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燕
(长江大学 共青团长江大学委员会,湖北 荆州 434023)
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大师,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师,人类文明进步离不开大师。自大学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其是专家学者、学术思想云集碰撞的地方,是名家大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可以说,名家讲坛举办的频次、水平和上座率等指标,都是评价一所大学人文氛围、治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晴雨表。名家讲坛活动与电视和网络版的“百家讲坛”、“慕课”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可以和名家大师面对面交流。因此,名家讲坛活动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人文魅力,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心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校园的人文氛围更加浓郁和谐。
长江大学是一所颇具历史人文底蕴和先进育人理念的学校。自2003年学校合并组建以来,校团委在上级团委和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相信青年,相信未来”的工作理念,以培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青年精英为目标,旗帜鲜明地走“尊重个性,培育英才”的个性化育人之路。为更好地培养“信仰坚定,堪当重任”的社会精英,在原有众多品牌活动的基础上,自2008年10月以来,校党委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定期举办高端人士讲坛活动的设想。为此,校团委随即启动了“致远计划”名家讲坛活动。“致远计划”的“致远”二字,出自于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年多以来,“致远计划”与青年大学生如期相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追捧和好评,现已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学生与梦想及世界对话的纽带,院系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的桥梁,是共青团思想引领和学术创新的双赢工作平台。
从2008年10月开办的5年多以来,“致远计划”名家讲坛先后邀请了32位享誉中外的名家大师做报告,受益的老师和学生累计达5万余人次。5年共举办名家讲坛32场,意味着平均每个学期3场,平均每1个半月1场。其具体举办步骤为:校团委定期向学生征集想亲近的名家大师名录,录入讲坛专家库,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这些专家的联系方式,并向专家发出活动邀请和学校简介,定期与他们联系,直到其接受邀请。专家接受邀请后,校团委制定活动方案并与对方协商,待讲坛举办后,再整理专家讲座录音稿,录像刻碟及宣传报导。每一场“致远计划”的主讲嘉宾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如首场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院士,虽为理工科专家,却有着极为深厚的人文和国学底蕴;第2讲名家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除了独树一帜和出类拔萃的学术成就外,他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放弃了北京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扎根偏远的贵州;第3讲的桂希恩教授,虽然不是院士,但曾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作为中国防艾第一人,他到处免费开展讲座和义诊;第7讲的朱清时院士,有着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个性化的治校理念。正因为如此,“致远计划”名家讲坛成为长江大学一个极富吸引力的磁场。每隔一段时间,学生们就会到海报栏或网络搜寻有关“致远计划”的举办信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许多同学向学校推荐自己心中的偶像;每隔一段时间,讲坛又会在大礼堂与学生们如期相约。同学们在寻找打听,推荐期待,聆听提问中,膜拜着能予自己以正能量的粉丝,关注着学术动态,寻找着指引其人生航向的灯塔。这种常态化的亲近和面对面,是一种聆听,一种碰墥,也是一种经历,一种促动,一种视野的开阔,更是一种大气远见,幸福和感恩。
名家大师作完报告后一个程序化的规定动作,就是学生记者的专访和出版报告集。学生记者在专访时所提的问题,相比现场互动环节学生的提问,更全面,更犀利,更高端。半小时左右的采访,能让主讲嘉宾较为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对相关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观点。采访结束后,通常由组织者代表校方,向主讲嘉宾赠送学校为其专门制作的个性化纪念海报,接着邀请嘉宾为学校或学生题写寄语,最后要将报告会的录音资料整理成文字出版报告集,将摄像的声像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光盘。专访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和详细录音,事后均会整理成文字,刊发于《长大青年》专栏。名家题字的寄语也会放到校史博物馆,作为学校和该项活动成长发展的见证。整个活动的宣传报导和现场摄像刻录制作的光碟,除用于资料存档并寄送给主讲名家留作纪念外,将会送达上级部门和相关领导老师,甚至会专门送给众多忠实的学生粉丝及校外人士。
