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允生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7)
浙江有效投资的约束条件与政策取向
傅允生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7)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浙江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相对趋缓,其中的原因在于有效投资不足。在扩大有效投资中,受要素资源供给不足、节能减排强化、项目投资偏好、重复建设与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浙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为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2012年以来浙江加强有效投资力度,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从国内2013年以来的相关经济数据看,投资增长并没有带来GDP的相应增长,这表明经济结构的问题比预期严重,以往行之有效的投资-增长模式已失灵,说明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在扩大有效投资中需通过强化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缓解瓶颈、化解矛盾,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有效投资;约束条件;政策取向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浙江省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步伐[1]。通过扩大有效投资,适度增加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从实践来看,浙江在扩大有效投资中受要素资源供给不足、政策博弈加剧、节能减排强化、项目投资偏好、重复建设与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从国内2013年相关经济数据来看,投资增长并没有带来GDP的相应增长,这表明经济结构的问题比预期严重,以往行之有效的投资-增长模式失灵,说明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各级政府与企业应引起充分重视,特别需要对一些影响浙江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基础问题和突出矛盾进行具体分析,使地方政府和广大企业对扩大有效投资的复杂性与困难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强化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缓解瓶颈、化解矛盾,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浙江省十分重视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实践表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需针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产业结构存在的缺陷,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来推动产业升级。
(一)高端资源缺乏,产业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浙江扩大有效投资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产业增量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与发展水平。影响浙江产业有效投资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存量资源与产业发展水平偏低,产业升级所需的高端资源缺乏(尤其是高端产业资源、高端技术资源与高端人才资源明显不足),难以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
浙江是轻工业大省,一般制造业发达,纺织、服装、小五金与小家电等产业的产业规模及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2]。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轻工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支柱产业,也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总体上说,轻工产业劳动密集度高,产业和产品技术水平与技术含量低,由此带来的产业层次与产品层次偏低便成为浙江产业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从中国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趋势来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后期,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时期,浙江需加强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投资,重点是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由于缺乏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浙江不少地方的制造业投资依然停留在传统制造业产业规模扩张而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这也是“十一五”时期浙江投资与经济增长趋缓、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十一五”时期,浙江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有所增长,但产业规模不大、产业层次偏低,与江苏的产业投资力度和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为加快产业升级,浙江需尽快解决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高端产业资源缺乏的现实问题。
与高端产业资源缺乏相联系的是高端技术资源和高端人才资源不足,这二者是产业升级的主要支撑。无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是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需要高端技术资源与高端人才资源。近年来,尽管浙江省十分重视高端技术资源与高端人才资源的培育与集聚,但高端技术资源与高端人才资源存量不足(传统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高端人才等均相对匮乏),因而难以满足加快产业升级对高端技术资源与高端人才资源的需求。受此影响,地方产业投资更多地流向了具有规模效应的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及一般制造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产业投资效率,进而影响浙江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二)注重政策博弈,企业投资市场化导向弱化
作为自主经营主体,企业在市场体制下主要依据市场需求作出投资决策,企业投资具有明确的市场导向。从国内情况来看,由于关系到企业投资的要素资源与优惠政策主要掌握在各级地方政府手中,为获取与投资相关的要素资源及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企业在项目投资中更加注重政策博弈。一方面,地方政府主要依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提供相关的要素资源和优惠措施,未把企业投资决策纳入政府经济决策;另一方面,企业注重利用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规划与投资偏好,常以扩大项目投资的名义廉价圈占大量土地等要素资源并获取相关的优惠政策,从而使政策优惠而非市场需求成为企业的投资导向。
在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的约束下,企业投资决策常常依据的是地方政府偏好而非市场需求。由于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规划更多体现了政府偏好,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由地方政府产业规划与优惠政策引导的产业投资很有可能导致项目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企业是否参与那些缺乏预期投资回报的项目,其主要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以此获取相应的优惠政策。这表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弱化带来的政策博弈不可避免地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浙江各地在汽车、造船与太阳能等产业投资中出现项目重复建设,带来了新的产能过剩。同时,一些中心城市与经济强县纷纷投资建设高端商务区,导致高端商务楼空置率大幅上升。这种基于政府偏好与政策优惠的产业投资,由于忽视市场供求关系,将很难提高项目投资效率与地区产业竞争力。
