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洪
(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现有关于楚国历史的论文专著和谈到楚国历史一般都只有八百年这个整体概念,未免太笼统,不利于对楚国历史文化及其发展变化的准确了解。为了准确把握楚国历史文化及其变化,有必要对楚国八百年的历史进行分期研究。
楚国历史呈现出三个前后相续、总体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的“低——高——低”波浪式发展道路。综合楚国历史高低起伏发展的实际,结合先秦历史的分期,楚国八百年分为崛起期、争霸期和争雄期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可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从熊绎立国到熊眴(蚡冒)是楚国崛起期,其中,从熊绎立国到熊渠是上升阶段,从熊挚到熊眴(蚡冒)是下降阶段;从楚武王到楚昭王是楚国争霸期,其中,从楚武王到楚庄王是上升阶段,从楚共王到楚昭王是下降阶段;从楚惠王到公元前223年负刍亡国是楚国争雄期,其中,从楚惠王到楚威王是上升阶段,从楚怀王到公元前223年是下降阶段。这三个时期六个阶段也可概括为“三起三落”:第一次起落就是崛起期,其中,从熊绎立国到熊渠是“起”,从熊挚到熊眴(蚡冒)是“落”;第二次起落即争霸期,其中,从楚武王到楚庄王是“起”,从楚共王到楚昭王是“落”; 第三次起落即争雄期,其中,从楚惠王到楚威王是“起”,从楚怀王到公元前223年负刍亡国是“落”。
从熊绎于约公元前1027年立国到熊眴(蚡冒)(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41年在位)共约286年,是楚国在当地众多方国部落中逐渐发展强大成为当地大国强国的时期,故概括为楚国崛起期。由于这个时期楚国发展经历了上升和停滞不前的两种态势,故称为楚国第一次起落:从熊绎立国到熊渠,楚国不断发展壮大,呈上升态势,为第一次“起”;从熊挚到蚡冒熊眴楚国停滞不前,相对呈下降态势,为第一次“落”。
楚国崛起期的上升阶段是从熊绎立国到熊渠(公元前886年——公元前877年在位)称霸汉东,共约150年。在熊绎、熊渠等楚君率领下,楚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国势上升,终于在汉东众多小国中崛起为大国、强国。
熊绎于约公元前1027年受周成王册封立国,成为楚国八百年起点,也是崛起期的开始。此后,熊绎和西周王朝一直保持联系,参加周成王主持的岐山会盟,尽管只是负责“守燎”和“缩酒”,但毕竟接触了当时的先进文明,带回先进文明的理念。这是楚族作为外来流迁之族能在当地众多土著夹击下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开始崛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建国后由于酋长没有特权,仍要亲自劳作,因此,熊绎经常穿着破旧衣服、推着柴车率领族人上山砍柴。他和其后楚君的这种亲自劳作行为被后人概括为“筚路蓝缕”,其精神成为后世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被后世楚君经常提起,激励楚人不断奋斗。
熊绎之后,到熊渠为楚君时迎来楚国的大发展,达到崛起期的发展最高峰。熊渠抓住西周王朝衰弱之机大力发展,成为汉东大国、强国,当地大小方国部落纷纷归顺,史称“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史记·楚世家》)。然后楚国向西攻打庸国,向南攻打长江中游一带的越人,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向东一直攻到鄂,夺取该地丰富的铜矿资源。熊渠后期公开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以天子自居,封三个儿子为王,开出一条通往鄂东南和赣西北铜矿的路,成为早期楚国强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从熊绎到熊渠,在楚君的带领下,楚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止,走上独立发展道路,逐渐由弱变强,成为当地大国、强国,是楚国崛起期的上升阶段,成为楚国第一次“起”。
