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石颖,张美玲,曾科
国内许多高校开办了地球物理学专业,并将其作为重点进行专业建设。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在地球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规划等方面有所不同。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等石油院校为发挥地球物理学在资源勘查,特别是油气资源勘查方面的作用,在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目标设置等方面均“油”味十足。可以说,同样是地球物理学专业,各高校各具特色。本文以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为例,探讨地球物理学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专业特色化建设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独具特色,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所培养的毕业生统一服从国家分配,不存在学生就业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将学生就业推向了“双向选择”的市场。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学生就业率在各行业、各学校间存在巨大差异。石油院校受石油行业形势大好的影响,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随着开办石油专业的院校持续增多,许多老牌石油院校也感觉到了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同时,随着石油行业迅猛发展和变化,石油高校的教师们也越来觉得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此时,“特色化”专业建设成为众多高校不约而同选择的一个教改方向。学校通过专业建设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专业的特色化发展来提高专业品牌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目的[2]。专业特色化建设通过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展开研究,进行具体实施,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并提高社会声誉与知名度。同时,进行专业特色化建设也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因此,进行高校专业特色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共有十几家高校开设了地球物理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均衡化发展,各高校逐渐意识到特色化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就这一问题开展了讨论及特色化实践。中国矿业大学积极创办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建设煤炭地球物理为主体、矿井地球物理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按照“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的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以“采矿概论”、“普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导论”、“电磁场论”、“弹性波动力学”、“数字信号处理的数学方法”等地球物理类基础课程为平台,以“地震勘探原理”、“电法勘探原理”、“地球物理测井”、“矿井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电法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及解释”、“矿井地质学”(研讨)、“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讨)、“岩性地震勘探”(演讲)、“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为核心课程,构建突出矿井地球物理特色的课程体系。山东科技大学以学生为本,创建由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及创新教育五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积极发展特色专业。桂林理工大学坚持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特色办学路线。在课程体系制定中,“重、磁、电、震”等传统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得到保留并予以加强,“弹性力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反演”等课程突出理科培养特色,“放射性测量”和大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突出工科特色。成都理工大学在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办学模式指导下,将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分为“能源地球物理”和“深部与环境地球物理”两个方向,发挥优势,突出该学校地球物理学专业的特色[3]。而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物理专业以学校王牌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为依托,经过10余年的发展,逐渐探索出一条特色化教学之路。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学系源于2001年组建的地球物理学教研室,2002年首届招生。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勘探地球物理的研究内容为核心,以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教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逐渐形成了依托石油高校和油田的办学特色。随着油田生产发展的调整,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就业面从单一的油田就业,向煤田、地震地质调查等多元化就业转变,就业面大大拓宽。为此,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近几年来,围绕特色化办学的思路开展了一些工作,逐渐形成了以“油气地球物理”为核心,以“工程地球物理”为辅助的特色化教学体系。
在教学体系上,设立“油气地球物理”和“工程地球物理”两个教学模块。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所学课程一致,到大学三年级进行模块化教学。其中“油气地球物理”模块以“矿场地球物理”、“地震勘探原理”、“测井资料解释”、“物探资料解释”等课程为支撑,着重培养学生在油气资源勘察方面的能力。而“工程地球物理”模块以“地球物理学基础”、“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综合物探”等课程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在重大基础工程勘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能力。表1列出了两个模块的主要专业课程,其中通用模块为两个模块都开设的课程。
表1 地球物理模块化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
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油田生产实习使得书本的理论知识有实践的平台,避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为此,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物理系加大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除了增加实习的必要经费外,借助依靠大庆油田的优势,积极建设油田生产基地,与油田签订协议,制定油田生产实习相关规章制度。这,一方面使实习实践活动有持续进行的保障,另一方面使得油田和学校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推动生产实习这一重要实践环节健康有序进行。经过学校多方努力及大庆油田积极配合,近几年,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建立了大庆油田测井公司生产实习基地和大庆油田物探公司生产实习基地。这两个稳定的实习基地承担了地球物理学专业每年两次、共计80学时的实习任务。在油田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生产实践当中。从现场师傅的讲解,到生产任务的直接参与,使得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能力,地球物理学专业在大二、大三年级中挑选优秀学生,组成创新团队,借助专业教师的科研力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项目中,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创新团队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帮助学生设计创新课题,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软、硬件支持。经过两年的实践,创新性团队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培养出一批较为出色的学生。
[1]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2]李元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
[3]张美玲,曾科,肖佃师.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发展设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