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莉
(上海海洋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1406)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R·Firth说,每一个词,当用于一种新的语言环境时,就会产生新的意义(Each word,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is a new word)。Firth所说的情况不仅仅在英语里俯拾即是,可以说这是一切民族语言所共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表达中也是比比皆是。因此,即便是最简单不过的一种表达(词、短语或句子),如果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里,我们对其用法和译法也不可忽略,它们往往会因语境的变迁而派生新意。
语境就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是语言中的各级单位包括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语境因素。它会影响交际双方的表达与理解,具体来说,“语境是一个词在词群、从句和句群中出现的环境。语境包括说话的时间、地点、周围事物以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方式等种种不言而喻的情况”。(张维友:2004)从对语境的这一界定来看,语言中的语境可分为言内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和言外语境(extralinguistic context)两大类,也就是王建平先生所说的言辞语境和非言辞语境。一般来说,语音语境、语法语境和语义语境都属于言辞语境,而时间、空间、文化、交际对象不具有语言系统本身的特征,因而称之为非言辞语境。[1~4]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这一类语境因素存在于不同民族语言之中,影响着交际双方的理解与表达,也影响着译者的理解与翻译。
如,Dr.John was invited to visi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last summer,where he delivered an address on humanism and shared his views on the topic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y.(今年夏天,约翰博士应邀访问上海海洋大学,就人道主义这一主题发表演说,并与全校师生分享其观点)
上句原文中的“last summer”,按词典释义应该是“去年夏天”,而笔者将其译成了“今年夏天”。这里主要是“…was invited to visit…”所发生时间使然。如果这段话语所产生的时间在今年春天,原文中的“last summer”就应译为“去年夏天”了。但说话者是在 “今年的秋天或冬天”讲的这一段话,所以,“last summer” 就应译为“今年夏天”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英语中言外语境,即时间语境的不同,其在汉译时所表达的内涵就完全不一样。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除了语言内语境影响理解外,更多的是非语言语境充斥于人们的日常交际。[5~8]所以,理解某一语言单位的确切含义,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线索。说话者说话的时间、地点和对象不同,其表达的内涵可能完全不一样。
请看下面网上曾疯传的8个句子,据说是从HSK(汉语等级考试)8级考卷中语义辨别题中摘录下来的,亦有人说是那些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和GRE等考试中屡战屡败的中国学子为证明汉语同样“博大精深”、中国文字同样“神奇无比”而杜撰出来的。
(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试英译:
Youcanputonasmuchaspossiblein winter; Youcanputonaslittleaspossiblein summer.
句子中,两个“能穿多少穿多少”,表达完全一样,但意义因其上下文分别为“冬天”和“夏天”而决然相反。前者含义为“穿得越多越好”;后者为“穿得越少越好”。
(2)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试英译:
There exist two reasons for the leftover ladies:Eithertheleftoverladiesturnuptheirnosesatwhoevertheymeet; orthosewhotheleftoverladiesmeetturnuptheirnosesatthemselves.
同样是“谁都看不上”,上一句表示“她们自恃清高、看不上她们所接触的任何男士而当了剩女;而下一句则表达她们因某些自身条件不如男士之意,是指男士看不上她们而“被剩”了。反之亦然。
(3)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试英译:
A girl was heard to probably be calling her boy friend in the subway.“I’ll have already.
arrived at Xizhimen Station”. Get out quickly to the subway station. If you get there earlier than me,waitamoment; If you get there later than me,waittosee(howI’llsettlewithyou).
语段里相同的“你就等着吧”,前一句表示“如果你先我到达车站,请不要走开了,就地等我一会”;而后一句则表达“要是你比我晚到车站,看我来怎么收拾你”。可见,“你就等着吧”的含义,仅因那个被电话的男朋友可能的“早到”或“迟到”这一语境的不同,会产生如此大的意义差,难怪那些参加HSK考试的“老外们”往往会在这类意义辨析题上出现“狂抓”现象。
(4)单身人的来由: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试英译:
The origin of a bachelor:Originallyhe(she)lovedaperson; currentlyhe(she)lovestostayaloneathome.
这里两句“是喜欢一个人”的逻辑关系是:前者含义为“曾经爱过一个人,后因某些原因而分道扬镳了”,而后者为“喜欢自己一个人宅着,所以现在是单身人”。
(5)两种人容易被甩:一种不知道什么叫做爱,一种不知道什么叫做爱。
试英译:
Two kinds of persons are easily forgotten by love:Eithersomedon’tunderstandwhatloveismeantby,orothersarewonderinghowtomakelove(withtheirspouses).
很显然,这里的同一句话,却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有一种人不懂得爱情叫什么或爱情的含义是什么”;而另一种则是“不知道怎么‘做爱’,即怎样进行关心爱护并使双方愉悦的性行为”,反之亦然。
(6)想和某个人在一起的两种原因:一种是喜欢上人家,另一种是喜欢上人家。
试英译:
You want to stay together with someone for two reasons:Eitheryouhavefalleninlovewithsomeone,orsomeonehasfalleninlovewithyou.
这里的两句话同样“是喜欢上人家”,前一句含义为“你爱上了某一个人”,而后一句是“别人爱上了你”。反过来,意义同样成立。
(7)两个人离婚的原因:一是因为房事;二是因为房事。
试英译:
The reasons why this couple has got divorced:One is perhaps because ofthesexualactivitybetweenthem; the other,houseproperty.
这里的前后两个“房事”,尽管表达形式相同,但以汉语为母语的成年人一眼便能辨别其内涵意义:即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夫妻间的性行为(不和谐或不愉快,造成两人的离婚);而另一原因也许是因为房产(所有权出现分割纠纷而离婚),反之亦然。
(8)我俩之间真有意思:一会儿,你是我的崇拜偶像;一会儿,你是我的崇拜偶像。
试英译:
What fun it is between both of us:onemomentyouaremyworshippedidol,andthenextyouworshipmeasanidol.
本句中的“你是我的崇拜偶像”,由于所处的上下文不同,意义完全相反。上一句想要表达的是“我把你当偶像崇拜”,而下一句则是“你把我作偶像崇拜”,反之亦然。可见,汉语表达中,有时常常会出现语言形式完全相同,而隐含意义可能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
上文的8个句子是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等社会交际场合经常碰到的言语表达,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出现误解。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的口头交流,还是在翻译实践中,对于话语的理解,既要参照词典对词意的诠释,又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明某一语言单位与其他语言单位的关系,以及它在句子、语段、甚至整个语篇中的功能来确定其意义,否则,就会因误解而伤害交际对象从而中断言语交际,或出现译文的似信非信、貌合神离。[9~10]
参考文献:
[1]《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谈翻译[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2]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刘英蘋,耿智.论语境类型与翻译[J].上海翻译,2013(1).
[4]王长羽.浅析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2(34).
[5]耿龙明.思维、语境与翻译[J].外国语,1992(6).
[6]周丽娜.语境与翻译[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2).
[7]戴光荣.语境、关联与翻译[J].英语研究,2003(2).
[8]段梦敏.语境对翻译的作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6(2).
[9]周永模.语境与翻译示例[J].上海科技翻译,2006(3).
[10]徐昌为.核心HSK:新汉语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