(三)节能减排强化,项目投资面临指标约束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发达,产业层次与技术水平偏低带来的高能耗与高污染使浙江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十一五”时期,为完成中央政府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浙江不惜采取限电限排等强制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浙江的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诚然,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举措,我们必须予以坚持。但不可否认的是,加强节能减排对浙江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与经济较快增长有一定影响,关键是如何平衡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
从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的发展思路来看,项目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主要载体。项目投资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需要提供土地等要素资源;二是需要有相应的能耗与排污指标。对浙江来说,工业用地供给不足,企业的能耗与排污指标十分紧张,加快项目投资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有增无减。目前,政策取向上对省内重点工程与重大投资项目的能耗与排污指标给予相应保证,困难主要在于民营企业的一般性投资项目。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民营企业。如果民营企业的一般性投资项目因得不到相应的能耗与排污指标而无法建设,势必影响民营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显然,如何化解民营企业的一般性投资项目缺乏能耗与排污指标的矛盾,关系到浙江能否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与经济较快增长。
从浙江各地能耗与排污水平及指标分配情况来看,地区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现有的以能耗与排污历史水平为基数的指标分配办法,使能耗与排污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面临着更强的节能减排压力,这也成为影响这些地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制约因素。从加强节能减排、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与推动地区经济均衡增长出发,浙江需对现有的以能耗与排污历史水平为基数的指标分配办法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重视项目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不足
自2011年末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增速趋缓,保持经济增长成为浙江扩大有效投资的首要任务。项目投资(尤其是重大投资项目)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能有效拉动地方GDP增长,因而倍受地方政府的普遍重视,已成为浙江扩大有效投资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相比较而言,浙江技术改造投资多年来不增反降。21世纪前十年,浙江省财政用于工业经济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基本没有增长,技术改造中长期贷款一直落后于其他省份,由2000年的173亿元下降到2009年的127亿元,浙江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中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贷款比重由2000年的16.06%下降到2009年的0.84%,十年间下降了15.22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能提高存量资产质量,提升现有产业和企业的装备、工艺与技术水平,在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内涵之一。由于技术改造投资不足,浙江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进展相对缓慢。尤其是制造业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产业竞争力与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使浙江大部分传统产业依然处在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低端,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难以改变。与新增项目投资相比,存量投资形成的资产规模与生产能力要大得多。如果没有存量资产及其生产能力的改造与提升,浙江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经济较快增长是难以实现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浙江需加强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尽快改善存量资产质量,提升制造业技术密集度,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及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2011年以来浙江技术改造投资有所加强,2012年上半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7.1%(占工业投资的55.5%)。这表明浙江已认识到在加强项目投资的同时增强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改善存量资产质量,提升制造业技术密集度,对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重复建设增多,投资效率难以有效保证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浙江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在各级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引导下,新能源、造船、汽车与商务等产业成为浙江新一轮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的重点。由于地方政府对符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产业投资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因此吸引诸多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造船与商务等产业投资,由此带来的产业投资集聚效应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近年来,浙江各地的太阳能产业投资规模较大。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作为新兴产业,太阳能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高与生产成本高,在现阶段需通过政府补贴才能进入用电市场。目前,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主要出口到享有政府补贴的欧洲市场。2011年后,由于国内太阳能产业投资规模过大,加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影响对太阳能电池消费补贴,使国内、省内太阳能企业处于产品需求趋缓、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及欧盟大规模反倾销调查带来的严峻形势。
浙江是出口经济大省,加之沿海岸线资源十分丰富,造船业因此成为浙江近年来重点投资的产业。在既缺乏对国际航运市场变动趋势了解,又缺乏造船技术的情况下,大批民营企业对造船业进行大量投资。2011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产品需求趋缓,国际航运市场与造船市场需求快速下降,加之造船技术不足带来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与市场竞争力不强,浙江造船企业普遍出现产品积压、价格下跌、订单匮乏和产能严重过剩状况,一些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浙江造船业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近年来,浙江经济发达的市县都在大力建设城市中心商务区和总部经济,大量现代化高档次的豪华商务楼拔地而起。企业之所以投资建设豪华商务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包括低廉的地价与鼓励地方商业银行信贷支持)。从宁波市鄞州区和绍兴县柯桥的城市中心商务区和总部经济建设来看,投资规模之大、建设规格之高是远超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需求的,由于供过于求产生大量豪华商务楼的闲置不可避免。虽然低廉的地价给企业投资建设豪华商务楼带来可观的账面利润,但也造成了大量资金与资源的浪费。
总体上,在地方政府推动下浙江投资逐年增长,投资结构有所优化,但产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现象不在少数,严重影响投资效率,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强化企业在产业投资中的市场主体地位,强化企业在产业投资中的市场约束。尽可能避免企业由于追求地方政府优惠政策而导致的产业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现象。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以有效投资推动浙江产业升级。