楚国崛起期的下降阶段是指从熊挚(公元前876年在位)到蚡冒熊眴(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41年在位),共约136年。依据现有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熊渠死后到熊通之前的熊眴,只有楚君熊霜死后,楚国发生了熊霜的三个弟弟争夺君位事件的记载,没有其他大事的记载,表明这一时期楚国处于积蓄力量阶段,没多大进步。熊霜的三个弟弟争夺君位的内争事件肯定使楚国国力遭到削弱,发展态势肯定呈现下降趋势。更主要的是,此时再次强大起来的周王朝频频对楚用兵;同时陆续在楚的北面和东北面分封了随、唐、申、吕、曾、厉、贰、轸、郧、蓼等周王室同姓国或姻亲国,加强对楚的控制,遏阻了楚国的北上和东进,严重地阻碍着楚国的发展。因此,直到熊眴,楚国发展不大,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和前一阶段不断上升的国势相比,楚国衰落了,故称为楚国第一次“落”。
从楚武王(公元前741年——公元前690年在位)到楚昭王(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89年在位)是楚国积极参与北方诸侯国争霸的时期,称为争霸期,共约250年。楚国这个时期的发展轨迹呈现出新一轮的“低——高——低”态势,故称为楚国第二次“起落”。又因这个时期大致和我国春秋时期相一致,故也可称为楚国春秋时期。此外,这个时期还可合称为楚国春秋争霸期。其中,从楚武王到楚庄王共约150年,为楚国争霸期的上升阶段;从楚共王到楚昭王共约100年,为楚国争霸期的下降阶段。
从楚武王到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在位)共约150年。在这一阶段,楚王都积极参与争霸活动。其中的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到楚庄王争霸效果显著,国势蒸蒸日上:楚武王成为汉东的霸主,楚文王开始北上争霸,楚成王先后与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争霸,楚庄王称霸中国,达到春秋时期楚国发展的最高峰。因此,这一阶段可以称为楚国争霸期的上升阶段。
公元前740年,熊通夺位为楚君,并于公元前704年自称王,为楚武王。熊通对内把楚部落酋长变为楚国国君,确定新都,在中央设立令尹、莫敖等职官,采用分封制和县制管理地方,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体制,制定政治和法律制度,完成楚族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组建车兵和“徒兵”,制造了新式武器——戟,任用了屈瑕、斗廉、斗伯比、蒍章、斗祁、屈重、观丁父等一大批人才,对外依靠武力征伐和外交手段,取得军事上、外交上一系列胜利,使楚国由当地霸主发展为更大范围的汉东霸主,进一步增强了楚国实力。熊通自称王,把楚君地位提升到和周天子齐平。这些都为楚国北上中原争霸奠定了基础。
楚文王于公元前689年继位为楚王。楚文王于继位第二年就挥兵北上,借道邓国讨伐原西周王朝控制荆楚的重镇申国,伐申得胜回国时顺便讨伐邓国。这是楚国第一次进军中原,标志楚国攻伐战略由图生存转向争霸。楚文王先后灭掉息国、蔡国,设立息县,灭掉邓国、申国,设立申县;公元前678年以伐郑为突破口挑战当时中国霸主齐桓公。《史记·楚世家》评论此事说:“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
熊恽于公元前671年夺位为楚成王。楚成王继位之初即扩大楚国领土,楚国版图达到千里。然后,楚成王积极参与中原诸侯争霸,先后与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争霸。楚成王与齐桓公争霸的大事有:楚成王于公元前659年到公元前657年连续攻郑,迫使齐桓公连续三次与中原各国会盟救郑防楚;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亲率齐等八国军队南下攻楚,楚成王先遣使责问,继而亲率大军迎战,迫使齐桓公与楚签订召陵之盟;公元前655年郑国倒向楚国,标志楚成王开始占据与齐桓公争霸的上风;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楚成王完全占据上风。齐桓公去世后,楚成王与宋襄公争霸,其大事有:公元前641年冬,陈穆公邀请楚、蔡、郑、鲁等国盟于齐,排除宋襄公,会上各国实际上承认了楚成王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两次发起会盟,楚成王很生气,“执辱宋公”(《史记·楚世家》),随即举兵败宋师;这年冬天,楚成王发起会盟,当众释放宋襄公;公元前638年宋攻郑,楚救郑,双方大战于泓,宋军大败,宋襄公本人也被射伤,并于第二年因伤病而死,宋国从此也就退出了争霸的历史舞台。由此可见,在与宋襄公争霸过程中,楚成王完胜宋襄公。此后,饱经逃难历练的晋公子重耳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楚成王又与晋文公争霸,前期和晋文公打成平手。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失败,导致楚成王的争霸晚节不保,声名受损。总其一生,楚成王是春秋时期有实无名的霸主。
