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军
(朔州师范高等专业学校 山西朔州 036002)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组学生。
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关于变换训练法在中学生灵敏素质训练中的基本内容,利用所分析文档,对整个系统有个初步的构架。
将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该大学3个组的学生实验前后立卧撑力量以及象限双脚跳测验素质测试成绩的对比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得出了实验研究之后的结论。
测试该大学3组学生灵敏素质测试的成绩,并将检测结果准确的记录下来。
在此次试验中,以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组学生为实验对象,每组6个人,通过变换训练3种方法在大学生灵敏素质训练成绩的对照进行实验分析,3个组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出哪种方法更适用于大学生灵敏素质的专项训练。试验中采用了变换训练法,分析变换训练法在中学灵敏素质专项训练中的一些应用效果。其中,A组学生采用的是内容变换训练法的应用,B组学生采用的是负荷变换训练方法,C组采用的是形式变换训练法的应用,通过变换训练的3种方法在3组的学生的灵敏素质象限双脚跳以及立卧撑的测验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灵敏素质专项训练得出相关性的实践结论。
表1 实验前大学生灵敏素质训练成绩差异性统计表(立卧撑)
表2 实验前大学生灵敏素质训练成绩差异性统计表(象限双脚跳测验)
表3 试验后大学生灵敏素质训练成绩差异性统计表(立卧撑)
通过表1、表2数据分析,体现了实验前大学生灵敏素质的立卧撑和象限双脚跳的测验成绩差异结果,在表1中可以看出3个组的学生立卧撑的平均成绩结果,3个组学生的立卧撑的成绩差异P值都大于0.05,这个结果说明了实验前3组学生立卧撑技术动作成绩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测验的过程大学生立卧撑动作的速度以及身体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相差不多。在表2中,同样也可以看出,实验前3组学生灵敏素质象限双脚跳的测验差异成绩,3个组的成绩差异P值都大于0.05,说明了3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象限双脚跳的个数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学生在象限双脚跳中双脚的反应速度以及身体的协调灵敏性中作出的应答动作没有较大的差别,灵敏素质的能力水平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通过表3、表4分析,体现了实验后学生的灵敏素质的立卧撑和象限双脚跳的测验成绩差异结果,在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3个组的学生试验后的平均立卧撑的成绩结果,A组学生试验后的立卧撑成绩结果为4.7个,B组学生的成绩结果为5.1个,C组学生试验后的成绩结果为5.2个,试验后象限双脚跳的成绩中,A组学生的成绩为22个,B组学生的成绩为25个,C组学生的成绩为26个,数据结果统计来看,试验后3个组的学生的立卧撑成绩和象限双脚跳的成绩都较实验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B组和C组2个组的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最大,显然A组并没有这两个组成绩提高的快,但是B组和C组两个组之间的差异P值为0.879,大于0.05,说明了这两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而A组和B组,A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P值却都小于0.05,说明了B组和C组的学生同A组的学生在立卧撑以及象限双脚跳的测验成绩之间有了明显的差异,在试验中,B组学生在灵敏素质的训练中采用了负荷变换训练法,C组学生采用了形式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法在灵敏素质技术动作的结构中可以进行不断的变化,结合两个变换训练法的应用特点在立卧撑和象限双脚跳2个动作的完成过程中,学生改变了立卧撑和象限双脚跳动作的步骤,以及不断变换位置方向,使这两项技术动作的技巧性增强了,技术动作有了多变性,学生通过变换训练法的运用中不断的改变身体运动的姿势,身体的灵敏素质和平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由于灵敏素质的发展在儿童时期发展的最快,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为有所下降,大学生的年龄的自然增长阶段,对灵敏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适当的加大灵敏素质的训练量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灵敏素质,在3种变换训练方法在大学生灵敏素质的训练中,负荷变换训练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法的效果要比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好一些,因此在大学生灵敏素质的训练中,变换训练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表4 实验后大学生灵敏素质训练成绩差异性统计表(象限双脚跳测验)
(1)学生通过变换训练法的运用中不断的改变身体运动的姿势,身体的灵敏素质和平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由于灵敏素质的发展在儿童时期发展的最快,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为有所下降,大学生的年龄的自然增长阶段,对灵敏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适当的加大灵敏素质的训练量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灵敏素质。
(3)在大学生灵敏素质的训练中,负荷变换训练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法的效果要比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好一些,因此在大学生灵敏素质的训练中,变换训练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在大学生灵敏素质的训练中运用变换训练法时,要注意变换训练3种方法运用的全面性,根据大学生的灵敏素质的不同情况去进行训练。
[1]潘力平.专项灵敏素质的特征及其研究现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刘乐群.如何在少儿乒乓球训练中发展速度和灵敏[J].安微体育科技,1998(4).
[3]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4]亚纳尼斯.再论灵敏性及其分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6(1).
[5]吴东明,王建.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周桂琴.变换练习法在大众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孝感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