(六)培训投资不足,人力资源水平有待提高
从人力资源供给角度讲,浙江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既需要高层次经营管理与技术创新人才,也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不高是浙江加快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农民企业家和外来农民工在浙江三十余年的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他们由于缺乏在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中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而难以继续发挥更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浙江能否扩大有效投资实现产业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尽快提高人力资源整体水平。
考察省内情况发现,制造业劳动力大部分来自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这一方面是因为浙江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造成对劳动力素质与技能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在于地方职业技术教育和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投资不足。浙江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并不落后,大部分企业之所以未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显然,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浙江有必要学习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经验,大幅度增加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投资,积极培养与产业升级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尽快提高浙江人力资源整体水平。
为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2012年以来浙江加强有效投资力度,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有必要引起重视的是,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问题[3]。从国内2013年一季度的相关数据来看,投资增长并没有带来GDP的相应增长。浙江GDP增长虽然有所加快,但经济增长质量仍有待提高。可见,国(省)内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比预期严重,以往行之有效的投资-增长模式失灵,这说明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尤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国际合作,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地区与重要环节的投资力度,促进浙江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一)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
2012年浙江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后期。根据国际经验,工业化后期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产业升级,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工业化后期的主导产业。这意味着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已从具有劳动密集特征的轻工产业为主体,转向具有技术密集特征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阶段。浙江扩大有效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产业增量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与产业发展水平。
“十二五”时期,浙江将加强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力度,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基于高端资源的有限性,地区发展高端产业必须重视产业基础、产业集聚与产业特色,将有限资源集中投向重点产业。以美国为例,各州都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诸如加州的信息产业、华盛顿州的航空产业、新泽西州的制药产业等,产业规模大,产业集中度高,产业竞争力强,业已成为全球相关产业的发展高地。与之不同,近年来浙江在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与发展中,产业多元,几乎涵盖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门类;地域离散,一些偏远地区的县市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流,大量投资散落在不同地方的众多产业中。产业投资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分散投资虽能防范风险,但无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与产业竞争优势。
显然,在下一阶段的产业投资中,浙江要克服这种多元化、分散化的倾向,把相对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向具有产业基础、产业集聚效应与产业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浙江在汽车、造船、信息、制药与电子商务等产业上具有相应的产业基础,这些产业的技术密集度高、规模效应强、产业发展空间大,它们有条件成为浙江在后工业化时期的地区优势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浙江的造船、汽车、信息与制药等产业技术密集度与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弱,虽然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产业竞争力仍不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浙江造船业面临产能过剩、全行业亏损的严峻局面,产业发展前景受到质疑。从浙江加强海洋经济建设的需要来说,造船业发展势在必行。同时,浙江深海岸线资源丰富,发展造船业条件优越。近年来,浙江造船业问题不是出在产业选择不当上,而是出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与过度投资上。从国际产业分工来看,世界造船业正向中国转移,国际造船业不景气状况将会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而得到逐步改善。对浙江造船业来说,重点是要提高产业层次与产业集中度,提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增强产业与企业的竞争力,抓住全球造船业新的发展机遇。
总体上,除电子商务产业外,浙江在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上缺乏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这表明在工业化后期浙江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之路将十分艰巨。产业升级成效如何,既取决于能否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取决于能否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着力提高造船、汽车、信息、制药与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国际合作,推动高端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企业投资成为推动国内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广东大力引进港澳企业投资、江苏积极引进台湾企业投资和山东注重引进韩国企业投资不同,浙江更注重省内民营企业投资。“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要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既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世界一流技术、设备和管理的投入。目前,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相关的世界一流技术、设备和管理主要掌握在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手里。浙江要利用世界一流技术、设备和管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就必须加强引进外商投资力度,通过政策创新与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到浙江投资发展,
