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可妍
长春工程学院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日益推进,引发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高等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引导者,它的改革将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变化,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也是近年来人们的热议话题。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国内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以定岗定薪定编为主要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虽然改革的目的十分明确,思路也很清晰,相对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改革的路径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在改革之前,高校沿袭了建国初期所制定的人事制度,高等教育工作者是国家工作人员。这样使得该校成为了类似于事业单位的部门,在各方面受到行政干预,无法发挥该校的自主意识。随着改革的深化,淡化行政色彩,成为改革的一大主题。虽然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受到传统模式影响,高校的独立氛围还不是很明显,高校教师的独立性还未被完全激发,严重影响该校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在这一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应该进行大胆突破。
在传统认识管理制度下,教师这一行业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导致许多教师积极进取意识淡薄,缺乏竞争,无法凸显活力。但是现在的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还承担着引领科技进步的重要职责,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承担起相对的责任。为了激发教师进取心,打破传统的教师终身制,施行竞争机制,以此来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对于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实力都十分有效。
以前高校不但承担着教育职责,还有很多社会职责。主要是后勤和社会保障这两个方面。但是高校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培养优秀的学生,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众多的社会职责,使得学校需要将很多精力用在这方面的管理,会影响办学质量。所以,高校舍弃一些附带功能,将所有精力用于教育,还原高校本色十分有必要。
在新的高校改革中,高校的行政色彩日益淡化,高校回归本色。但是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经过多年的探索,高校在人事制度的改革还应该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进行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实现高校人事制度的岗位化调控,完成教职工合同化管理,这一方面的改革只要是从三个方面推进。
虽然有很多人才使用方式,但是根据中国的情况,还是应该确保教师职业的稳定性。高校的教师编制问题一直影响着高校改革,而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保证高校教师职业的稳定性,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调控,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
在进行岗位设置的时候,应该考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设置岗位考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不能一味的以论文发表量和科研成果作为考评依据。这样会使一些老师盲目的去=完成考评依据,而不去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于教师薪酬制度的设立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岗位的合理配置和构建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该保证岗位和薪酬既相互匹配又有适当的差距,增强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
改革的主体思想是淡化行政色彩,改革的立足点是转变管理方式,改革的前提是转变高校的管理效益观,将高校从注重形式平等转变为注重机会平等,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高校应该采用公开透明化的招聘,施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方式筛选人才,杜绝暗箱操作。高校的人才影响着整个高校的办学质量,只有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才能教育出优秀的人才。
高校应该效仿很多优秀的单位,施行绩效工资。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都是施行等级工资,只有到了相应的年龄资格才能有相应的等级,这样严重影响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施行绩效工资,可以提升年轻教师的积极性也可以提升老教师的积极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流水线式”生产学生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的高校更多是走向人性化模式。这对于教师队伍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应为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师的素质,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理念的需要培养人性化的人才。所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当致力于教师专业化、兴趣化的发展,从而改变教师观念,形成百家争鸣的教育格局。
就目前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形势而言,改革的局势还是十分严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被打破,人们的观念转变也需要时间,所以对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魄力,必须长期坚持,不能使改革半途而废。为了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个不仅仅是高校的使命,也是全社会,全体人民共同的使命。
[2]吴琴,吴大中.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5]杨春蜻1,杨东峰2,梁明伟2,邸立明1,徐阳1.基于量化管理模式的高校班集体建设管理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1]李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