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非,陈粤芳,杨 茜
(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
2005年7月21日,我国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对人民币汇率实行重大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政策的、有市场监管的浮动汇率制度。受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美国先后推出的3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范围和幅度进一步加大。截止2012年11月14日,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连续第12个交易日触及交易区间上限,并以6.226 2的涨停价刷新了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改革以来的历史新高。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约26%。
汇率的持续走高对拥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冲击较大。企业在某次交易中的利润可能会因为汇率的变化得到额外收益,或惨遭损失,甚至可能是利润的全部侵蚀殆尽。企业是否能承受汇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就取决于企业的汇率风险承受能力。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又有了新一轮波动,加大了汇率风险,使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因此,企业要不断提高汇率风险承受能力,在汇率变化时能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来应对。企业汇率风险承受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当前理论界鲜有此类的研究。在对进出口企业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企业承受能力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认为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企业汇率风险承受能力,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汇率是国与国之间货币兑换的比率,是用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主要由两国货币的价值量决定,汇率和利率一样是国家货币政策的体现之一。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币的过程中,会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称为汇率风险。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在运营过程中面临可能损害利益的不确定性时,采用各种方法处置风险,以实现其最大的安全保障[1]。汇率风险管理即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使得企业将面临的汇率风险降至最低的过程和措施[2]。
迄今,学术界对企业承受能力(又称企业承载力)有不同的解释。最初是根据物理学中的概念引入的,认为企业承受能力就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外部作用力的抵抗,使其自身机体不发生破坏和变形的条件下可能承受的最大的载荷(或负担)[3-4]。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更贴近管理学领域的定义。企业承受能力就是企业在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企业适应这些改变的能力和继续自我发展的能力[5-6]。企业承受能力是企业是否属于高素质企业的综合反映,也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关键[7]。
本文讨论的企业汇率风险承受能力,主要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者运用外币的经济活动中,由于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时,企业能够承受的最大损失或减少损失的能力。
本文在重庆市选取了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进出口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企业汇率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
从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企业的业务都以出口为主导,公司都已成立5~10年。从2005年至今,各企业在人民币升值中都受到了冲击,每年的利润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损失,少则四五十万,多则上百万。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没有主动防御汇率风险的意识,认为企业自身需要被动接受由汇率波动所引起的利润变化。只有部分资金实力雄厚、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以及在交易中处于主导方的企业,才具有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并且针对汇率风险采取了系统性的规避措施,如金融工具、利用间接渠道、与进出口公司合作以及约定汇率等方式。约定汇率的规避方式可以使企业提前锁定利润,很值得企业借鉴,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在与交易企业协定合同的同时进行价格核定,即约定汇率,在执行合同时,若付款日汇率与约定汇率相差一个点以内,则该企业执行即期汇率,若超过一个点,则该企业与交易企业会再交涉谈判执行双方认可的汇率。
2005年汇改以来,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利润受到较大影响,而进口导向型企业却在人民币升值中获得利益。出口型企业的产品在国外销售时,由于汇率的影响,以外币表示的价格相较于升值前偏高,产品物美价廉的特点被削弱,国外消费者就会转而选择其他国家的价格相对更低的同类型产品;而进口导向型企业,则在人民币升值后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币兑换等量的外币以购买原材料,设备等等,以此生产出价格更低的产品以及提高企业技术。
在被调查的重庆企业中,全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现状下,有的企业由于交易时间、合同签订等问题,可能导致某单交易在签订合约之初预计应有的利润因付款期的汇率变化而遭受侵蚀甚至全部损失。
我国的企业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广,所在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汇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承受力是不同的。部分企业在人民币升值中受损,受损情况也有大有小;而部分企业则在人民币升值中获利[8]。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其对外依存度高,科技含量小,其产品的特点是同质性高、薄利多销、利润绝对值不大,所以抵抗汇率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一类型的企业,如果不能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
调查发现,机电类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出口业务量大,同类产品较多,行业竞争压力大。近几年来,其每年交易额中,由于汇率导致的企业利润侵蚀在10%~20%,绝对数最高达到400万人民币,比其他行业的企业利润损失的平均水平高。
对于企业而言,规模越大其承受汇率风险变动的能力越强;反之企业规模越小,其汇率风险承受能力则越弱。企业规模大,意味着其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等都处于行业中上水平。由于企业规模大,所涉及的经营范围、产品、销售目标等都不是单一的,汇率变化所带来利润的损失对企业而言并不会产生质的影响,企业可以从另外一项经营活动中牟利来填补此项损失。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在面对汇率变化时,贸易所带来的预期利润很有可能不能弥补实际中因汇率变化所导致的侵蚀。
调查发现,大型企业有着中小型企业不具备的汇率风险承受能力和措施。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的财务团队,有独立的针对汇率变化可以执行的应急方案,能估算汇率走势,与客户谈判时能拟定合理保护自身利益的合同条款,或者提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等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而中小型企业,面对汇率问题上的普遍态度是被动接受,认为汇率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是没有任何办法预防和应对的。
