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丽红
进行学困生的学习辅导,是教师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中因材施教规律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保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对学困生辅导认识肤浅、方法简单的问题,导致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以下就提高学困生辅导效果谈谈一己之见。
一、重视参与辅导学生的心理调适
学困生通常由以下几个原因形成:智力低下、学习习惯不良、基础薄弱。其中后两种情况占多数。所以学困生的形成,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原因造成的,当然,也有家庭、社会等方面颇为复杂的因素。他们因为学习困难形成自卑和厌学的普遍心理特征,不解决这个心理障碍,学生参与辅导就是被动的,辅导效果就不可能高。调适学生的这种不良心态,要遵从“尊重学生”的总体原则。
1.不把课外辅导当作或使学生感到对他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惩罚手段。客观地说,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外辅导时,自己的心态是不端正的。他们会因为学生的学习落后,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教学效果而感到压抑。在这种心态下进行课外辅导,教师容易流露出对参加辅导学生的失望情绪,甚至对学生进行责罚。如果一旦使学生感觉自己参加辅导实际上是被教师惩罚,那么他们就会感到紧张甚至恐惧,就会从心中生起对辅导甚至整个学科学习的抵触,这时,不仅辅导是徒然的,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师的信任感。
2.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使学生重塑学习的信心。一是目标激励。相信学生通过努力能克服学习困难,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并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制订学生可以达成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二是过程表现激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获得的每一点进步,并予以及时的表扬。切不可无视学生的努力甚至因为学生没有达到教师的高要求而对学生横加责难。三是进步结果激励。在学生完成或基本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和表彰奖励。
3.了解每个学生对学习的不同理解,发现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具体原因,帮助他们寻找改进学习的途径。不同学生对于学习困难有不同原因,同一个学生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段的困难存在不同的理由。比如同样是学习情绪消极,不同学生或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可能是缺乏家庭温暖,可能是自身成长烦恼,可能是没有教师的足够关注,可能是遭受同伴歧视,也可能是个体遗传智能倾向差别,等等。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辅导一定要“殊途”,结果才能“同归”。
二、辅导知识内容的恰当选定
辅导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是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学目标及教师要求相差较远,学习能力与相应学段不同步。在平时的教学辅导中,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对这些学生的要求与普通学生甚至是优秀学生等同起来。结果对学生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无限感慨。恰当选择辅导内容,要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因故偶然耽误学习造成的学习困难,辅导内容要特定,实则为补课;因基础差而形成的学习困难,所选内容宜简单,更应逐步解决其过往学习中所遗留的问题;对智力明显低下的学生应降低学习要求,使其获得最基本、最简单的知识内容;对学习习惯不好,但智力水平没有问题的学生,要不断提高内容要求,同时帮助其纠正不良习惯,将其引人正常的学习轨道。
三、辅导方法技巧的准确运用
课外辅导需要占用教师正常教学过程外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追求省时省力高效率的结果,讲究辅导的方法技巧十分重要。
1.一对一的辅导最有效。就是教师面对一个学生进行的辅导。由于辅导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强,辅导的成效非常显著。具体做法有当面批改作业、个别补课等。
2.学生互助学习最省力。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选择同班学优生与之建立互助学习小组。小组学生搭配可一对一、也可多对一或一对多,还可以在学习互补性较强的学生中建立双向互助学习小组。教师则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
3.集体辅导最高效。就是针对班级大多数学困生存在的共同学习问题或知识的关键内容进行集中辅导。
4.分层辅导省时又高效。根据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成两三个组,每个组的学生学习情况和学困原因都基本相似,然后分组给予学习辅导。
5.间接辅导值得探索推广。教师根据每个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目标,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这种方法既有教师的充分参与,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既治标又治本的良策。
6.无关达成值得足够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困难都是非智力因素造成,所以解决大多数学困生的学习困难问题也应当通过其非智力因素来实现。例如通过发现、发展学困生的特长优势,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带动学习进步。
以上方法,应当视学生、学科的不同情况作适当选择,方法之间可变换、穿插,还必须重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高田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