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妤琪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纵观以往文献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不计其数,关于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文章也层出不穷,然而具体到工科类专业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却寥寥无几。
当前,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工科类专业学生赴国外工作日益频繁,社会对工科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与素养。然而,高等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上的低效率甚至无效却尤为普遍,与国际化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本文着重探讨了工科类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从三个维度提出了使英语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解决方法,为工科类专业更好实施英语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工科院校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和专业导向,其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获得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应用动手能力。以男生为主的工科类专业学生是未来社会人才建设的有生力量,大部分专业都有女少男多的现象,甚至有些班级只有1至2名女学生,而男生天生在语言方面的劣势更降低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剧了学习英语的困难,根据多项调查表明大学公共英语课男生出勤率明显低于女生。而工科类专业学生专业课任务繁重,使得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专业知识上而忽视公共课的重要性。面对大班上课,老师也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对学生听说等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只在考四六级时加班熬夜的背单词、做习题,听力和口语能力较薄弱,交流的机会少。培养出不少“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尽快适应时代对外语教育的要求,我们试图找出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学术界对有效教学提出了多种定义,其中谈到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有效性即合规律性的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1]。首先,实施有效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及能力的提高,能有效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其次,实施有效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有效教学的实现,加强了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再者,有效教学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成长。教师只有掌握了好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实施又反过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如何提高工科类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本文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分析。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特殊性,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有效的交流。中小学目前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同样适用于大学公共英语,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以知识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而大学英语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
教师的学科教材理解方式及其水平是决定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和多数中小学教师对教材理解方式一样,工科类专业的英语教师在理解教材时往往也是基于“双基”,只见“外表”,关注“具体”,重视“局部”,而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了几年的英语,仍然觉得学到的都是零散,粗浅,庞杂,空洞的知识点。语法似懂非懂,掌握不牢,做题犯懵,一交流就忘词,部分学生虽学会了做题技巧,轻松通过4、6级,却在实际交流中犯难。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时,既要善于准确地把握住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善于突破对“双基”的狭隘理解,去把握“双基”之外的“多基”,去挖掘教材所蕴涵的基本经验、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和基本价值等多个维度的内涵与意义。其次,教师在过去更习惯于用眼睛去“看见”教材,而不是用大脑去“发现”教材。但是,我们“看见”的往往是教材的外表与现象,而“发现”的才是教材的内核与本质。这意味着,教师既要善于看见教材中的表层知识,更要善于从学科方法、学科规律、学科思想、学科结构和学科价值等方面,去发现教材的内核。再者,教师单纯重视“局部”的学科教材理解方式及其教学,容易使学生的学科学习陷入零散、繁杂而缺乏整合的境地[3]。这就需要教师从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更加重视对学科教材结构的理解与把握。教材不是圣经,工科院校也可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对教材进行调试、重组或改编,只要适合适用于学生实际情况,就是好的教材。
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工科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他们专业课多且任务重,大部分时间和经历花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而英语成为了他们的调味剂,可上可不上,多数学校大班授课,老师无要求,学生更随意。教学上基本上沿袭的是“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实践交流机会很少,其结果是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降低了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小班级教学,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中,课堂教学从“靠师”转向“靠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为主动索取知识、不断提高学习与实践能力的主体。教师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表演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Stevick.E.W.[4]曾指出,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够行使一定的控制权和输入权时,其效果往往是最佳的。这说明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是依赖于他们自主调控的能力。同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保证课堂教学交际化,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
在知识的讲解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只教给了学生具体性知识即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忽略了本体性知识即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殊不知,知识的四个层面是有机互动的,没有概念、方法和价值做支撑,事实就不存在了,现象不是事实。同样,没有事实、方法和价值的支撑,概念也只是一种臆断的符号,没有任何意义[5]。比如在讲解一篇英文文章时,除了记住文章里的生词,短语,语法外,还要明白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意图及背诵单词、短语的技巧。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价方式,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可以诊断教学计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以及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学生处理问题及学习能力的欠缺等。评价结果能及时的提供具体而又详细地反馈信息,教师据此来调整教学计划及教学策略使之适应学生的发展,并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个体与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考核相结合两种模式来进行。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还应不时的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学生都有爱听表扬,喜爱关注的共同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其不足进行正确归因,使学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6]。
工科类专业学生这一特定教学群体为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文从教学前的准备即明确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转变学科教材理解方式,教学的实施即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教给学生具体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教学的评价即构建良好的课堂评价制度,采取激励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方式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为大学英语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地教学提供保障。
[1]陈红.论教学的有效性[J].上海教育科研,1999,5:13-1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李松林.论教师学科教材理解的范式转换[J].中国教育学刊,2014,1:58-62.
[4]Stevick.Teaching Languages:A Way and ways[M].Rowley,Mass:New bury House,1980.
[5]季苹.教什么知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6]吴树奇,等.刍议英语有效教学的着力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1,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