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胜军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北 武汉 43021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测评主要是根据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素质培养与能力提高的总体目标建立起来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采取科学有效、公正客观、易于操作的评价办法和手段,对各个教学环节、要素及教育教学实现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和衡量[1]。教学测评涵盖了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单位、社会调查机构和高校等不同主体。笔者所指的教学测评主体,主要界定为高职院校联系实训企业或用人单位开展的自我测评。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测评有别于普通院校,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开展与实训单位的通力协作,通过系统收集、筛选、判断和分析真实信息,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对教学管理、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主体和高职大学生的现状及活动实施效果作出客观评价。为此,必须要明确和坚持教学测评的科学原则,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一,遵循科学化和价值导向的客观要求,将教学组织过程评价与教学实施效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原则。从教学测评的对象来看,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不仅涉及教师,也包括学生,以及教学组织管理部门等。教学测评的重点是进行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和有效性的评价。围绕政治合格、素质优秀、能力突出、表现优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组织管理、过程实施、方法应用等的有效性评价,是教学测评的重要内容。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必须对教学管理主体在组织管理理念、制度化管理水平等方面保持关注,对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的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性密切掌控,对教育对象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的思维认识和实践表现客观评估。
第二,遵循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将政治思想素质的评价与职业素养的评价有机结合的原则。从教学测评的内容来看,不仅包含了教学主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性发挥的程度,以及实施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包括了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教学中实现的思想认识的发展水平,以及在职业实践中的综合素质表现等。高职思政课教学是对高职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性非常明显。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不仅仅是要关注这一目标在高职大学生头脑中的内化程度,还要关注在其外化行为中的实现水平。顺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利用实训等不同环节的社会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有效结合,是促进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主动外化的重要手段。对这一过程开展的客观评价,实际上仍是思政课教学测评的积极延伸。
第三,遵循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将教学开展平台的评价与开展手段的评价有机结合的原则。从教学测评的载体来看,不仅包含了教学平台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开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要求,也包含了教学手段在教学组织开展中的针对性要求。对教学平台进行考察,实际上是对环境育人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程度进行评价。高职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台设计应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等总体特征,涵盖了课内外教学、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不同教学平台。对此,在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指标体系中应有具体涉及。对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进行考察,实际上是对教育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进行考察。教育教学主体应结合高职大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要求,在专业实训和社会实践中渗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围绕这一过程开展教学测评,不仅增强了教学测评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客观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教学测评方法,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测评目的而在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中采取的评价手段、方式、途径的总称。[2]笔者以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为例,围绕创建“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测评法开展探讨。
第一,建立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具体而言,首先要按照综合素质的要求,建立理论知识储备、思维能力锻炼、行为规范表现和道德实践水平等一级指标;其次按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整体要求,建立政治观点、政治理论知识、政治态度,辩证思维方式、辩证思维能力等从属指标。制定和细化高职大学生在政治理论认识、辩证思维水平、思想道德行为、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表现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对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思维认识水平和行为实践中的综合素质表现进行整体评价,这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先决前提,也是科学开展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的重要条件,其本身也是开展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的方法之一。
第二,制定和建构综合素质测量模型。就思政课教学所能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而言,综合素质测量模型主要包括知识修养测量和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测量等两个方面。知识修养由政治理论观点、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三个独立维度构成。其中,政治理论观点重在考查学生看待和处理客观事物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思想道德观念重点考查学生在面对社会现实问题和处理重大道德问题时秉持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理念;价值取向重点考查学生的政治立场、态度和行为选择。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主要由三个独立的成对维度,即“思维能力——政治导向、实践能力——过程渗透、反思与自我完善能力——目标与结果导向”构成。其中,思维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科学理论去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处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反思与自我完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行一致状况。在知识修养测量和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测量的主维度下,又建立了“理论认知——实际应用——情感认同——实践巩固——知行提高”等五个具体的子维度。在模型操作和实际应用中,必须按照感性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应用——理论深化的基本规律设计具体问卷或实验,并对每一个维度赋予不同权重的分值,最后对学生在测量中的实际表现给予不同等次的综合评价。
第三,创新和完善综合素质测评的具体方法。首先要发挥传统课程考试办法的优势。课程考试主要是对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方面进行考查。其次要引入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对学生在社会调查、问题研究、专业实训等不同环节的综合能力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再次要开展实验性评价办法,具体表现为设置实验情境和职业场景,对学生的是非判断、环境应变和素质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联系实训单位共同开展。最后要采取后续跟踪调查的办法,联系社会调查机构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职业实践中的素质表现进行了解和反馈。后续跟踪调查的具体方式多样,具体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对比研究等,对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职业发展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和比较,从而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和评估。
在上述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方法中,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是基础,有效保证了教学测评的科学性和价值导向;综合素质测量模型是操作模式,有效保证了教学测评的可操作性和过程导向;综合素质测评的具体方法是手段,有效保证了教学测评的合理性和目标导向。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的总体方法,并可推广到其它教学要素的科学评价。
首先,要发挥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的诊断功能和作用。“评价作为一种反馈和矫正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什么变革,确保过程的有效性。”[3]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可以帮助了解组织管理者和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客观情况,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全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根据这一结果,组织管理者可以采取具体措施,提高教师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组织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和监控的力度。教师也可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改进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显然,对不同教育教学主体的主体性发挥程度、不同介质与载体应用的科学化水平以及学生接受教育的有效性进行如实评价,对指导和提高教学质量和组织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要发挥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的激励功能和作用。就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素质培养而言,教学测评的激励功能和作用可以表现在正面引导与负面促进两个方面。对教师的“教”来说,科学的教学测评正面影响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活力,调动教师主动研教和参与教改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思想实际和发展需要;负面促进作用是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反思,直面和正视自身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的负面环节,有意识、有目的完成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同时,还可以推动学校层面加大对思政课教学的重视程度,改善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条件,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发展空间。对学生的“学”而言,科学的教学测评带来的正面影响是鼓舞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信心,提高学生在参与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政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情感认同;带来的负面促进作用是帮助学生发现、思考和省视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生对人生及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和发展。
最后,要发挥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的导向功能和作用。教学测评的导向功能和作用是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和依据。科学的教学测评,可以帮助发现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的体系设计是否符合信仰教育由认知到情感以至信念的逻辑规律,教学介体的整体运用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思想实际和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如实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面貌,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学测评可以就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高职院校内外多主体结合、全过程育人的合力育人机制等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最终实现教学测评对高职思政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高职教育尚处于发展中的新事物,高职大学生有着自身特点的特殊群体,高职思政课教学担负重大的育人任务,因此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测评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对于实现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斌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特点及相关理论依据和原则探讨[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07(2).
[2]梅萍,苏金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的五个关键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3](美)B·S·布卢姆.教育评价[M].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