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丽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展示,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那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呢?
一、导入新课要精“巧”
课堂的起始阶段应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轨道。导入的目的在于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导入教学内容呢?我认为应该在“巧”字上下功夫。巧妙的设置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这样,那么一旦我们的数学课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就要巧妙地选取导入的角度,选取巧妙地导入方式,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设置悬念,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让课堂教学氛围达到最佳。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如在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關系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我能够不解一元二次方程,只要你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我就能算出两个根的和与两个根的积。”
学生给出方程,教师给出答案,然后学生验证答案,“你也想和老师一样厉害吗?”
“想!”
“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能和老师一样厉害的”这样就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新课的进行铺平道路。
总之,设置巧妙的导入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而这种巧妙也需要教师富有创新意识,进而产生创造性的劳动。
二、课堂标准要灵“活”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数学课堂不是事先铺就的铁轨,教学过程也不是按时准点的列车。老师备课,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的老师认为是难点的学生不一定认为困难,老师认为学生应该理解的,学生不一定理解。所以课堂上,老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以“活”应万变。如在上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时,上课前我认为选择合适的表达式确定解析式是难点,结果在上课过程中却发现确定解析式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反而在确定出实际问题的解析式后,画函数图象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没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取点错误等等。这就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以“活”为原则,体现在课堂上还表现为: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随时投下激起千层浪的“石”,让学生能够活跃思维,强化理解,而不是生吞活剥,机械重复。教师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
三、问题设置要务“实”
还记得在上学的时候,面对着一串串的数学公式,一堆堆的方程式。我曾经好奇地问数学老师:“老师我们中学学的这些代数,函数,数字符号以后有什么用处呀?做买卖的话我们小学学的就够了。”对于我的这些奇谈怪论我记得我的数学老师也没有给出一个让我满意的回答,让我困惑了好久。我想现在这个问题也同样会让今天的学生困惑的。有了这样的困惑也就无形的设置了一道障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障碍。那么如何消除这道障碍呢?我认为课堂教学要“务实”,多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情景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如果我们用一个个枯燥的公式符号,一个个缺乏生命力的函数解析式y=ax2+bx+c来让学生解题,估计抽象思维差的学生会很头疼的。而我们却可以把这个知识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们在上课时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你想不想帮老师解决呢?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会怎么办呢?”出示问题:某商场以每件2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如果以每件30元销售,那么在半月内可售出400件,根据销售经验,销售单价每提高1元,半月内的销售量相应减少20件。如何提高售价,才能在半月内获得最大利润?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碰到。我们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入手,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就会有兴趣的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这个问题学生就会兴致勃勃的去探讨,问题解决起来也会简单很多。从而,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原来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可以很好的服务生活的。
四、课堂小结从“简”
课堂小结是简要地对当堂听学内容的提炼归纳,起到强化教学目标、激励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的作用。因此,小结时,都是要善于抓住课堂中主要内容,可以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归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当然,从事教育职业意味着要敢于面对新的挑战,勇于承受内心焦虑的考验,充满危机感和使命感。我相信:只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我们一定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走出一条全新的、富有成效的康庄大道来。
编辑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