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尚
公示语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对之研究是翻译研究的热点话题。200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课题获得立项资助,并成立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公示语”这一名称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了提高公示语的翻译水平,提升我国对外宣传翻译的质量,中国译协于2005年9月国际翻译日之际,举办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翻译界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主题发言,呼吁重视公示语翻译工作。《中国翻译》2005年第6期开辟公示语翻译专栏,刊登多篇专家、学者的文章。此后,公示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学界对此论题的研究,内容广泛,视角众多。实践研究比重较大,涉及许多行业。如果说在国家对外交流的窗口行业,公示语的翻译还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作为学术研究中心的高等院校,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又如何呢?本文以甘肃某高校为例,对校园公示语翻译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进一步探究公示语翻译在高校的生态状况,以期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于公示语的定义,学界迄今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国际图形标志委员会主席Barry Gray的定义是:“Signs are anything from a simplest way finding or information ‘marker’ to the technically sophisticated communication of a message”。这个定义比较宽泛。斯内尔·霍恩比认为“公众指示语是一种仅限于书面语言的文本类型,如那些意在于吸引公众注意力的标识和告示”[1]103。杨全红是国内较早研究公示语翻译的学者之一。他指出公示语“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或用寥寥文字,或用简明易解的图示,抑或文字与图示兼用,表示对受众的某个要求或引起人们的某种注意”[2]43。罗选民认为:“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文字,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具体而言,路标、广告、商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告示等都是公示语”[3]66。丁衡祁也给出了类似的定义:“公示语是在公共场合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等”[4]43。比较而言,戴宗显的定义则比较全面: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5]38。对于上面这些定义,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皮德敏认为,公示语既应包括语言符号,也应包括非语言符号,而且“公示语除了表现为书面语以外,还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存在,如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广告,公交或轨道交通等站名播报”[6]132。应该说,他的这一观点很有见地,弥补了以前学界对公示语界定的不足。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交际功能的特殊文体,公示语有着非常明显的语言特点。丁衡祁将其总结为“5个由字母 C 打头的单词:concise,conventional,consistent,conspicuous,convenient(简洁、规范、统一、醒目、方便)”[4]43。戴宗显详细地列举了英语公示语的十大语言风格:名词的大量使用,动词、动名词的使用,词组、短语的使用,缩略语的应用,严格禁用生僻词汇,文字与图形标志共用,现在时态的应用,祈使句的使用,规范性和标准性语汇,简洁语汇,精确措辞[5]38。也有学者把公示语的风格描述为简洁性、规约性和互文性[3]。其实无论怎样措辞,内容则是大同小异。
公示语的语言特点既然明了,接下来的问题便是翻译原则的确定。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源远流长,但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翻译标准或原则的讨论。从支谦的“因循本旨,不加文饰”,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到严复的“信达雅”,再到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皆是围绕此主线展开。就公示语翻译原则问题,学界已有很多讨论。黄友义指出,“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作者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并提出了外宣翻译时必须坚持的两条原则:一是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二是熟知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7]。在《再谈街道名称的书写法》一文中,郭建中呼吁路牌书写法要与国际接轨,遵循“单一罗马化”的原则[8]37。张美芳以文本类型理论作为切入点,研究公示语的翻译问题,提出以文本功能决定翻译策略的原则。也有学者认为,语境因素对公示语的翻译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坚持语境对翻译的制约原则[6]。王树槐对武汉市地铁集团公司提供的公示语初译稿进行了评审,并对其中的错误加以归类、分析,然后提出了地铁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的七个原则:遵从习惯原则,简洁醒目原则,译名从实原则,因况省译原则,通俗易懂原则,足够清晰原则和委婉礼貌原则[9]。
我们认为,所有这些原则不管其措辞如何不同,但有一个总的思想是一致的,即以受众的需求与接受能力作为我们翻译的根本原则和出发点,一句话:一切为了受众。
本文以甘肃某高校图书馆部门标识牌,校内道路标识牌,环境卫生提示语,学校某些部门的网页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其存在的问题。
出口,原译 export,改译 exit。点评:export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商品的出口业务;二是出口的商品。图书馆的“出口”,显然是指出门的通道,而不是商品的出口业务。
保持安静,手机莫用,原译No cell phone,改译No Cell Phone Use。点评:原译的意思是“没有手机”,而非“莫用手机”。
优美环境,自觉维护,原译Maintain the Environment Beauty,改译 Maintain the Beauty of the Environment。点评:原译的错误在于词序的混乱。
现刊阅览厅,原译current Periodical&Journal Reading Room,改译 Current Periodicals&Journals Reading Room。点评:原译的错误在于名词单复数的混淆。
过刊阅览厅,原译Outdated Periodical&Journal Reading Room,也是名词单复数的问题,应改译为Outdated Periodicals&Journals Reading Room。
驾校,原译Driver license Training Center,改译Driving School。点评:原文两个字,译文也是两个字,无论内容与形式都高度对等。原译的错误首先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其次,也存在语言错误。驾驶证英文是 driving license或 driver’s license,而不是driver license。