企业的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企业产品交易量中进出口交易量所占比重,即进出口额占总收入的比例,企业的进出口依存度也影响着企业汇率风险能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很多出口导向型企业开始出口转内销,该类企业就降低了其外贸依存度。人民币的一再升值让企业感到压力,内销也是企业为应对汇率风险问题所能采取的措施之一。对于那些外贸依存度高的企业,其利润大部分的来源是进出口额,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而那些外贸依存度较小的企业,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对其影响就小。正如物理学的理论所阐述一样,在压强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大则承受的总压力就大。
本文所调查的进出口企业都会采用外币结算,美元是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另外还有一些有向欧洲以及日本出口的企业也运用了欧元和日元作为结算货币。既然这些企业都运用到了外币作为结算货币,那理所当然就会面临到汇率风险问题。所调查的企业中外贸依存度55% ~70%不等,在访谈中所得到的信息也是依存度越高的企业所感受到的汇率风险越大。
优秀的领导团队也可以提升企业汇率风险承受能力。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有能力的团队来运营,并在企业运行出现意外状况时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在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效果体现在公司的资金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增长率等方面。企业财务指标稳定处于同行业水平之上,是判断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管理运营能力的重要标志。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领导者不能够对所有突发性事件的类型、频率、规模等有准确把握,需要有风险处理能力的专业人员对突发性事进行应急处理。因此,一个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团队能够增强进出口企业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此外,信息交流渠道的通畅是风险控制的保证,其效果对风险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汇率变化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货币购买能力的大小,企业只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不可能改变它。当进出口企业遇到交易汇率风险和经济汇率风险时,可以根据自身承受能力的大小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进出口产品数量、目标国、结汇币种及汇率变动附加条款等来规避汇率风险。
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趋势中,预计在未来的几年还会有可能每年升值3%~5%。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人民币汇率风险承受能力,规避及减少进出口企业受损失的程度具有现实意义,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面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进出口型企业要懂得运用现今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来保护自己,并以此将自己可能承受的汇率风险实现转嫁。金融工具中的票据贴现和出口汇押适合资金不充裕的中小型企业。对于资金比较宽裕的企业则有更多选择,例如掉期保值、期权期货交易等。除此之外,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也是企业的一个较好的选择。不管是选择何种金融工具,企业都应该以自身利益最大为目标。
为规避在结汇期间汇率变化导致企业利润的侵蚀,交易双方可以在交易中的签订合同环节中增加保护条款。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以本国货币计价,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汇率变化可能带给企业的损失。如果不能以本国货币计价,则可以约定一个固定的汇率作为结汇的汇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企业利润在汇率波动中的损失。
我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产品基本上是属于产品附加值低、可替代性高、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该类企业大多是靠薄利多销的营销手段进行交易,并且处于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其议价能力不高,所以当人民币升值时,企业几乎不可能提高产品价格以弥补自己因汇率所承受的损失。对该类企业来讲,改变出口结构,逐步将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转化,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提高汇率风险承受能力。
要想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品牌是缺一不可的,这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并且有一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就可以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位,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才能获得胜利。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进一步提高汇率风险承受能力,才能在国外反倾销中保护自己。
企业汇率风险承受能力是一个新的课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本文通过对企业汇率风险承受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不同的企业贸易类型、行业、规模、外贸依存度以及不同的经营管理能力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汇率风险承受能力。面对经济全球化,汇率问题是进出口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企业应该乐观面对汇率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汇率风险,增强企业汇率风险承受能力,继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应该建立起应对汇率风险的意识,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与交易企业协定合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产品技术等方式,将汇率可能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
[1]刘钧.风险管理概论[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谢非,张静,宋磊.汇率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9):46-50.
[3]周为尧.企业承载力初探[J].探索与改革,1989(5):4-6.
[4]杨海涛.企业随力初探[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11):62-67.
[5]张太海,吴茂华.企业承载力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12(7):91-92.
[6]张太海,赵江彬.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11 -14.
[7]谢非,宋磊,张静.重庆汽车工业外汇风险现状及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7):32-36.
[8]王伟,陶士贵.不完全汇率传递的影响因素:研究与评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8-55.
(责任编辑 彭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