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非佛教外来词概述

2014-03-26 05:50梁浩
关键词:酉阳外来词意译

梁浩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古汉语中的外来词丰富了古代汉语词汇,促进了古代汉语词汇多音节化发展,既符合本民族语言的规律,又为本民族语言增添了异域魅力。晚唐著作《酉阳杂俎》(前集二十篇、续集十篇)是一部“以志怪为主,内容驳杂,分类编次”[1](P15)的百科全书式笔记小说。该书内容囊括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量收录非佛教外来词,是研究晚唐非佛教外来词比较理想的语料。研究该书的非佛教外来词,并总结其特点对古汉语外来词研究有一定裨益。

一、《酉阳杂俎》非佛教外来词概况

《酉阳杂俎》一书集中记载外来词的有以下几章:《境异》一章多记各国国名、人物、风俗、特产;《贝编》一章、《寺塔记》上下二章、《金刚经鸠异》一章多载随佛教传入的外来词;《广动植》四章则有很多外来动植物、药物、香料名称值得关注。另外,还有一些外来词散见于其它各章。限于篇幅,本篇论文只对该书不是随佛教文化传入的外来词以及虽随佛教文化传入,但宗教色彩已经淡化的外来词即非佛教外来词进行研究。《酉阳杂俎》中的这些非佛教外来词是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地域传入的。

不同时期传入的非佛教外来词。《酉阳杂俎》中我国古代各个时期传入的非佛教外来词如下:先秦时期传入的有马脑(梵语阿斯玛加波的意译,即玛瑙)、孔雀(意译词)、琉璃(梵文俗语音译,即玻璃)、酪(匈奴语音译)等;西汉时期传入的有箜篌(音译,语源不详)、笳(音译,语源不详)、穹庐(意译词,即蒙古包)、郁金(香)(意译词)、胡椒(意译词)、蒲萄(伊朗语音译,即葡萄)、胡桃(意译词,即核桃)、胡瓜(意译词,即黄瓜)、单于(匈奴语音译)、骆驼(匈奴语音译)、橄榄(音译,语源不详)、固不婆律(马来语音译,即冰片)等;东汉时期传入的有苏合香(音译+类别,语源不详)、菩提树(梵语音译+类别)、思惟树(意译词,即菩提树)、胡饭(意译词,一种食物)、丁香(意译词)等;汉代(不能分辨西汉或东汉)传入的有琵琶(音译,语源不详)、师子(一说梵语音译,一说吐火罗A语音译,即狮子)、(安)石榴(伊朗语音译)、琥珀虎珀(叙利亚语音译)、颇梨(音译,语源不详,即玻璃)、藿(音译,语源不详,即藿香)、安息香(树)(意译词)等;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的有鸡舌(意译词,即丁香)、旃檀(梵语音译,即檀香)、祆(神)(音译[+类别],语源不详,即拜火教)、野悉蜜(阿拉伯语音译,即素馨)、无石子摩贼跋屡子(波斯语音译)、娑罗(梵语音译,即柳安)、金钱花(意译词)、毗尸沙花(音译[+类别],语源不详,即金钱花)、形虞(梵语音译,即阿魏)、龙脑(香)(意译词,即冰片)等;传入时代不详的有辟邪(波斯语意译词,即安息香树)、阿虞截(波斯语音译,即阿魏)等;唐代传入的有井鱼(意译词,即鲸鱼)、昧履支(梵语音译,即胡椒)、薝蔔花(梵语音译+类别,即郁金花)、尸利沙树(梵语音译+类别,即大叶合欢)、靺鞨(少数民族语,即红玛瑙)、波斯枣(意译词,即枣椰子)、窟莽(波斯语音译,即枣椰子)、婆罗遮(西胡语音译,即苏幕遮,一种龟兹化装乐舞)、胡榛子(意译词,即毛榛)、阿月浑子(波斯语音译,即毛榛,一种坚果)、白豆蔻(意译词)、荜拨梨荜拨(梵语音译,即长胡椒)、阿梨诃(拂林语音译,即长胡椒)、波斯皂荚(意译词,即腊肠树)、忽野檐默(波斯语音译,即腊肠树)、阿梨去伐(拂林语音译,即腊肠树)、驴唇书(意译词,古印度一种文字,现已不存)、饆饠(波斯语音译,一种饼类食品,现已不存)、捺祗(波斯语音译,即水仙花)、阿末香(阿拉伯语音译+类别,即龙涎香)、阿驿(波斯语音译,即无花果)、底称实底珍(拂林语音译,即无花果)、偏桃婆淡(波斯语音译,即巴旦杏)、俱那卫(音译,即夹竹桃)、齐暾(树)(波斯语音译[+类别],即油橄榄)、齐虚(拂林语音译,即油橄榄)、婆那娑(树)(波斯语音译[+类别],即菠萝蜜)、阿蔀亸(拂林语音译,即菠萝蜜)、蔓胡桃蛮中藤子(意译词,即油瓜)、紫鑛(意译词,即紫胶)、大秦书(意译词,即古拉丁文字)、那伽花(梵语音译+类别,印度蛇花的一种)、齐(波斯语音译,植物名,树汁可为香料,具体不详)、顸勃梨他(阿拉姆语音译,植物名,树汁可为香料,具体不详)、阿勃参(叙利亚语音译,一种阿拉伯植物,具体不详)、畔茶佉水(梵语音译+类别,一种无机酸,具体不详)、咀赖罗(梵语音译,植物名,可入药,具体不详)、阿魏(吐火罗语音译)等。

