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超
(江苏省沛县胡寨卫生院,江苏 徐州 22164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2例临床疗效
苏 超
(江苏省沛县胡寨卫生院,江苏 徐州 221642)
目的 观察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病例均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研究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16.13%,对照组为38.7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较早下床活动、接受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风险,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质量下降,较易出现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手术,传统多采取内固定术式,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及器械的改进、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被临床广泛采纳。本文在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对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实施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现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60~81(72.6±7.2)岁,骨折原因:摔伤49例,车祸伤13例,其中,22例属于陈旧性骨折,40例属于新鲜骨折。骨折根据Garden分型:Ⅱ型41例,Ⅲ型12例,Ⅳ型9例。骨折位置:基底型29例,头下型21例,经颈型12例;合并症:慢性支气管哮喘9例,帕金森症3例,高血压病14例,糖尿病5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病例均分作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1例,经统计学比对,两组自然资料的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手术前,两组患者均要接受相应的术前检查,将不可耐受手术或存在严重合并症无法适宜手术的患者剔除,防止术中出现意外。确定接受手术者,术前接受1~7 d的皮牵引。
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术中在C臂 X线机引导下进行骨折复位操作,完成复位后给予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指导功能锻炼,出院后按时复查。
研究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侧卧位,患者行硬膜外麻醉,给予消毒、铺巾后,在患髋后的外侧,距离大粗隆顶端大约2 cm位置作切口,切口长7~9 cm,并逐层切开组织,取出股骨头,测量其直径大小,然后将股骨颈的残端进行截除,截骨面应略微前倾,股骨矩约保留1~1.5 cm,扩大髓腔后,放入试模,复位观察髋关节的活动情况,后取出试模,安装假体,假体头的前倾角要保持10°~15°,复位再次检查髋关节活动情况,确定无异常后,生理盐水冲洗,置负压引流管。术后5~7 d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给予5~7 d低分子肝素抗凝;连续负压引流3 d,10~12 d可拆线。拆线后3 d可进行早期功能被动锻炼,7 d可在助行器下作行走锻炼。
1.3 观察指标:两组手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有: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
1.4 效果评价标准[1]: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活动功能,功能47分,疼痛44分,关节活动5分,畸形4分,总分100分。优秀:Harris评分≥90分;较好:Harris评分在80~89区间;良好:Harris评分在70~79分区间;较差:Harris 评分<70分。优良率=(优秀例数+较好例数+良好例数)/总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设定α=0.05为检验水准。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对照()
表1 两组一般情况对照()
注:由表1可见,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也少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研究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组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研究组 31 98.5±12.3 456.4±45.3 7.1±1.3对照组 31 72.4±11.5 238.6±38.4 55.8±10.4 t 2.126 4.642 15.228 P<0.05 <0.05 <0.05
2.2 两组Harris评分:术后1年,两组全部患者均按时接受髋关节功能复查,根据Harris评分,研究组优秀9例,较好11例,良好8例,较差3例,优良率90.32%;对照组优秀5例,较好10例,良好7例,较差9例,优良率70.97%,组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研究组出现1例假体周围感染,2例人工假体松动下沉,2例手术翻修,并发症发生率是16.13%,对照组出现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骨不愈合,4例需再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症发生率是38.71%,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690,P<0.05)。
老年人因肌肉力量衰退,且常伴有骨质疏松症,骨头支撑力变差,股骨颈比较脆,一旦发生摔倒、激烈碰撞等情况,较易形成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的位置血液循环不良,出现股骨颈骨折如不能及时处理、治疗,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式,传统的内固定手术能够使骨折复位,但骨折端不愈合的比例也较高,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股骨头坏死,康复期完全恢复髋关节功能只有25%[2]。
近年来,临床骨科技术不断发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式有所改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或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应用显示:患者髋关节功能重建效果较好,术后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较高。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被广泛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3]。
本组资料中,研究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对于实施内固定术的对照组,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更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这样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康复锻炼,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而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虽然对照组更具优势,但从中远期效果来看,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年后复检,研究组Harris评分优良率高达90.32%,对照组为70.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表明,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取得更显著的中远期效果,是理想的手术方式。但因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条件差,为了确保手术效果,术前要完善各项检查,在排除手术禁忌证、身体情况耐受手术、综合评估并发症的情况下,建议尽早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减少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不良症状发生。
[1] 李军民,肖信约,张伟,等.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8):677-679.
[2] 程玉庆,程学福,姜建军,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3例[J].浙江医学,2010,32(9):1386-1388.
[3] 邬红卫,熊自强,马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83-184.
R683.42
:B
:1671-8194(2014)32-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