt B,Loscalzo J,Monyak J,et al.Comparison of lipid modifying efficacy of rosuvastatin versus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from the LUNAR Study)[J].Am J Cardiol, 2012,109(9):1239-1246.

R743.33

:B

:1671-8194(2014)07-0073-02

辽宁省丹东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丹科(2013)037号

猜你喜欢
汀组瑞舒伐阿托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 TGF-β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