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晖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南 岳阳 414000)
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比较
曾 晖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南 岳阳 414000)
目的 对比分析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的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限至术后3年,采用脊髓损伤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标准和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E级约占53.33%,对照组E级约占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9.6±2.8)分,对照组为(48.1±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较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中期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颈椎管狭窄;全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疗效
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颈椎先天性解剖结构发育不良和后天性退行性变,当颈椎管发生狭窄时,容易造成脊髓和脊神经受到压迫,进而产生相应的感觉和运动障碍[1];目前手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措施,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单、双开门椎板成形术等,本次研究就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的60例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41~72岁,平均(51.5±13.4)岁,病程6个月~10年,先天性椎管狭窄25例,获得性椎管狭窄35例;术前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双下肢无力、躯体麻木、手持物不稳、精细动作不良;锥体束征表现:肌张力增高,膝跟腱反射功能亢进,Hofmann征及Babinsk征阳性;影像学检查示:颈椎失稳,椎间隙狭窄,反张畸形,椎间盘失水退变膨出或突出,后纵韧带肥厚或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骨化,关节突关节增生退变,三维CT检查病变椎管矢状中径和椎体矢状中径之比值为0.58(0.44~0.71)[2],颈椎MRI检查提示脊髓受压明显。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影像学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全麻下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采用Hirabayashi术式[3],取后正中入路,选取症状较重一侧作为开门侧,暴露C3~C7椎板,按不同比例切除对应节段棘突后部,棘突根部打孔,于铰链侧对应关节突内缘椎板处做骨槽,要求保留底部骨质约2~3 mm厚,开门侧对应椎板开门,向铰链侧掀起约60°,缝合于铰链侧的肌肉和关节囊上,脂肪片遮盖骨窗,必要时硬膜外向粘连松解术,最后以明胶海绵填充开门侧骨质缺损处,术毕常规引流、抗炎、脱水治疗,7 d后及早主动进行颈后肌群的功能锻炼。
1.2.2 对照组:全麻下行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患者取俯卧位,同样取后正中入路,暴露C3~C7椎板,切除病变颈椎棘突,选取合适长度的侧块螺钉及棒进行固定,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注意避免损伤脊髓,小关节处磨钻打毛皮质骨,并植入自体骨融合,术毕常规放置引流管、抗炎、脱水治疗,颈托保护6~8周。
1.3 观察指标: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限至术后3年,采用脊髓损伤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标准和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4]: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标准,A级: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消失;B级:损伤平面以下无运动功能,仅存某些感觉功能;C级:损伤平面以下仅存一些无用的运动功能;D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有用的运动功能,但不完全;E级,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正常。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上肢运动功能0~4分,下肢运动功能0~4分,上下肢及躯干感觉0~2分,膀胱功能0~3分;总分为17分,脊髓功能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件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E级约占53.33%,对照组E级约占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手术后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9.6±2.8)分,对照组为(48.1±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硬膜外血肿1例,神经根损伤3例,轴性疼痛4例;对照组神经根损伤4例,轴性疼痛3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颈椎管狭窄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手术作为目前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措施,其目的主要在于改善脊髓和脊神经的受压状态,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其术式主要包括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单、双开门椎板成形术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
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经典术式,能够直接解除脊髓压迫症状,并使脊髓后移而间接解除脊髓前方压迫症状,能够使颈椎管矢径扩大5~15 mm,利用颈椎生理前凸,脊髓后移,减少或消除突出部位与硬膜囊之间的摩擦,利于炎性肿物的消退和吸收[5];但该术式减压范围较大,破坏颈椎解剖功能的完整性,造成颈椎不稳定,因而晚期易发生滑椎或颈椎畸形,影响疗效。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相对于全椎板切除术,在通过扩大椎管横截面积而解除脊髓和硬膜囊前后方的压迫[6],保证充分减压的情况下,还可避免全椎板切除对脊柱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因而中晚期疗效要优于全椎板切除术。
综上所述,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较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中期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1] 荆珏华,钱军,田大胜,等.全椎板切除治疗老年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5):10 11.
[2] 喻忠,王黎明,佳鉴超,等.三维CT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前评估及辅助制定手术计划的价值[J].脊柱外科杂志,2010,4(1):13-16.
[3] 巩腾,王沛,冯世庆.颈椎管狭窄椎板切除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0):577-580.
[4] 胡凯.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3): 541-542.
[5] 贺瑞,尚希福,张文志,等.全椎板切除后椎管重建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9,30(4):298-299.
[6] 梁伟之,高金伟,付磊.两种减压植入内固定方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症:C5神经根麻痹及稳定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5): 6345-6346.
681.5
:B
1671-8194(2014)33-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