熊旅于公元前613年继位为楚庄王。楚庄王继位之初先后解决了周边众多土著小国不服和国内世家大族与王族的矛盾等隐患。解决国内外矛盾后,楚庄王就开始了争霸活动,在孙叔敖等辅佐下逐渐称霸中国,达到楚国春秋时期发展的顶峰,其大事件有: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伐陆浑之戎,饮马黄河、观兵周疆,问鼎周使,声名远扬,千古流传;从楚庄王十年(公元前604年)到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先后六次伐郑,最后服郑;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大胜晋国,立威定霸;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灭陈复陈,美名流播;楚庄王二十年(前594年),楚庄王亲率大军伐宋,围宋9个月,霸业达到顶峰。
总之,楚国发展到春秋时期,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和楚庄王等带领楚人不懈奋斗,不断征伐,体现了楚国春秋时期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最终到楚庄王时成为霸主,达到楚国春秋时期发展的顶峰,成为楚国的第二次“起”。
从楚共王(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60年在位)到楚昭王为楚国争霸期的下降阶段,共约100年。这一时期,从楚共王经楚康王、楚灵王、楚平王到楚昭王,国内王族和世家大族之间、世家大族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异姓人才被迫外逃或被杀,内乱、政变不断,国力遭到极大削弱;外有老对手晋国相争,加上刚刚崛起的吴国虎视眈眈,楚国从楚庄王的顶峰开始下滑,一直到公元前506年吴师入郢,楚国跌入春秋时期的最低谷。
楚共王继位当年,老对手晋国即借楚庄王去世之机争夺附属国。公元前575年,楚晋双方为伐郑与救郑发生鄢陵之战,楚国失败,原中原的属国纷纷倒向晋国,楚国霸主地位丢失。楚共王继位第二年,申公巫臣因与子重、子反等王族的矛盾就携带夏姬出逃,子重、子反等灭巫臣之族而瓜分巫臣家族财产。巫臣为了报仇,就教吴人车战方法,教唆吴国挑战楚国。吴国因此日益强大起来,对楚国构成严重威胁。
楚康王继位后,内有公族大姓势力强大,王权削弱,世族之间矛盾加剧,相互争权夺利,导致人才大量外流;外有强敌晋国,更增吴国频频挑衅,楚国疲于应付,楚国霸势进一步衰落。
楚灵王靠政变上台,复霸心切,对外频频用兵,或者不得人心,或者无功而返,或者失败;对内大肆杀戮,讲究排场,又长时间修建耗资极大的章华台,最后导致政变,饿死山林。
楚平王也是靠政变上台,对外则务求自保,完全丧失霸主威势。对内大肆杀戮,宠信佞臣费无极,贪念女色,尤其是楚平王听信费无极之言,娶了准备为太子建娶的秦女;听信费无极谗言,杀害无辜忠臣伍奢、伍尚父子,逼迫伍奢次子伍员(伍子胥)出逃,最终导致伍子胥报仇,带领吴人入郢。
楚昭王年幼继位,内有费无极继续为害忠良,令尹子常贪婪而且喜欢谗言;外有志在称霸、历史上被称为“春秋小霸”的吴王阖闾这个强敌,终于导致公元前506年吴师入郢。
这样,从楚共王到楚昭王,楚国一步步跌入春秋时期发展的最低谷,成为楚国第二次“落”。
从楚惠王(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32年在位)到负刍(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23年在位)于公元前223年亡国共约265年。这一时期是楚国与魏、齐、赵、秦等诸侯国争为战国强国时期,故称为楚国争雄期。这个时期基本上是我国战国时期,因此又可称为楚国战国时期。此外,这个时期还可合称为楚国战国争雄期。其中,从楚惠王到楚威王为楚国争雄期的上升阶段;从楚怀王到负刍于公元前223年亡国为楚国争雄期的下降阶段。这个时期楚国又呈现出新一轮“低——高——低”的态势。
