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钧
(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 四川成都 610000)
蛙泳顾名思义就是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一种游泳姿势,其具有动作省力、呼吸方便以及易持久等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同时蛙泳也是4种泳姿中对技术要求最为苛刻的一个项目,其动作技术是否科学、技术训练是否合理会对运动员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就针对蛙泳的技术特点以及训练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蛙泳是各类泳式中技术要求最为严格的一种,其通常分为水平式蛙泳和波浪式蛙泳两个类别。其中水平式蛙泳要求运动员在收腿时,臀部与肩膀保持水平的状态。而且在每个动作周期中,水平式蛙泳的身体姿势也非常接近水平位,运动员的臀部始终是接近水面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运动员是通过抬头来做吸气动作的,所以在行进过程中,基本不会破坏躯干的水平姿势。波浪式蛙泳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的,是在水平式蛙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波浪式蛙泳与水平式蛙泳的不同之处在于,波浪式蛙泳运动员在游进的过程中,在吸气时,头部和肩部要冲出水平,而不是水平式蛙泳中抬头的方式来吸气的。除此之外,波浪式蛙泳运动员在收腿时,臀部下沉较深,而在蹬水动作完成之后,则会略有提臀的动作出现,从而打破了水平式蛙泳每个动作周期身体姿势始终接近水平位的情况。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水平式蛙泳和波浪式蛙泳在其它动作上两者基本相同。
很多水平式蛙泳爱好者认为,水平式蛙泳不需要做上下起伏等多余的动作,所以能够减少很多水中的阻力,从而使游进的过程更加省力。但是,很多人对此抱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如果在游进的过程中,臀部下沉一些收腿的话,大腿的挡水动作会减弱,而大腿挡水动作的减弱不但不会增大收腿动作的阻力,相反还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游进过程中的形状阻力,从而提高游进的速度。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波浪式蛙泳就因为具备这样的特点,而大大提高了蛙泳运动员游进的速度。
蛙泳运动员在游进的过程中,身体并不是在某一位置上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手臂动作和腿部动作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变化,会以身体为横轴,身体做上下起伏。在一个动作周期结束时,身体动作做到双手前伸、头部夹在双臂之间、双腿往后并拢蹬直,双眼注视前下方,腹部与伸直的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身体几乎是水平俯卧在水中。
对于蛙泳来说,腿部的动作是游进过程中把身体往前推进的主要动力。其不仅能够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还能够产生较大的推动力,从而推动身体在水中游进,由此可见,腿部技术对于蛙泳的重要性。蛙泳的腿部技术主要分为收腿、外翻、蹬夹以及滑行4个紧密相连的部分。
收腿动作是为外翻和蹬夹水创造有利的位置,其不但不会产生推动身体游进的推动力,还会给身体的游进带来一定的阻力,因此,在蛙泳中研究收腿技术时,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研究如何降低收腿动作所带来的阻力。在蛙泳游进的过程中,由于划水和呼吸的原因,蛙泳运动员在开始收腿时,其髋关节、大腿以及膝关节均会略有下沉。而且在收腿的同时会屈膝屈髋,两膝边向前收边自然分开,而小腿则向前回收,脚跟向臀部靠拢,在回收靠拢时,应回收在髋关节的投影截面内,以尽可能的降低回收时的阻力。
外翻和蹬夹。在蛙泳游进的过程中,外翻不是一个独立的动作阶段,而是边外翻边蹬夹的过程。在收腿动作结束时,足跟位于臀部的上方,且两脚之间的距离要宽于两膝之间的距离。此时两脚应同时向外侧翻开,让脚尖朝外,膝关节内旋,从而使脚和小腿内侧位于最佳的蹬水角度。
最后是滑行。在蛙泳游进过程中,在蹬夹结束之后,由于蹬腿的惯性会让两腿有一个短暂的滑行阶段。为了尽可能降低滑行阶段的阻力,在滑行之前,应首先迅速的把脚升高到与水面平行的位置。而且除此之外,在滑行的阶段,蛙泳运动员应尽可能的将两腿伸直并拢,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则要注意自然放松,以准备好做下一个动作周期。
图1 蛙泳手臂技术图解(前视图、侧视图、仰视图)
蛙泳中的手臂划水动作主要是为了产生游进过程中的推动力,在蛙泳运动中,如果能够掌握科学的手臂划水技术,并同时实现其与腿部动作和呼吸动作之间的协调配合的话,对提高蛙泳游进的速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蛙泳的手臂技术主要分为外划、内划、伸臂三个主要的阶段,这三个动作阶段是紧密相连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手臂动作。(如图1)
图1所呈现的是蛙泳的手臂技术,其中1-2是从外划到抓水的过程,2-3是内划,3-4为伸臂,以下就从这三个阶段对蛙泳的手臂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是外划。外划的动作过程如图1中,1-2的动作阶段所示。外划是一个完整的蛙泳手臂动作的开始阶段,其所能够产生的推力,远不如内划,因此,外划的目的并不是用来产生推动力的,而是为内划做好前期的准备。在这个动作过程中,蛙泳运动员的双手掌是向外的,并且会稍向下进行曲线外划。在划至肩外时,蛙泳运动员的双手掌开始逐渐向下转,掌心向外转,并开始抓水。在外划的最后阶段,蛙泳运动员的屈肘角度大约在20°~30°之间,这样的角度会更方便运动员的双臂和双手掌后转到位,形成抓水的姿势。而抓水动作完成之后,外划阶段就结束。在这整个过程中,蛙泳运动员由上个动作周期手臂动作的伸臂转为外划时,划的速度相对较慢,而在外划的过程中,一直到形成抓水动作之前,划的速度则应该是逐渐加快的。
其次是内划。内划的动作过程如图1,2-3的动作阶段所示。内划是蛙泳运动员手臂划水过程中,产生推进力的最为主要的阶段,对蛙泳运动员的游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蛙泳运动员抓水的动作结束之后,运动员的双手则会先向外向后,再向内向下做大弧度的内划动作。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蛙泳运动员正确的做法应始终保持高肘姿势,但是肘部却不应高于肩膀,并且要以肘部为轴,以手掌和前臂内下转的方式来做划水动作,而等双手划到胸下部位将并拢时,内划结束。要注意在内划阶段,蛙泳运动员是逐渐屈肘的过程,到内划结束时大致的屈肘角度为80°~90°,而且在内划过程中蛙泳运动员的掌心是逐渐向内转的过程,在内划动作结束时,运动员的掌心是转向内后的姿势。
