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2014-03-25 11:27王妮
关键词:价值体系育人思政

王妮

(兰州文理学院 政法系,甘肃 兰州 73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这顺应了时代要求,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思政课的文化育人功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时代,知识不断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不断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大学越来越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大学生作为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承担着国家繁荣富强、文化繁荣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塑造功能

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民道德素质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更关系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长治久安。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就谈不上文化的真正发展。必须通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导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

(二)高校思政课的文化传播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P181)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灌输理论知识,还要高度重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素质的培育,没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育,便不可能达到由知到行的转化,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见非智力因素在道德品质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思政课通过追求和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阐释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追求和传播高雅文化,阐释和倡导真、善、美、爱,创造性地进行文化引领。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文化渗透功能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文化力量。思政课教师在品格修养、知识积累、精神历练、提升智慧等方面丰富、完善和充实,就会以一个鲜明的文化人形象影响和感染学生的人生实践。

二、高校思政课文化育人功能实现前提与路径

(一)实现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它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很难立竿见影。因此教育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对受教育者普遍了解的前提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文化育人功能。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国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化的政治、教化功能较强,而娱乐、休闲功能则相对较弱。如今,快餐文化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长期的“文化话语霸权”,一方面折射出思想的解放,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快餐文化只会带来平庸和短暂肤浅的快乐。当“90后”大学生沉浸在流行音乐、网络小说中,当他们整日挂在QQ上神侃,当泛娱乐化的文化热潮席卷高校校园……思政课教师不得不关注和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文化育人功能。“90后”大学生已不再认同“沉默是金”、“枪打出头鸟”这类处世哲言,他们充满激情,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他们更关注个体体验,更注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高大全”嗤之以鼻,要求讲授内容形象、生动。他们显得更有主见,当然,也许这些主见很片面、主观,但至少证明他们愿意思考,而不是被灌输。

(二)路径选择

文化是通过长期的沉淀、凝聚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历史传承性,任何国家和民族要推动文化发展,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文化自觉”的观点,他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2]培养文化自觉,首先应认识、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

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思政课应成为文化自觉的倡导者,要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以丰厚的精神资源来启迪学生的思考,触碰学生的心灵。

阅读经典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要鼓励学生读经典、读原著,与先贤往圣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沟通,使“90后”大学生既有古典文化的修养,又关注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使之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要“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非一朝一夕之事,社会现实和我们传承的文明存在差距,真善美需要在反复较量中站住脚,思政课要为学生提供比较体验,不掩藏假恶丑,鼓励学生通过思辨和实践做出选择,达到自我表现、教育和服务。[3]

思政课应注重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传统教法理论关注“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现在不光要“三备”,还要备思想、备故事、备话题、备冲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思考和讨论中引出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3]熊传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