各专家来校后,除了“致远计划”名家讲坛报告会以外,还会赴相关院系与师生开展学术交流。与特定的报告会相比,这种有针对性的交流往往更专业,更有学术深度,既能展示我校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学术风采,又搭建起了各院系与名家之间交流的桥梁,从而能更好地促进我校学术科研工作的发展。截止目前,先后有10位专家赴相关学院(文学院、机械学院、电信学院、地科学院等)举行了学术交流和学术沙龙活动。通过交流活动,各院系与相关名家达成了专业共建、课题申报等口头协议。
自举办“致远计划”名家讲坛以来,长江大学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热衷于参与名家讲坛活动的学生人数节节攀升,每场报告会慕名前来的学生越来越多。现场听众除了人数越来越多以外,还体现出结构性变化:听众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由原来的以低年级学生为主转为以高年级甚至研究生学生为主,由原来的学生居多转为老师居多。随着讲坛举办场次的不断增加,学生眼界的不断开拓,学生现场提问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该活动的持续举办,是我校“长大长新”校训和“求实,进取,创业,报国”校风的最好诠释。
“三尺讲台,诠释着高深的学问和无边的境界”,学生经常这样评价“致远计划”名家讲坛。这些主讲嘉宾虽然从事着不同的专业,但都有着共同的人格魅力。在组织名家讲坛的活动中,具体负责的老师们也经常被他们所感动。有的名家虽然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却自愿免费做公益报告;有的名家虽然名气大学问深,但为人却十分谦和低调质朴;有的名家虽然人生曲折,但一直笑对人生。当“湖北圣人”吴天祥在讲坛上讲述自己的好人经历时,听众无不热泪盈眶。曾经有一位学生,在聆听了欧阳自远院士的报告会后,被欧阳院士带着胰岛素来我校免费讲学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当晚便咬破手指,书写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数字,并送到欧阳院士所住的房间,请他监督自己的成长。电信学院的程书豪同学,目睹了李培根校长的平易近人后,顿生敬佩之情,拉着他的手,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教育学院的甘雄同学,高密度聆听了数场名家大师的报告后,深受触动,发奋学习,半年之内,写出了三篇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系列论文,荣获当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考取了南方医科大学的硕士,现正在攻读博士。长江大学学生每天都在各种各样的小舞台大人生中,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激励,有的从香港访学回校后深受触动,有的在名家讲坛中找到了人生的坐标。“致远计划”名家讲坛触动人灵魂深处的,永远是名家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情操。
要保持此项活动永远的高热度,就要继续从名家的社会知名度、贡献成就、道德品质和演讲能力四个方面,慎重选择并邀请每一位主讲嘉宾,争取使每一场报告都成为学生成长前进的风帆,以及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平台。五年来,“致远计划”名家讲坛先后邀请了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许多名家来校讲学,如熊召政先生、欧阳自远院士、李培根校长等。
要保持此项活动永远的高热度,还要把名家遴选的范围从学术大家逐渐扩大到文艺大家、政界要员、商界精英和公众人物。近两年来,“致远计划”名家讲坛先后邀请了报告文学大家梅洁女士(第一位女性主讲者),雷锋生前好战友乔安山同志,当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张楚廷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秦辉教授等,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学术视野。
要保持此项活动永远的高热度,就要建立起邀请名家的科学长效机制。五年多以来,“致远计划”名家讲坛采取校院、校地合作的方式,邀请了全国关公文化研究第一人胡小伟先生、央视四套《海峡两岸》评论员江岷钦先生、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志成教授等名家来校做报告,既节省了时间成本,也节省了接待成本,有利于该项活动长期化、高质量的开展。
为了保持此项活动永远的高热度,长江大学通过“致远计划”名家讲坛活动的举办,成功地探索出了大型活动标准化操作流程(SOP)运作方法。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苏升乾教授来校讲学时,从接到任务到正式举办仅2个小时。成功完成的组织工作,得到了校领导和苏教授的好评。科学的工作方法是良好的育人效果和展示学校最佳精神风貌的重要前提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