手臂技术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伸臂,如图1中的3-4所示。当蛙泳运动员双手内划的动作大约进行到一半时,运动员就要开始伸臂。此时,运动员的双手开始向前向上伸,几乎不会再产生推动力。手掌则中止划水的动作,双臂在肩下开始夹水。夹肘的动作能够让蛙泳运动员避免手掌继续向后划,有助于运动员的双手向前伸,从而进入伸臂阶段。在进入伸臂阶段之后,蛙泳运动员的双手就会在脸前向前向上伸,一直到运动员的双臂几乎完全伸直为止。此时,蛙泳运动员就会借助双手向前伸所产生的惯性,让双臂充分前伸,并进入下一个动作周期的外划阶段。在伸臂阶段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在蛙泳运动员双手前伸时,掌心应该向下转,双肘保持靠拢,以尽可能的让双臂保持最佳的流线型,降低阻力;二是,在伸臂的过程中,运动员的伸手动作应尽可能的迅速,但是运动员的双手一旦进入外划状态时,速度则应随之适当减慢。
蛙泳的配合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在蛙泳运动员游进的过程中,不但运动员的上下肌群要积极的参与到划水和蹬水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躯干和腰部也要积极的进行鞭状运动,这样可以使蛙泳运动员更多的肌群参与到机体的运动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游进的速度;二是,在手臂技术中,手臂划水时,头要注意抬到眼睛出水面的位置,两腿仍然保持不动;三是,到收手动作时,开始收腿,并同时向前挺髋,同时头抬到口出水面的位置,并快速的进行呼吸;四是,在手臂伸至将近1/2时,要同时配合蹬夹水的动作,并在这之后要注意让身体伸展滑行一段距离,做好开始第二个动作周期的准备。
蛙泳训练过程中的合理的心理训练能够对运动员的训练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蛙泳心理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在开展蛙泳心理训练时,应根据训练计划合理的安排心理训练的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求快,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容易产生逆反效果。在针对蛙泳运动员所开展的心理训练工作,一定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注意训练工作的针对性,注意尊重不同运动员之间的个体差异,注意遵循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训练原则。例如:在选择激励法时,应要注意了解和掌握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类型,并据此来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和激励内容,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
从项群训练的层面上来看,蛙泳属于一种周期单一固定的结构类型,其具有技术相较来说较为固定的特点。同时蛙泳又是以体能为主导的速度型和耐力性项群。只有在良好的体能基础上,运动员的技术才能够得以有效的发挥。蛙泳技术动作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对体能的消耗比较大,要想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就必须要有充沛的体能。体能是影响蛙泳运动的一项关键因素,在蛙泳训练的过程中,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融合在一起,在技术训练中渗透体能训练的内容,在体能训练中融入更多的技术因素,从而让蛙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得以充分的发展的同时,自身所掌握的蛙泳技术也会因此而更具实践性。
蛙泳训练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专门组织的训练过程来提高蛙泳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蛙泳训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施加运动负荷的方式,来有计划、有意识的打破蛙泳运动员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并通过训练使其适应所施加的负荷,并逐渐向较高的功能水平进行转化,使蛙泳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得到提高的过程。因此,所采用的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会对蛙泳运动员的训练成效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要确保蛙泳训练的科学性,就是要注意保持训练的多样性。单一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往往会让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或是厌烦的情绪,如果训练的手段和模式,长时间的过于单一固定,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运动员很容易在最大速度的训练过程中出现动力定型的问题,从而影响速度的有效提高。所以,一定要注意根据训练的内容、训练的时间以及训练的实际开展情况灵活选择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以期能够取得最佳的训练成效。
[1]张亚东.蛙泳技术训练的个性化特点——罗雪娟的技术训练[J].游泳,2003(1).
[2]赵歌.对北岛康介、罗雪娟两位奥运冠军的蛙泳技术分析[J].游泳,2006(4).
[3]张明飞,林洪,程燕,等.世界优秀女子100 m蛙泳和200 m自由泳运动员途中游速度、划幅、划频统计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1).
[4]仰红慧,余卫东,孙家伟,等.男子波浪式蛙泳技术的水下运动学分析[J].体育科研,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