通过建立高层次中外合作产业园,优化投资环境,有助于吸引境内外重大项目、先进技术与高端人才。借鉴江苏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经验,结合浙江产业空间布局与产业升级要求,浙江在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上需强化产业空间布局与产业功能区建设规划。从浙江地方产业空间布局与产业功能区建设的角度来考察,杭州市作为浙江省与长三角南翼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有条件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中外合作产业园。宁波市作为浙江省与长三角南翼的航运中心和工业中心,有条件建设以高端制造业为基础的中外合作产业园。舟山群岛新区作为国内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试点城市,有条件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的中外合作产业园。如果杭州市、宁波市和舟山群岛新区三地经过若干年努力,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高层次、规模化的中外合作产业园,将会大幅度提高浙江高端资源整合能力和高端产业发展水平,对全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目前,国际经济调整步伐正在加快,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面临困境,但也带来了美国、欧洲等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端制造业企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的有利时机。浙江可考虑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巨大市场空间的有利条件,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争取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浙江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鼓励建立中外合资与合作企业。此外,按照国际惯例建立高新技术与高端制造业产业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吸引国内外更多人才、技术和项目进入产业园区集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浙江要充分发挥引进外商投资的后发优势,通过高层次、大规模引进外商投资,推动浙江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三)注重投资集聚效应,加快产业高地建设
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等差异,部分地区具有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并形成产业发展高地与地区经济增长极,进而辐射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这类地区就是重点发展地区。珠三角与苏南地区分别作为广东和江苏的重点发展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形成国(省)内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和地区经济增长极,在推动广东与江苏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地区经济增长中起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浙江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地区间产业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在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缺少在国内外具有明显产业竞争优势与市场影响力的产业发展高地。这对浙江吸引国内外投资、整合海内外创新资源、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辐射与带动相关产业与地区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浙江需学习和借鉴珠三角与苏南地区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产业发展高地,辐射和带动广东与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明确重点发展地区,加强有效投资力度,加快产业发展高地建设。
从浙江各地经济发展条件与地区产业功能布局的总体情况来看,杭州市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投资环境优越,有条件建成国(省)内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地。宁波市拥有中国东部沿海深水良港,运输成本低廉,有条件建成国(省)内重化工业和物流产业发展高地。浙东交通便捷,制造业发达,有条件建成国(省)内高端制造业发展高地。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有条件建成国内海洋产业发展高地。浙江有必要加强对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宁波重化工业和物流产业、浙东高端制造业和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等的投资力度,使之成为国内外产业发展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辐射与带动浙江产业升级和经济更快发展。
(四)强化市场约束,提高产业投资效率
与2009年以政府投资为手段、保增长为目标不同,2011年以来提出的扩大有效投资旨在以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为导向、以资源市场配置为基础、以企业投资为主体来优化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这种转变是要明确企业主体,强化市场约束,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与企业市场竞争力。
与企业投资相关的土地和资金等要素资源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手里。因此,企业投资既要适应市场需求,也要考虑地方政府偏好。地方政府大多对符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投资项目提供优惠政策(包括项目用地、融资支持与税收减免等)。受规划约束与政策诱导,大多数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会更多考虑如何获取政策优惠带来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如何更多获取地方政府提供的廉价的投资项目用地。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表明,由于政府偏好趋同,企业投资以政府偏好为导向必然会导致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也会扰乱市场秩序,使企业忽视市场竞争而注重政策博弈,从而降低产业投资效率。
在扩大有效投资中,浙江要强化市场约束,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产业发展规划时应注重特色发展与错位发展,避免由规划趋同与政策诱导带来的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同时,要优化投资环境,使企业能根据自身条件与市场需求状况选择产业发展前景好、市场需求空间大的投资项目。在吸引外来投资中,地方政府应重在优化投资环境,防止出现以过度优惠的政策(包括廉价提供大量项目用地、提供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等)来引进投资项目。以获取优惠政策带来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投资项目,其本身是缺乏长远投资价值的。
值得注意的是,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是中国及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无论地方政府的产业投资规划还是企业投资决策,二者都不能脱离市场供求关系。要通过强化市场约束,尽可能防止那些产能与产品供过于求的投资项目和政绩工程以扩大有效投资的名义进入投资领域。同时,对浙江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完善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市场化的环境污染赔偿机制,严防高污染项目以扩大有效投资的名义立项建设。
(五)增强技改投资力度,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浙江在加强有效投资中既要加大高端产业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也要增加技术创新与工艺改造投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浙江传统优势产业,总体上产业技术水平与企业创新能力不高。在国内外市场上,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更多来自劳动力成本优势及由企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由于经济发展环境变迁(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涨),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难以通过低成本与低附加值产品保持产业竞争优势,需加强技术创新与工艺改造投资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产品附加值,保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2012年上半年,浙江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7.1%,占工业投资的55.5%。显然,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快速增长有助于提高浙江制造业技术密集度与产业发展水平。