从不同地域传入的非佛教外来词。《酉阳杂俎》中有大量从不同地域传入的非佛教外来词,主要是古国名、族名、地名、人名等。来自东方(主要指朝鲜半岛和日本岛等)的有高句丽、高丽、百济、新罗、倭国、金刚三昧;来自北方(主要指我国北部、西北地区一部分、蒙古和俄罗斯等)的有匈奴、龙城、鲜卑、突厥、射摩、阿史德窟、骨利干国、坚昆、曲漫山;来自西方(主要指西域及西域以西和西藏等)的有西戎、茹茹、党项、乌耗、悬渡、罽宾国、龟兹、阿主儿、拘夷国、苏都识匿国苏都瑟匿国、夜叉城、赞普、康国康居、焉耆国、于阗、乌弋、大月支、吐火罗国、缚底野城、厌达国、乌浒河、小勃律、小海、西蕃、吐蕃、大食、波斯、拂林等;来自南方(主要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印度、东南亚等)的有南蛮、西屠、木耳夷獠、牂牁、身毒、摩揭陀国摩伽陀国、满胄王、乌仗那国、俱位国、私诃条国、梵那衍国、金轮王、交趾、真腊、环王国、婆利国、伽古罗国、昆仑、拨拔力国等。

二、《酉阳杂俎》中非佛教外来词特点

从音节上看,这些外来词常常出现省略音节的现象。古汉语是以单音节词汇为主的,虽然唐代时汉语双音节词大大增多,但相对于其它语种,词汇的音节仍显少。因此一些外语词进入汉语时就出现原词音节被省掉的现象。如荜拨梨省为荜拨,固不婆律省为婆律,璧琉璃省为琉璃等。

从词性角度看,该书非佛教外来词均为名词。该书是百科全书性质的笔记小说,其中对外来事物介绍广泛而详尽,而外来事物的引入以名词为主。这也反映出古汉语本身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是以接受外来事物为先这一特点。

从构词方法上看,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音译、意译、音义参半或音义兼得三种方法。而其中第三种方法最具“汉语特色”。刚刚传入时外来词大多以音译的面貌出现,但随着时间推移,那些含义不确切、使用不方便、音节等不符合汉语习惯的外来词被淘汰。真正在人民中流传开的有生命力的外来词还是音义结合词居多。如康居省去“居”,称康国;旃檀省去“旃”,称檀香。这种方法接近汉语构词习惯,很好的表示类别,易于理解。另外改变记录该词的文字也是音译兼得的方法,如颇梨-玻璃、虎珀-琥珀、蒲桃-葡萄等。

从外来词的来源角度看,从印度传入的外来词最多,日本、韩国等地区传入的外来词最少。本文整理出的外来词中来自印度的共21个,这些词很多都是随佛教文化传入我国的。如果再加上该书中记录的大量佛教外来词,该书所记录的从印度传入我国的外来词的总量是相当可观的。由此可见思想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语言传入的程度。由波斯等地传入的外来词共26个,这和唐代时我国与中东地区密切的贸易关系有关。西域其它各国及吐蕃等西部少数名族传入的外来词共13个。这些外来词多为唐以前传承下来的。拂林即东罗马帝国传入的外来词共11个,且汉至唐各个时期均有新词输入我国。可见我国在汉唐时期与这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一直都有紧密的联系。马来西亚等南亚地区有6个,北方靺鞨1个。该书中没有记录今朝鲜和日本传来的事物类名词。来自这两个地区的词语只有“高句丽”、“高丽”、“新罗”、“百济”、“倭国”等古国名以及几位古人的姓名。可见直至唐代,汉语及汉文化对日韩一代是只输出不输入的。

参考文献:

[1]许逸民.《酉阳杂俎》注评[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酉阳外来词意译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绿色高质高效典型案例专题——酉阳篇
《酉阳杂俎》中游仙故事的传承与变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冲破大山的阻隔酉阳大开放,让山川之美流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