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磊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品质,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国家人才的任务。进入21世纪,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界尤其是高校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单纯外语专业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
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其不仅在某个专业技能方面要有突出的经验,还需要在相关领域具备较高的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够胜任不同专业以及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或工作。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应该在以往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1]经过实践,笔者总结出了能够达到社会对复合型日语人才要求的双学位和双专业培养模式。
双学位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育部规定的两门学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考试通过并且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同时获得两个学位证书,比如双学士、双硕士、双博士。双学位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大学的双学位,另一种是国内大学的学位加上国外大学的学位。[2]国内大学的双学位,是指在国内大学取得日语学科学位的同时,又拿到了另外一门学科的学位。高校教师应该大力鼓励成绩优秀且有能力完成日语学位学习的同学,去申请另外一门学科学位。国内大学学位加上国外大学的学位,是指在国内大学获得了日语学位的同时,又在国外大学获得了非日语专业的学位。高校应加大力度实施2+2模式。所谓2+2模式,是指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大学先进行两年日语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派往日本的友好大学,用剩下的两年时间,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达到了国内和国外大学各自所规定的条件,就可以获得国内大学和日本大学的学位。
双专业是指大学生在学校学习两门或者两门以上专业,并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并不是指要取得两个或多个学位证书。[3]日语的双专业模式,就是指首先学习好日语,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另外一门或多门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双专业模式分为两种:日语专业+外语专业的双语模式和日语+非外语专业模式。日语专业+外语专业的双语模式,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推广。日语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在中学时期大多数学的是英语,所以对他们实行日语+英语的复合型模式教育,具有先天的条件。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在实施日语+非外语专业模式,例如经贸日语、旅游日语、机械日语、计算机日语等专业,学生用两年的时间集中学习日语,待日语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到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开设几个复合专业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其中的一门。在双专业培养模式下,高校还应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专业课程。
高校应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以帮助学生拥有复合型人才所应有的素质。
课程体系建设急需完善。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日语为基础,这样就造成了知识的单一性,即便设置了复合型专业的高校,学生也只是以学习专业方面的日语单词为主,对专业方面的知识不够精通,这样很难达到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笔者建议,学生在大一的时候,课程设置应主要以日语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日语能力;大二时,要渐渐地加入专业课程,但是专业课的内容要浅显易懂,以专业入门为主;大三时,要以应用性专业课程为中心,知识要逐步提升到一定的难度;大四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在这三年中所学的日语和专业知识,到社会中去实习,巩固和升华已掌握的知识,以提高其思维和创新能力。教材建设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主要是通过教材来获得的。教材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日语专业教材主要以语言学内容为主,缺乏综合性知识,复合型专业课的教材更是少得可怜,即使有这方面的教材,内容也是以入门或者是基础知识为主,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深层次的知识。为了使当代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掌握新技术,获取新知识,了解新信息,就必须更新教材,尤其是专业方向课的教材。
教师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者,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因此师资力量建设尤为重要。[4]现在,高校的日语教师是以日语专业出身为主,不具备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资质,无法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建立一支精通日语,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以日语为主的跨学科专业教师队伍,是当前急需完成的任务。笔者建议,首先应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派教师进修和聘请相关专业专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让教师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其知识素养,或者鼓励现有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课程,获取硕士或博士学位;其次是大力引进复合型专业教师,要将在日本毕业的硕士生或者博士生引进到中国的高校,利用他们既懂日语又有自己专业的优势,以弥补高校复合型专业教师的严重不足。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后,就应该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时俱进。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了。现代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社会的需要状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科书的讲解为基础,拓展知识的宽度,加深知识的深度,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社会中必要的知识,以弥补教科书中知识的欠缺。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可让学生融入到声情并茂的场景之中,切身感受到情景交融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以实现培养优秀复合型日语人才的目标。[5]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培养新型的21世纪复合型日语人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应能够掌握各个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样,在激烈的社会就业中,他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受到企业的青睐和重视。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远大理想,在教学中就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为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之路,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研,张清东.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
[2]王守龙.复合型人才与专业创新型人才比较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1).
[3]黄锐.复合型外语人才素质培养模式[J].集美大学学报,2000(2).
[4]张正军.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5(5).
[5]芮燕萍.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