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争光,魏守田
(宁夏共享装备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21)
消失模铸造工艺是由美国人H·F·Shroger 1956年试验成功,于1958 年4 月15 日以专利的形式公布于众。该铸造工艺由于其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社会效益显著,为广大冶铸工作者所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消失模铸造工艺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铸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消失模铸造工艺也不是万能的,生产中仍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消失模铸造工艺适合生产结构复杂,尺寸精度高的铸件。我公司生产的双壁立柱(如图1),共有7种铸件类型,且全是出口商品,尺寸精度要求在±2 mm 范围内。去年此类立柱的废品率在80%以上,几乎全部因为尺寸报废,最后决定采用消失模负压工艺生产这类立柱。
图1 典型的双壁立柱图片
铸件某些部位缺失,形状不能正常成形,如图2 所示。原因分析:皮透部位有较大内腔,且内腔在抽气方向方门太小。在浇注的瞬间(内浇口进流位置见图3),泡沫气化后产生大量气体没有被尽快导出,致使内腔负压度降低,型砂刚度无法承受铁液浮力,型砂发生漂移,铸型损坏。
表1 典型双壁立柱参数
图2 皮透缺陷图片
图3 前期内浇口进流位置
铸件顶部不能正常成形,缺肉,如图4 所示。原因分析:铸型顶部吃砂量过小,只有100 mm,且负压度不够,液体金属浮力使铸型顶部型砂溃散。
图4 塌箱缺陷图片
消失模铸件表面常见均匀分布的半圆突出物和较大瘤状突出物。原因分析:型砂振动紧实过程中,局部型砂紧实不到形成间隙,导致铁液冲破涂层形成铁瘤。
产生缺陷时工艺振动参数见表2。
表2 产生缺陷的工艺振动参数
(1)内浇口进流位置:为了防止浇注过程中内腔型砂漂移,内浇口不能直冲内腔型砂或太靠近内腔,并且内浇口不能太大。
(2)顶部吃砂量:通过模拟充型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顶部的吃砂量不能少于150 mm。
(3)振动参数:经过多次的振动参数调节试验,确定振动参数见表3,可以满足型砂紧实。
(4)负压度:经过多次负压度调节试验,最终确定负压度为0.038~0.045 MPa。
表3 型砂紧实的振动参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艺参数的调整后,连续生产10 多件双壁立柱,均未产生皮透、塌箱、铁瘤等缺陷,表面质量良好,加工后无明显缺陷。生产铸件见图5 所示。
图5 无缺陷立柱图片
(1)浇注系统设计时,尽量多点浇注,内浇口不能直冲内腔型砂,特别是没有方门的盲孔。
(2)对于大中型铸件(铸件质量在500~2 000 kg),顶部吃砂量不能少于150 mm。
(3)确定振动参数时,对于不易填充部位,可以不加砂,采用不同的方式配合多振动几次,等型砂紧实后再边加砂边振动。
(4)在能够保证不抬箱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负压度值。
[1]李增民.EPC 干砂造型工艺分析[J].特种铸造机有色合金,1996(2):5-8.
[2]陶杰.消失模铸造方法与技术[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
[3]李传栻.常见铸造缺陷及防止方法[J].机械工人(热加工),1999(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