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腐败与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关系

2014-03-25 06:18
关键词:北洋腐败海军

李 兵

2014年又是一个农历甲午年,距中日甲午战争过去已有整整120年的时间。关于清军甲午战败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清军败于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也有人认为是军事指挥失当导致甲午战败,而笔者认为腐败才是导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最重要原因。

一、晚清时期的腐败

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的典型代表,在这种体制下的清政府是一个贵族专权的家天下政权。这样的政权必然带来吏治腐败,其中不仅包括朝堂内的腐败,也包括军队内的腐败。腐败导致晚清政府国力虚弱,在与列强交锋的过程中处于严重弱势地位。

(一)朝堂内的腐败

晚清政府内部腐败丛生,权力与利益的斗争从不间断。由上到下的腐败就是当时的国情。

1.各级官员争夺权力

清朝自入关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对汉族官员极强的戒备之心。尤其在晚清时期,越来越多的汉族官员出任地方督抚,掌握地方最高军政大权,使满族中央权贵感受到极大的威胁,他们的排斥心理也就越积越深。在朝中一些满族权贵眼中,北洋水师不过是汉族官员李鸿章的个人资本;北洋水师已经发展成为东亚第一海军,而李鸿章仍然加大对其支持,无非是想扩充自己的实力,这势必会危及他们自己的权力。因此,他们认定若要削弱李鸿章的势力,首先就要削弱北洋舰队。他们在和平时期异常坚定的主张克扣、停发海军经费,这其中不乏多年与李鸿章等洋务人员深结的宿怨,更多的则是来自满族中央权贵对汉族封疆大吏的排斥。官僚之间的相互倾轧与斗争严重威胁到海军的建设,使得海军的力量不但没得到增强,反而在不断的政治斗争中被削弱。除了满汉族官员争权夺利外,汉族官僚内部也是充满了权力之争。1880年内阁学士梅启照奏请整顿水师,建议设外海水师提督,节制沿海各镇,此前丁日昌也曾提过增设三洋水师提督的职位,以加强对海军的统一管理。这对中国海军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但是两江总督刘坤一却坚决反对建立全国统一的海军舰队,主张“沿海水师,仍按其旧,各归本管提镇。”[1]93在刘坤一看来,建立统一的海军等于是夺走其部分兵权,其势力也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刘坤一决心守住现有营盘,坚决反对建立全国海军。由于各个官僚集团利益的不同,建立全国统一性质的海军舰队的方案最终无法实施。

2.帝后两党之争

同光时期的晚清政府,名义上是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但实际上政坛实权却被慈禧太后所把持。光绪帝即位以后,中央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朝廷实际上分为帝党和后党两个集团,两党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激烈斗争,即便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也不放松。光绪帝亲政以后,表现出很大的改革决心,颇想有所作为,无奈慈禧太后独专朝政,光绪仍然受其掣肘,许多政策也因后党的抵制而不能付诸实施。如慈禧为筹办其六十大寿的庆典,挪用海军经费,光绪帝不敢反对,只能让底下亲近的朝臣上奏折来反对。1894年11月26日旅顺失守的当天,慈禧太后召见朝臣,不是与大臣们共商国是,而是突然宣布把光绪帝的宠妃珍、瑾二妃降为贵人,并贬斥主战派大臣文廷式和志锐。前方战场形势吃紧,宫廷内部却还在窝里斗,这使得朝廷不能将全部精力用在对日战争上。

3.海军军费的挪用

艰难成军的北洋海军,从始至终的窘迫绝不仅仅源于官僚倾轧与权利的争夺,更重要的是军费的大量挪用。1875年北洋海军成立之时,慈禧太后宣布大修颐和园。据不完全统计,到甲午战争前,用于工程花费的库平银总共有8 145 148两,其中挪用海军衙门经费 7 053 965 两[2]170。1885 年,慈禧太后颁发懿旨,下令重修三海。三海工程有一百多处,几百个项目,整个工程大约花费600万两白银左右。从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月起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止的十年中,三海工程(包括大修、岁修及庆典工程)共计挪用海军经费四百三十六万五千余两[3]110。而当时北洋海军购置7艘主力舰只总共才花费778万两。虽然三海工程挪用的款项后来都由指定专款来还上,但是军费在海军最需要的时候却遭大肆挪用,最终受害的还是海军。又如在甲午战争前夕的1893年,北洋海军的大多数舰船应进行大修,更换锅炉和新式速射炮,终因朝廷花巨资为慈禧太后准备六十大寿庆典而作罢。种种专款的被挪用,使得原本建立之初强大的北洋水师变得脆弱不堪,舰船老化,炮弹短缺,在日后的战争中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

4.为筹集款项大肆卖官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财政支出激增,朝廷财政拮据,卖官成为了最好的、最有效的筹款方法,但这也造成清政府的吏治愈加腐败。由于财政专款经常被挪用,海军衙门为筹集款项也使出浑身解数。1884年,李鸿章以海防饷源紧缺为名,奏请开设海防捐。据当时《户部议定海防报捐五项新章》规定:“捐银1 000两准给蓝翎,捐银2 000两可得四品以下官衔,捐银3 000 两可得三品以上官衔,均准给花翎。”[4]625虽然早在1875年丁日昌就曾上奏朝廷力陈卖官的危害,但是他的这一警告却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建立在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晚清政府,没有相当程度的生产力作为支撑的财政来源,仅靠卖官来维持一支近代化的海军是非常难的。而施行海防捐无疑是剜肉补疮,其结果只能是激化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引起更大、更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军队内的腐败

