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慧
(丹东市宽甸县中心医院药剂科,辽宁 丹东 118200)
某院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孙 慧
(丹东市宽甸县中心医院药剂科,辽宁 丹东 118200)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8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52.5%,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结论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意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是指导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一部最重要的法规。2011年7月1日,该办法新的修订版正式发布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为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针对我院上报的8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降低ADR发生率。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集的80例ADR报告,按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不良反应的分类和统计分析。
2.1 病例资料:发生ADR患者中,男生35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为0.78∶1,女性略高于男性,≥60岁的37例,<60岁的43例,其中<10岁的儿童5例。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1岁。住院患者77例,门诊患者3例,有既往过敏患者7例,无过敏患者46例,不祥者27例。
2.2 各年龄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ADR患者各年龄分布情况
2.3 将上报的80例涉及的ADR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及具体临床表现,见表2、3。
3.1 年龄、性别对ADR的影响:由表1分析结果看:此次调查ADR发生例数,女性45例,略高于男性35例。这与女性对药物敏感、耐受性较差有关。尤其在消化道系统损害方面有可能与女性肠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比男性敏感有关[1]。
表2 涉及ADR的药品类别统计
表3 涉及ADR的前5位的药物及临床表现
2.4 80例ADR中所致ADR的给药途径构成比,见表4。
表4 80例ADR中所致ADR的给药途径构成比
从年龄分布看,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为60岁的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处在逐步衰退中,肝肾功能减退,对疾病的抵抗力变差,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药物在血液组织的分布、代谢、排泄方面有所改变,老年人在用药方面应慎重用药,遵照医嘱,密切注意药品不良反应[2]。
3.2 引发ADR给药途径:在上报的结果看,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本报告大部分为住院患者,注射给药使用率高有关,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在临床应用广泛与医师、患者用药模式密切相关。静脉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浓度较高,作用迅速,对机体刺激较强,而且对输液操作过程要求较严。另外静脉滴注射剂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输液浓度与速度等均增加ADR发生的风险[3]。建议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正确选择给药途径,如能口服尽量优先选用口服药物,降低药物ADR发生率。
3.3 药物方面:由表2、表3看出,抗微生物用药引起的ADR为42例,占总例数的5.25%,与医师对抗生素应用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偏大,联用多种抗生素,疗程过长,起点偏高等因素有关。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医师严格掌握使用指征,以减少ADR发生。
3.4 ADR的临床表现:80例ADR报告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属前位,以皮疹、瘙痒为主,其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①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而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②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而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的本身即为全抗原,有的则是半抗原,进入人体后较易引起变态反应神经系统等症状[4]。
所有病例经及时抢救和对症治疗患者均恢复正常,未见死亡病例。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通过对我院80例ADR的分析,可以看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提高ADR监测意识,合理选择用药,确保降低用药风险,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 陈季强,唐法娣.药源性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5-10.
[2] 张伯礼,翁维良.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2-66.
[3] 刘斌,王正春.药物不良反应258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师,2009,10 (4):366-367.
[4] 衣淑珍,付秋生,凌云,等.我院33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2001,14(3):171.
R969.3
:B
1671-8194(2014)33-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