从浙江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来看,由于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端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生产。由于处在产业链与价值链低端,这些企业可谓有高端产业之名而无高端产业之实。在高端产业发展中,浙江同样需加强技术创新与工艺改造投资力度,促进高端制造业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提升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特别是要加强原创性技术创新、关键性工艺改造与高附加值产品创新的投资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端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使之能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影响力。通过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产品附加值,从产业链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提高浙江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六)加强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表明,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产业升级离不开高水平的人力资源。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发展经验来看,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资源供给是高端制造业发展和高质量产品生产的基本保证。同时,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主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员工在职培训形成。相比较而言,目前国(省)内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的投资明显不足。受读书做官传统的影响,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一向不受重视,对职业技术教育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更是不足,没有形成与产业发展相联系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从而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后备劳动力。同时,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注重眼前利益,对企业员工通过在职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的投资力度不足。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技术培训,十年间国内已有1亿多劳动者接受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浙江现有职业技术学校68所、学生11万人,为尽快提高浙江人力资源水平,特别是提高与发展高端制造业相联系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浙江需加强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的投资力度,包括建立与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地方政府在地方教育经费预算中要增加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增加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层次。
地方政府的劳动与民政部门应免费举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与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对具有相应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人员的就业等提供相关扶持政策。企业员工在职培训也需地方政府推动,包括地方政府的劳动就业部门需对企业劳动用工中的企业员工在职培训作出相应规定并进行必要的考核,对培训费用予以相应的税费减免和专项资助等。鼓励企业通过增加员工在职培训投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从而为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产业升级储备丰富的各类人才。
[1]傅允生.浙江产业升级约束条件与发展趋势[J].浙江学刊,2010,(5).
[2]郭占恒.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J].浙江经济,2010,(1).
[3]傅允生.产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学术月刊,2013,(3).
Constrain ts of Effective Investment and Policy Orient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FU Yun-she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 ics,Zhe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angzhou 310007,China)
Insufficient effective investment is the reason for the slackening of econom ic growth and restructuring endeavor in Zhejiang province sinc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Efforts to expand it is influenced by such constraints as insufficient supplies of production factors,higher standard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preferences in project investment,repetitive construction and inadequate labor quality,which puts Zhejiang face to face with a series of challenges and problems.In order to speed up its econom ic restructuring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Zhejiang hasmade greater efforts formore effective investment since 2012,focusing on optim izing investment structure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efficiency.From the relevant economic data since 2013,it is clear that the increase in investment has not brought about corresponding growth of GDP,which indicates that problems i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re graver than expected,that the investment-growth approach that used to be effective no longer works,and therefore,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pursue economic growth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While driving to expand effective investment,more emphasis should be given tomarket orientation and policy direction to smooth out bottleneck constraints,resolve conflicts,optimize investment structure,rais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effective investment;constrait;policy orientation
F027
A
1004-4892(2014)11-0010-08
(责任编辑:化 木)
2014-06-05
傅允生(1951-),男,浙江绍兴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