楚国争雄期的上升阶段是指从楚惠王到楚威王(公元前339年——公元前329年在位)楚国从“吴师入郢”的春秋时期的低谷逐渐上升,恢复大国地位,进而参与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雄活动的时期,共约160年。这个阶段,楚国中原化导致的权力集中于楚王手中、腐败、失去活力等弊端已较明显,但尚在可自我拯救限度内,因而从楚惠王到楚宣王、楚威王等君臣在享受奢侈生活的同时有的还有些进取精神,尚能振作,还能把楚国从春秋时期的低谷慢慢恢复,经过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到楚宣王、楚威王时达到鼎盛。这是楚国第三次“起”。
楚惠王承续楚昭王中后期复兴楚国的做法,于公元前478年秋七月灭陈为县;公元前477年楚军大败前来挑衅的巴军;公元前476年攻打越国东夷,楚国势力已东及海。这些不仅使楚国走出了低谷,而且初步成为战国大国之一。
楚悼王力图摆脱三晋的威胁,因此当吴起来到楚国时,楚悼王立即任用并全力支持吴起进行变法,对内沉重打击旧贵族、旧势力,加速封建化过程;对外变被动挨打为主动进攻,“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史记·吴起列传》)公元前382年,楚悼王出兵救赵,楚、赵大胜,楚国声威大振,中原各国感到害怕。
楚宣王时,楚国夺取了魏国的睢水、江岁水之间的地区,在魏、齐、赵争战中楚国举足轻重;楚沿汉水西上,攻占褒汉之地,楚国势力伸入到巴蜀地区。楚威王时,北破齐于徐州,又兴兵大败越,杀越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这样,楚国到宣威时期成为雄踞大江南北的大国,达到楚国战国时期发展的高峰。不过,此次国势最鼎盛时也没有达到楚庄王最强盛时期那种一国独强的程度,最好的情况只是与秦等国并列为大国。
楚国争雄期的下降阶段是指从楚怀王(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在位)到负刍于公元前223年亡国,共约105年。这一阶段,楚国权力高度集中在楚王手中,王族核心成员也只有一点权力,普通王族成员都不可能有任何权力,外姓世家大族就更不用说了。而拥有实权的少数王族成员尤其是大权在握的楚王基本上都不思进取,是享受奢华生活的庸碌无能昏聩之辈:危机未来时整日奢靡享乐;一旦危机来临,或茫然不知所对,或应对举措失当,结果在楚怀王时期楚国就垂直衰落了,楚顷襄王时楚郢都陷落,一直到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灭亡。这是楚国的第三次“落”。
楚怀王继位后,公元前316年秦国攻取巴蜀,对楚国形成战略包围之势。楚怀王对此无动于衷,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普通王族成员、相对有治国才能的屈原针对楚国弊端进行改革,触动守旧势力和秦国利益,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宠子子兰等楚国贵族和楚怀王的宠妃郑袖联合起来谗害屈原。昏聩、更相信宠臣、宠妃和宠子的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弃用屈原,楚国又回复到一潭死水的状态。公元前313年,秦相张仪入楚,以商於六百里地“诈楚”。楚怀王昏聩,不听陈轸明智之言,听子兰之言,恶劣地中断楚齐联盟,结果上当受骗,未得一分秦地。受张仪欺骗后,楚怀王大怒,在未做好充分备战情况下仓促举兵攻打秦国,结果公元前312年的秦楚丹阳、蓝田两大战役,楚国皆败,损兵折将,“亡地汉中”,国势垂直下降。公元前301年,秦、韩 魏、齐共同攻楚,在垂沙之役中楚国战败。公元前300年,秦国攻取楚国襄城,楚国更加衰弱,对秦国的进攻无还手之力。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不听昭雎明智之言,再次听信子兰之言,去武关,结果被秦昭襄王欺骗,被扣留在秦国。中间曾乘机逃出秦国,但又被抓了回去,直到公元前296年客死秦国。总之,楚怀王在位期间相信宠信之人的话,判断失误,举措失当,不仅他本人客死秦国,更导致楚国垂直衰落,是楚国从战国时期的大国、强国垂直跌落到低谷的关键时期。此后楚国再也没能振作起来,直至灭亡。
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继位,照样不思进取,整天沉溺于奢侈享乐中。国际上出现更加复杂的大国兼并狂潮,秦国统一趋势明显。以致公元前278年郢都被秦将白起攻陷。此后的楚国君臣更加不思进取和奢侈享乐,尤其以公元前262年继位的考烈王及其令尹春申君黄歇君臣为最。最后,楚国终于于公元前223年被秦灭亡。这样,从楚怀王到负刍,成为楚国最后一次“落”,再也不可能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