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霞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054001)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探索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关键[1]。近年来,随着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乳腺癌患者对这两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需要找到能够针对这两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患者疗效确切的替代方案。本研究选取76例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探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于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原发病灶均已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且术后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已产生耐药,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年龄31~72岁,平均(46.3±4.6)岁;肺转移12例,骨转移10例,淋巴结及软组织转移16例;单个转移21例,多个转移17例;绝经前18例,绝经后20例;既往使用过蒽环类联合物11例,同时使用过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27例。对照组年龄34~71岁,平均(47.4±5.2)岁;肺转移9例,骨转移12例,淋巴结及软组织转移17例;单个转移23例,多个转移15例;绝经前16例,绝经后22例;既往使用过蒽环类药物14例,同时使用过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24例。所有患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均显示正常,KPS评分均在60分以上,预计生存期均大于或等于3个月,且近1个月内均未接受过任何抗癌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治疗过程中的使用药物无过敏现象。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转移部位、治疗过程及既往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化疗前常规给予5-HT3受体拮抗剂以预防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白血球生长激素支持疗法。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其中吉西他滨以1 000 mg/m2的剂量,第1、8天静脉滴注30 min,顺铂以25 mg/m2的剂量,第1、2、3天避光静脉滴注2 h,每21天为1个周期,依据患者的毒性反应相应减少剂量;观察组给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顺铂的剂量和用法与对照组相同,长春瑞滨以25 mg/m2的剂量,第1、8 d静脉滴注8~10 min,每21天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
1.3 观察指标 通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2]完全缓解: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部分缓解: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达50%,其他病变无增大,持续超过4周;疾病稳定:病变两径乘积缩小不超过50%,增大不超过25%,持续超过4周;疾病进展:病变两径乘积增大超过25%。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6.3%,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脱发。观察组患者出现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静 脉 炎 分 别 为8例(21.1%)、12例(31.6%)和14例(36.8%);对照组患者出现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静脉炎分别为19例(50.0%)、1例(2.6%)和2例(5.3%)。观察组患者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静脉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居高不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提高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临床上仍有20%~30%的患者对于标准一线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约50%患者在治疗后最终出现复发和转移。有报道称即使是Ⅰ期乳腺癌患者,最终也有20%死于本病[4-5]。对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案,在不增加不良反应前提下以期控制疾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乳腺癌病死率。
对于乳腺癌尤其是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6-8]。其中,乳腺癌的化学治疗药物经历了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到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再到紫杉类药物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的发展过程。近年来,蒽环类和紫杉类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两大类药[9-10]。但也正因其应用的广泛性,这两大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也十分严重。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卡培他滨、铂类等药物[11-12]的出现给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吉西他滨是一种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是去氧胞苷的水溶性类似物,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是一种抑制性的酶作用替代物。长春瑞滨是一种半合成长春碱类抗癌药,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使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形成障碍进而引起癌细胞的死亡。顺铂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具有细胞毒性,可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并损伤其细胞膜上的结构,有较强的广谱抗癌作用,同时其不良反应也较明显[13-14]。此3种药物单用时,其不良反应与其他抗癌药物类似,多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脏毒性、神经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但是联合使用时,如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可减少治疗所需剂量,在降低不良反应的同时,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1.6%),与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7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
[1]刘荫华.乳腺癌诊治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12-14.
[2]Ding XF,Shen M,Xu LY,et al.13,14-bis(cis-3,5-dimethyl1-piperazinyl)-β-elemene,a novelβ-elemene derivative,showspotent antitumoractivities via inhibition of mTOR in humanbreast cancer cells[J].Oncol Lett,2013,5(5):1554-1558.
[3]Kellokumpu-Lehtinen P,Tuunanen T,Asola R,et al.Weeklypaclitaxel--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breast Cancer[J].Anticancer Res,2013,33(6):2623-2627.
[4]Moulder S,Hortobaqyi GN.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breast cancer[J].Clin Pharmacol Ther,2008,83(1):26-36.
[5]戴靖华,刘沫,郭晶,等.基于临床路径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3):218-221.
[6]陈盛,陈灿铭.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9):714-718.
[7]陈俊民,谢贤和,刘华,等.GN方案联合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6(14):2767-2769.
[8]张婷婷,陈雪松,赵长宏,等.可手术乳腺癌基线检查研究现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1):4153-4155,4179.
[9]Niu ZH,Wang Y,Chun B,et al.Secretory clusterin(sCLU)over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preoperative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J].EurRev Med Pharmacol Sci,2013,17(10):1337-1344.
[10]张萍海,王碧芸,陈雅娟,等.吉西他滨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2,12(8):627-631.
[11]何东宁,哈敏文.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2,39(6):725-727.
[12]江小梅,袁中玉,彭杰文.卡培他滨对难治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J].广西医学,2010,32(7):788-792.
[13]莫军扬,黄平,庄亚强,等.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45例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J].重庆医学,2010,39(7):815-816,828.
[14]Kaviani A,Neishaboury M,Mohammadzadeh N,et al.Effects of obesity on presentation of breast Cancer,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atient survival:a retrospective review[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3,14(4):2225-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