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儿童合作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2014-03-26 05:11曹向向
关键词:性别差异

曹向向

[摘要]采用情境故事法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来研究合作行为在性别及性别配对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随机选取五年级儿童200名,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显示:(1)男女性别不同在或行为的份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的性别配对情况下,合作行为的得分不同;另外,不同性别搭配下,儿童合作行为得分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五年级儿童 合作行为 性别差异

一、问题提出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进一种既有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结果出现的行为[1]。合作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合作行为的发展不仅是衡量儿童当前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也影响儿童未来的社会适应。另外,当前我国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这导致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亲密交往、相互合作的机会较少,行为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行为缺少,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不仅阻碍了儿童当前社会化的发展,也会因此对其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自20世纪五十年代阿兹林和林斯里[2]用实验方法研究儿童的合作行为以来,国内外心理学家在这个领域已经作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关于儿童合作行为的许多研究中,对于性别在儿童合作行为发展中是否发生影响,仍然众说不一。一些研究则表明男女在合作问题上没有差异。如Lindskold(1970)[2]发现四、五年级儿童在“俘虏两难”游戏中的合作行为没有性别差异。Madsen(1971)发现4~11岁儿童在“拔河比赛”游戏中无性别差异。Richmond&Weiner;(1973)在他们的研究中也没有发现明显的性别差异[3]。另外一些研究虽然发现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的,但却没有一致的指明男性与女性谁更有合作性。一些研究认为女孩比男孩更合作,认为3~12岁的儿童在合作、竞争以及个人主义的社会价值观的测量上,女孩更喜欢合作性分配原则,男孩更喜欢竞争性分配原则。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研究者所选取被试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次,所研究被试的年龄阶段不同;同时,奖赏结构的也有所不同;并且研究所收集到的合作行为的研究数据大部分是成功完成任务的合作行为,忽略了由于合作伙伴方面的阻力导致的合作行为的失败。

本研究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采用情境故事法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来研究合作行为在性别及性别配对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虚拟的故事人物,避免合作伙伴方面阻力导致的合作失败,使研究的内容更全面,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合作伙伴间的同伴关系对实验产生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完全随机取样,拟在山东省东营市随机选取一所小学,从中选取该小学的200名学生(男生100名,女生100名)为被试。要求被试智力、听力、语言表达能力均正常,社会行为无异常;且被试均无对字母C或D的偏好。

(二)工具

实验工具是一种“两人做的二择一的游戏,每个游戏者必须独立的选择合作或竞争,而且不能把自己选择告诉对方。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的话,双方就都获利;如果双方选择竞争,则双方都失利。但是,如果一方选择竞争,另一方选择合作,则选择竞争者比双方都选合作时得利更多,而选合作者则比双方都选竞争时失利更多”。本研究采用的工具参考了赵俊如(2001)的“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中使用的工具而设计的。

(三)实验故事情境

实验中的主试全部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担任。实验前由同一名主试向被试发出如下指导语:现在请大家来做一个游戏,每两个人为一组,假如你和你的同学小红(小明)一组。游戏的规则是你俩手中各有两张卡片,分别是C、D;每次游戏时,两人各出一张牌,如果两人都出C,则各得3分;如果一个出C,一个出D,则出C者得1分,出D者得4分;如果两人都出D,则两人都得0分。

(四)实验程序

将100名男生随机分为甲、乙两组,100名女生随机分为丙、丁两组。其中甲、丙两组是与同学“小红”作为游戏小组;而乙、丁两组则是与同学“小明”作为游戏小组。十人一个小组分别进行试验,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有游戏规则,最后要求被试将所选答案写在卡片上。

(五)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对结果进行统计。合作行为的操作定义:当被试选择C时即为合作行为;而选D时则为竞争行为。

实验结果:

** 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 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三、结果分析

(1)男女性别不同在合作行为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儿童更倾向于选择竞争行为,而女性儿童更倾向于选择合作行为。

在关于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研究中柯尔伯格指出,儿童的性别概念及性别角色知识与其性别化行为有密切关系。这种性别定向作为一种评价促使参加与性别相一致的行为。性别定向是在社会性实践中产生的。

Spence的性别图式理论认为这种性别定向是起源于性别图式过程,起源于儿童根据社会对两性的定义编码和组织信息。性别图式的功能具体来说为:①引导行为。性别图式提供的信息可使儿童的行为与传统性别角色的要求相一致。②推论功能。通过性别图式提供的信息基础,能够借助于自己关于性别的知识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推论。儿童的性别图式是伴随着其对男女两性的区分和对自己性别的认同而出现的。人们一般认为男孩应该是独立性强的、爱冒险、具有积极性和竞争性、成就动机高;女孩则是依赖性强、有强烈的安全需要、合作、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

(2)不同的性别配对情况下,合作行为的得分不同:男-男搭配合作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搭配合作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更倾向于选在竞争行为;女-女搭配合作行为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更倾向于选择合作行为;女-男搭配合作行为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不同性别搭配下,儿童合作行为得分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些学者认为“女性自我”在其发展过程中比男孩增加了一种压力:性别角色同一性建构的“社会化中断”。“社会化中断”是指相对于男孩而言,女孩在儿童早期既提倡合作,但也允许独立、竞争,争取成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发现如果要保持女性气质,就必须放弃很多自小确立下来的独立、竞争的行为模型,于是出现了女孩特有的“社会化中断”,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各种尝试,女孩就有了比男孩更强的合作倾向。

综合以上原因,在男一男配对的情况下,双方对彼此的期望是消极的,认为彼此的目标是排斥的;而在女一女配对下,双方对彼此的期望则更积极一些,认为彼此的的目标是一致的。按照合作理论,如果互动的各方把彼此看作是处于合作性的目标相互依存下,那么就会采取有效的行动以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如果互动的各方把彼此看作是处于竞争性的目标相互依存下,那么就会采取行动以争取自己的优势。

四、本研究的主要局限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合作或竞争的结果是一种得分,对被试的影响不大,如果改为现金或对被试有重大影响的事物,那么实验的结论可能会与本研究有一定的差异,也即奖惩方式不同也会对儿童的最终合作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所涉及的都是成功的合作而不是不成功的合作,只要作出一种行为选择,就可以界定为合作还是不合作,而在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则可能存在有合作努力但由于合作对方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最终未获成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发展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8.

[2]BryanJ.H.朱文彬编译.儿童的合作行为,心理学动态,1986(3).

[3]Peter LaFreniere. Cooperation as a Condition Strategy among Peers: Influence of Social Ecology and Kin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1996,V.1991).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太原)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
提高相对贫困识别质量:性别差异视角下多维动态测度及分解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性别差异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性别差异及解决策略
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家庭背景与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