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那县勒乡茶叶产业情况调研

2014-03-27 23:10杨云秋
茶业通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茶苗鲜叶茶农

杨云秋,李 佳



错那县勒乡茶叶产业情况调研

杨云秋1,李佳2

(1.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合肥 230036;2.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错那县勒乡政府,西藏错那 856700)

错那在藏语意为“湖的前面”。 该县属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中的喜马拉雅区,地势北高南低,康格多山以南地区海拔递减,相对高差7000多m,最高海拔7060m,最低海拔18m。部分地区适宜茶树生长。2014年由安徽省委组织部组织第一批科技援藏队结合错那县发展茶产业的需求,对错那县主要茶叶产地——勒乡的茶叶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研采取现场查看、走访茶农、核实资料、抽取样品分析等方法,现将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源管理情况

勒门巴民族乡简称勒乡,位于错那县西南部,距县城52Km。辖区行政面积363Km2,直辖2个行政村(勒村和贤村),常住51户,人口132人,劳力77人。勒乡茶园始建于1971年,分布于勒村和贤村,现有生产茶园9.6 hm2,近年新建新垦茶园26.7余hm2,计划发展66.7hm2。

2 自然条件及茶园地理分布

勒乡位于北纬N27°49′,东经E91°41′,属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海拔在2300~2600m,是我国海拔最高的茶叶生产区域之一。年降水量1000mm左右,年均气温10℃,极温30~-8℃,娘姆江深切横贯而过,气候适宜、植被茂密、空气湿润。茶园主要集中在娘姆江两岸江边和坡地上,对勒村和贤村茶园的土壤进行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和地形坡度等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土层厚度变化较大,江岸平地土层较厚,而坡地土壤发育不全,土层较浅,对于茶树生根有一定的影响,土壤以腐殖土为主。地形坡度基本适宜茶树生长,个别茶园靠近江边,地下水位较高。

3 品种及现有的栽培措施情况

该乡茶园为茶籽播种,茶籽品种混杂,长势长相差异大,茶树萌发不齐,鲜叶匀齐度差,内含物差异大,严重影响干茶品质。曾尝试采用无性系扦插苗种植,但由于茶苗调运周期长、当地气候环境等原因未引种成活。目前新建茶园仍采用茶籽直播的方式,每穴播种8~10粒,成活率不足10%,新生茶苗年生长周期短,生长较慢,木质化程度低,苗期的除草、施肥、遮荫、防旱、防寒害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未到位,导致年年种,年年死亡的现象。

生产茶园茶树种植稀疏,以丛栽为主,缺株断行严重。茶树树势衰老,骨干枝上地衣苔藓多,枝干灰褐。茶树未进行定期的修剪,主要是靠采摘藏茶鲜叶时顺便修剪,茶树细弱枝较多,树冠采面松散,虽当地气候湿润多雨,茶叶持嫩性长,一年可采鲜叶3~4次,但产量依然很低,加之其高海拔原因,茶树的生长期较短,新梢生长量小,茶树生产力低,绿茶鲜叶量只能达到5Kg/667m2。有部分茶园进行了台刈复壮措施,树势得到一定的恢复。

茶园土壤属森林腐殖质土壤,新垦新种茶园土壤未经熟化而直接播种,茶籽萌发率低。生产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但未制定周年施肥计划,而是有肥就施,无肥不施,导致大量肥料浪费。

茶园病虫害以刺吸性害虫为主,绿盲蝽危害较重,属于优势种。可导致春茶鲜叶产量和品质下降,对秋茶的产量也有一定影响。有部分茶园冬季受风害、霜冻严重。

该乡茶园的栽培管理主要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当地政府虽努力改进,但由于缺乏茶叶栽培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等原因,茶园管理技术普及率不高,茶园主要靠经验管理,茶叶科学栽培认识不够。

4 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情况

地域的特点决定了茶叶产品的开发,一直以来勒乡茶场以生产当地人喜欢的藏散茶为主,同时加工制作绿茶,由于地域优势和环境优势,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也非常高,绿茶200元/50g,藏散茶也达到20元/500g。但是茶叶品质受加工工艺和茶园管理水平影响,未能达到应有的高产优质品质。