衡量一支军队的实力,并不在于有多少军队舰船,关键还是在于“人”的问题。当时北洋水师在装备与规模上与日本并无代差,但是北洋水师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腐败问题,却无人监管与整顿。

1.军队纪律废弛,官兵谋取私利

在战前的和平年代,北洋海军军风就已严重腐化。1888年制定的《北洋海军章程》规定: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馆。而实际情况则是“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契眷陆居;军士去船一嬉。”[5]36章程还规定严禁酗酒赌博,违者严惩。但“定远”舰水兵在舰上聚众赌博,却无人过问。“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6]88,这样的腐败行为也无人彻查。当“来远”、“威远”二舰被日军鱼雷击沉时,两舰管带竟在岸上妓院住宿未归。此外,舰船不作训练而作别的用途,已不是个别现象。如以军舰搭载旅客赚取银两,甚至利用军舰的豁免权,从朝鲜走私人参[7]20。

2.军中贪污成风,无人监管

军官贪污的主要形式是克扣军饷和行船公费,归己所有,这已成为寻常现象。由于军官的盘剥,导致军心涣散,甚至发生哗变,抢劫、盗掠之事也时有发生。《北洋海军章程》规定舰船要定期保养,但这一规定形同虚设,由于保养经费经常被贪污、挪用,以至于“致远”号水密门橡皮封条由于失修,导致军舰中弹后迅速沉没[1]378。而负责军事物资供应的官员也是贪污腐化、各行其是,既缺乏内部监督,又缺乏中央的监管。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时,“定远”、“镇远”两舰的战时用弹仅存3枚,炮手指导赫克夏点燃一枚,击中“松岛”号[8]209。试想如果有足够的武器弹药,黄海海战的结果也许有利于中国。但从日后的情况来看,北洋海军的战败实是必然的。日军占领威海卫清点战利品时,找到104发炮弹,只有 4发有炸药[8]210。这样腐败的军队,在战时怎能立于不败。

某湿法炼锌厂电解槽与槽之间的连接方式20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夹接法,即阴极导电棒上延伸一对铜铝对焊导电片,电积时夹在阳极导电头上,如图1所示。其中,图中A指示的即为以纯铜为材料的阴极板导电片。

3.上级任人唯亲,下级虚应故事

李鸿章始终将北洋舰队视为巩固自己权力与地位的后盾,所以在海军将领任命上总是优先任用亲属、淮籍及淮系旧部。“凡乡有求无不应之。……外省人几无容足之所。”[9]213黄海海战中,方伯谦临阵脱逃,事后李鸿章奏请朝廷将其处死,而吴敬荣“亦随济远逃,至中途搁浅”,但因吴是安徽人,李鸿章奏请朝廷将其革职留营察看。在北洋海军中,有一批留学归来的海军将领,他们熟谙近代海军,但由于不是李鸿章的亲信而被埋没。梁启超对李鸿章的任人唯亲也曾批评道:“徇其私情,相转汲引,布满要津,委以重任,不暇问其才之可用与否。”[10]529上级任人唯亲,而下级对待上级的检查更是弄虚作假、虚应故事。北洋海军在“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平日操练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兵勇练惯,及临敌时命中自难。”每次演习打靶总是“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徒求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11]398-403种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使北洋海军在实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4.战时将领玩忽职守,临阵逃跑

在战争中,有很多官兵奋不顾身、英勇抗敌。但是也有许多官兵玩忽职守,临阵脱逃,“首先逃跑的是将军统领,其次是下级干部,留在最后的是士兵”[12]445。丰岛海战中,“济远管带方伯谦见敌近,惶恐匿铁甲最厚处,继遭日炮毁其舵,即高悬白旗,下悬日旗,逃回旅顺”[13]48。平壤战役中,直隶提督叶志超率队逃跑,狂奔五百里逃回中国境内,致使清军在朝鲜丧失了战争的主导权。卫汝贵也是“交锋方始,首先倡逃,故四十余营望风俱溃。”[14]331据《李傅相手谕旅顺诸将书》记载,守将“赵怀业久驻湾防,既不出队与徐见隆力战,又不能为一日之守,任令营哨官纷纷逃遁,勇丁下乡掳掠,毫无纪律,实属丧尽天良。”[13]386赵还派人把军用物资转运到烟台,换成白银据为己有。后来赵丢弃大连湾炮台,仅率几名随从仓皇逃往旅顺。大连湾炮台地形险要、火力强大,6座炮台均系德国人汉纳根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军工技术设计。当时负责进攻的日军第一师团师团长山地元治认为大连湾一战必是一场恶战,不料炮台守军见主将率先逃走,便一哄而散,使日军不费吹灰之力轻取大连湾炮台,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旅顺守将龚照玙未见敌军就以“商运粮米”为名,乘海军鱼雷艇逃往烟台[15]221,使日军仅6天就攻占了东亚第一军港旅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清军跟日本军队交战几个回合甚至未交战便弃城逃走,让敌人几乎不费枪弹便占领多处要塞。因为军队的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势如破竹,在战场上很快占据有利地位。