机电实验楼,原译Mechanic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Experiment Building,改译 Building for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xperiment。点评:原译给人叠床架屋的感觉,字面意思是“机电工程系实验楼”。译文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机电工程系”应该译作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Department。Mechanic是名词,意思是机修工,译者混淆了mechanic和mechanical。其二,“实验楼”的英文是Experimental Building,而非 Experiment Building。其三,存在结构上的问题,英文不喜欢用很长的定语修饰。在此例中,先把“楼”字译出来,然后再说其用途,改译后显得结构匀称。此例的问题类似于上面的例子,这也是汉英公示语翻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原译protect circumstance begin with m,改译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gins with me。点评:原译有词汇、语法错误三个。其一,动词短语不能作句子的主语,应改为名词短语。其二,谓语begin应该与主语保持数的一致,只能是单数而不是复数。其三,circumstance通常用做复数,指情形、状况,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绿化我们的城市,原译Afforest our city,改译Make our city Greener!点评:afforest指在一片空地上种树,原译在逻辑上讲不通,而且是一种具体行为,并无原文的号召功能。
在一处草坪上有一组观赏石,上面写着校园景观,禁止攀爬,原译 Campus Landscape,Prohibit Climbing。点评:在这种语境下,“校园景观”四个字完全可以不译,译了反而累赘。此外,汉语“禁止攀爬”是主动语态,英语译文该用被动语态。因此改译为Climbing Prohibited即可,或者说No Climbing。
对外交流合作处,原译Department of Exter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改译为 Department of External Affairs。点评:从语法和语义来说,External Exchange可以表示“对外交流”这一概念,但从语言的实际使用角度来看,“对外交流合作”这一概念更多情况会用external affairs,或者foreign affairs。笔者查阅了COCA (当代美语语料库),以External Exchange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搭配为2,而以external affairs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为214。
学报编辑部,原译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ial Staff。点评:两个地方需要修改。首先,Editorial Staff指的是全体编辑人员、编辑队伍,而编辑部作为一个部门应该译作Editorial Department。可改译为Editorial Depart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原译Department of History。点评:原译指的是历史系,是该学院的前身。既然已经升格为学院,英译当然也应该与时俱进。建议译作 College of History,Culture and Tourism。
学院体育学院,原译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改译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在一定的语境下University是冗余信息,完全可以省略不译。
本文看到的一些问题,其实只是高校公示语翻译现状的一个缩影。同样的问题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只是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对翻译重要性与严肃性认识不足。第二届中译外高层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中,黄友义[10]6指出了中译外工作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社会对高端翻译人才迫切需求和翻译人才极度短缺的矛盾。第二个严峻挑战就是社会普遍对中译外工作了解不够,对该专业缺乏认识。有意思的是,他在谈到中译外常见错误的时候,也列举了将大厅的 “出口”翻译成“Export”这一个例子,并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对翻译工作缺乏认知,组织翻译的人不了解翻译工作,乱点鸳鸯,让不懂翻译的人去翻译。
早在2005年,中国译协会长刘习良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要大力推进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包括翻译就业准入制度和翻译企业准入制度。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03年推出的翻译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引起社会的重视,但并不是强制性的。在这方面国家应该加快立法的步伐,如同律师、医生、会计行业一样实行强制认证,做到翻译持证上岗。只有这样,各种翻译乱象才有望得到有效遏制,翻译的质量才有保证。
合作翻译的例子在中外翻译史上并不鲜见。在西方,合作翻译可以追溯到《圣经·旧约》的希腊语译本《七十子希腊文本》。它是西方古代第一部重要的译作,是72名犹太学者集体合作的结果,开创了翻译史上集体合作的先河。在中国,合作翻译模式至少可以上溯至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近代有林纾与他人的合作翻译,当代有杨宪益与其妻戴乃迭的合译《红楼梦》。这种事例还有很多。集体翻译,尤其是中外人士合作翻译的好处不言自明,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译文的准确与流畅。在高校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有外籍教师这一宝贵的资源,若能善加利用,与外籍教师合作,则公示语的翻译必能事半而功倍。
公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名片,是其对外交流水平的直观反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一重要“细节”却往往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因此造成公共场所公示语的翻译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国际交流,而且是一种“语言污染”,有碍观瞻,有损形象。作为学术研究中心的高等院校,校园公示语翻译的问题只是上述问题在高校语境下的一个表现,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研究。
[1]李德超,朱志瑜.翻译研究:综合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杨全红.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6).
[3]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4).
[4]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6).
[5]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6).
[6]皮德敏.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原则研究[J].外语学刊,2010(2).
[7]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8]郭建中.再谈街道名称的书写法[J].中国翻译,2005(6).
[9]王树槐.地铁公示语翻译:问题与原则[J].上海翻译,2012(3).
[10]黄友义.中国特色中译外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J].中国翻译,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