绿茶加工过程中,鲜叶采收后不分级别,导致成茶外形松泡,露梗、枯黄,叶底杂乱,黄暗。采摘鲜叶不分晴雨,采收后不摊放而直接杀青、干燥。导致茶叶熟闷味明显,汤色深黄。杀青过程温度控制不当,茶叶爆点多,老火味重。包装存储不当,茶叶有明显异味。

藏茶加工中,经过两次蒸煮和摊凉,直接装袋,干燥程度往往达不到要求,茶叶在销售后存在发霉质变的问题。影响消费者的饮用和健康。

勒乡茶场虽然已经引进了大型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等加工设备合计十多台(套),并建成了茶叶生产车间,但由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未到位,设备一直闲置未能投入生产。

5 存在问题

近年来,错那县委县政府及当地乡政府对茶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一直作为农业产业的支柱来抓,提出了“特色产业年”计划,并引入公司投资当地茶业的茶叶加工、包装设计、品牌打造等工作。但是茶园的管理和加工还存在一些问题,努力的空间还很大。

5.1 新建茶园管理不够科学,茶苗成活率不高

当地开垦茶园主要是生荒地垦荒,未进行合理的认证,茶园建设不进行种前深垦,茶籽在播种前也未进行浸种催芽,导致茶苗的萌发率和成活率都较低,加之苗期的除草、施肥、遮荫、防旱、防寒害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未到位,大片新种茶园茶苗死亡现象严重,这是制约勒乡茶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5.2 老茶园管理粗放,生产加工技术滞后

大部分的老茶园处于半自然生长状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新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不高,茶园单产低。茶叶加工技术粗放,导致茶叶品质较差,这是制约勒乡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5.3 全乡劳动力短缺,茶农素质普遍较低

勒乡茶场现有的9.6 hm2老茶园及26.7 hm2新茶园多分布在河谷的周边,最大的一片茶园也只有5.3 hm2,分布较分散,而勒乡全乡共有114人,茶园管理和茶叶生产高峰季都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勒乡为门巴族聚集区,茶农习惯于粗放的茶叶生产,与内地茶区交流较少,接受新的茶叶科学种植、加工技术难度较大,这是制约勒乡茶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6 几点建议

针对勒乡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6.1 茶苗苗圃基地建设

新茶园建立的前提需提供健壮的茶苗,而从外地调运茶苗又面临周期长,不能适应当地气候等问题,所以当务之急是在当地建设茶苗苗圃。既可提供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茶苗,也可为后期引种茶树良种打下基础。

6.2 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

茶树茁壮成长,根深叶茂,达到速生高产,持续增产的目的,关键在于全面落实茶园管理技术措施,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根据茶树各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采取适当措施,不断改造茶园土壤和环境条件以及茶树本身,使茶树内因和外因互相适应,发展其速生高产作用。 可通过建立标准示范茶园,辐射带动周边茶园建设。

6.3 茶业科技力量发展

茶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茶农的技能和知识的提高已成为茶产业发展和茶农致富奔小康的关键,实施茶农科技培训,提高茶农的技术和整体素质,增加广大茶农的收益,从而促进茶产业的发展。茶农科技培训要充分发挥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按照当地茶产业的特点,市场的需求来实施培训,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切实让茶农通过培训提高对茶叶生产的积极性,积极引入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支持,与内地茶业发达省份开展多方位的交流,开拓当地茶业发展的思路。

6.4 生态观光茶园建设

茶园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是将茶业资源与旅游有机结合的旅游方式。勒乡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著名的人文景点,可根据当地特色,发展茶叶生态旅游和茶叶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当地的茶叶资源,开发茶文化展示、茶园观光、休闲、品茗、购茶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既有利于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优化茶叶产业结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并可推动茶农思想观念的转化,促进人的发展。

S571.1

A

1006-5768(2014)02-0072-03

2014-02-18

猜你喜欢
茶苗鲜叶茶农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早春茶”开采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