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体会

2014-03-27 01:37胡静涛范秀杰宋松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期
关键词:负荷量氯吡格雷

胡静涛 范秀杰 宋松根

近年来,受危险因素增多的影响,冠心病发生比率显著升高,急性心肌梗死为其中较为严重的类型,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临床治疗相对刺激[1]。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为目前最有效治疗方案,但因对设备及患者经济均有较高要求,故不宜于基层医院通广。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被大量报道证实,患者有较高依从性。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就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与单用阿司匹林预后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患者共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60~81岁,平均(72.2±7.1)岁,均与《内科学》(第7版)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并实施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心功能分级:Ⅰ级65例,Ⅱ级26例,Ⅲ级4例,Ⅳ级5例。梗死部位:下壁14例,后壁17例,前壁69例。多以气短、胸闷、心悸为临床表现,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心源性休克、严重肝功能不全者。随机按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划分,组间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积极应用溶栓方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取阿司匹林口服,负荷量300 mg,用药第2日,将剂量调整为150 mg/d口服,密切病情观察。观察组阿司匹林负荷量同上,并联用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第2天取氯吡格雷负荷量75 mg+阿司匹林150 mg口服,观察1个月,并评估效果。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心肌梗死在住院期间再发率、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闭塞发生率、血管再通率等,并监测左室射血分数。

1.4效果评定 显效:CK-MB峰值提前出现,ST-T移至等电位,临床症状消失;有效:ST-T下移0.05~0.2 mV,疼痛持续时间及程度、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2.1临床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74%。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死亡、梗死后发生心绞痛、血管再闭塞人数统计示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病发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n(%)]

注: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左室射血分数(LVEF) 两组治疗前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好转情况显著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VEF比较

注: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具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通过对血小板环氧化酶不可逆的抑制,以阻断血栓素生成。但少数患者有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存在,即使剂量加大,预后仍不理想,故取阿司匹林单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未降低[2]。虽阿司匹林对环氧化酶有抑制作用,但不依赖血栓素A2,血小板也可被激活,促使凝血酶形成,并引起血小板聚集。二磷酸腺苷和血栓素A2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属相互独立致病因素,故对两个致病因素同时抑制,可发挥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3,4]。氯吡格雷对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有抑制作用,为噻吩吡啶类制剂,通过不可逆的与ADP受体结合,使血小板膜糖蛋白Ⅱa/Ⅲb复合物(ADP依赖激活)生成出现障碍,因新的ADP受体不能经血小板合成,故整个血小板生命周期,氯吡格雷阻断作用均存在,效果在血小板剩余生存期仍可发挥[5]。氯吡格雷对ADP释放后诱导的血小板活化扩增也有阻断作用,进而对其它激动剂引发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上述两种药物联用,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可多途径抑制,进而改善冠脉血流,对血栓扩展有效防止,并使心血管事件率降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1] 张晓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基学信息,2011,24(5):2020-2021.

[2] 吴荣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10-12.

[3] Mihalcea C,Pandele GI.Chronic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or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lasi,2009,113(3):685-691.

[4] 赵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比较.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5-26.

[5] 张忠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16-2217.

猜你喜欢
负荷量氯吡格雷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利多卡因负荷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舞蹈训练负荷对学生机体产生的影响及负荷量安排建议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