二、清军战败的原因

尽管朝廷中、军队中有许多忧国忧民、正义凛然之士,但在这样腐败的朝廷统治下,有这样腐败的官僚吏治和腐败的军队,甲午战败实是必然的。那么,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制度腐败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

反观当时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迅速向西方文明靠拢,其改革并不只限于器物上,日本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上都走西方化的道路。这使得其改革较中国来说更为彻底,效果也更加明显。1884年到1890年,日本的工、农、运输、矿业等公司的资本额增加了13倍[17]19。日本的改革使得其民智开化,国民有了国家和民族的意识,能够全力以赴的支持国家的战争行为,从而为日军在甲午战争中战胜清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军队腐败是甲午战败的直接原因

逐渐滋生的腐败导致军队训练荒废、纪律败坏,毫无战斗精神,这是清军甲午战败的直接原因。北洋水师整体上沉醉于自己虚幻的强大,从不刻苦训练、认真备战。上至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水勇,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像刘步蟾等高级将领竟在舱室之中吸食鸦片。平时训练荒废,上级检查时弄虚作假。军饷、舰船保养费用等一再被克扣、挪用,整个水师一片乌烟瘴气。更重要的是军队没有一个整体协同作战的观念。在战场上,“清军”就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湘军、淮军、绿营军、练军、海军各成体系,互不统属,各自为战,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力量体系。即使是海军内部,也是南北各分畛域。丰岛海战后,有人建议调集南洋舰队北上参战,黄海海战后李鸿章再次提议,但是没有任何人响应。也难怪当时西方报纸有人发出感慨:“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13]55结果可想而知。可以说“中国全国军旅皆腐败可也,徒归罪于李鸿章之淮军不可也。”[16]61由于长期无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直接导致了所有问题的集中爆发。在晚清这样一个腐败政府的领导下,北洋海军在有关国家民族存亡的战争中是根本不可能完成保家卫国的任务的。

而日本自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伊始,就开始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1870年,日本提出“迅速建设海军”的基本原则,作出“20年内拥有大小军舰200艘,常备军25 000人”的规划目标,奠定了日本海军发展的战略基础。1885年至1890年日本海军通过第六、七、八次扩张案,购置“吉野”等大批军舰[1]328-329。1893 年“吉野”号竣工,1894 年“桥立”号竣工。这两艘军舰服役时间虽晚,但是其能迅速形成战斗力,充分显示出日本海军的训练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先进与高效。此外,明治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拨出30万给海军,全国官员薪俸的10%亦用于建设海军,就连普通的日本民众,也是积极捐助海军建设。日本举国上下为建设强大的海军而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军队在甲午战争中战胜清军也是必然的。

三、结语

甲午战争虽已过去120年,但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教训依然深刻,可借鉴之处依然很多。甲午国殇的根源在于制度腐败,制度腐败必然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说避免国殇再次上演的关键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法律制约体系,依法严惩贪腐。而好的制度关键在于必须所有人都遵守,所以在政治领域,无论官职有多大,都必须接受制度的约束,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在国家层面上,要坚持依法治国,以法律制度的形式限制公权的滥用。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根本上遏止腐败的发生。而对于军队来说,只有严格的训练和严明的军纪才能形成强大战斗力,这也是在战场上取胜的前提条件。所以军队在平时必须加强刻苦训练,保持严明军纪,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多兵种协同训练的观念,构建科学系统的联合作战体系,使自己在战时真正成为一只保家卫国的铁拳。

历史告诫中国,腐败落后必然挨打。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惨败告诫我们,只有通过全面改革,严惩贪腐,整顿吏治,加强军队管理体制建设,才能促使国人团结一心,加强我国国防建设,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M].北京:三联书店,2002.

[2]陈先松.修建颐和园挪用“海防经费”史料解读[J].历史研究,2013(2).

[3]叶志如,唐益年.光绪朝三海工程与北洋海军[J].历史档案,1986(1).

[4]张侠,等.清末海军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

[5]王钟麒.中日战争[M].湖南:岳麓书社,2011.

[6]姚锡光,李吉奎.东方兵事纪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

[7]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约翰·奥特维·布兰德.李鸿章传:一个英国记者四十年中国生活札记[M].徐志晶,译.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9]荣孟源,章伯锋.近代裨海:第1辑[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0]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2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1]陈旭麓.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甲午中日战争: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12]戚其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第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3]梁启超.史海回眸李鸿章[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4]戚其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5]戚其章.甲午战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6]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M].湖南:岳麓书社,2010.

[17]孙克复.甲午中日陆战史[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北洋腐败海军
晓褐蜻
我的海军之梦
媒体视野下的清末宣讲所——以《北洋官报》为中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封面人物·杨海军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海军协议1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